首頁 > 文史語錄 > 世人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卻不知上一句更加令人心酸

世人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卻不知上一句更加令人心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百無一用是書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也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峯。

然而,回看整個封建社會,“盛唐隆宋”纔是黃金時代,而歷時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鏈條中已沒有任何進步意義。對外夜郎自大、閉關鎖國,沿海一帶資本主義萌芽的工商業盡被扼殺;對內屢興文字冤獄,鎮壓任何自由的思想;統治集團本身則變本加厲地專制與腐敗。

這,是落後守舊而缺乏監督與制約的專制制度的必然惡果,因此,此時的中國不僅停滯不前,而且大大落後於已開始民主與科學的現代進程的西方。

世人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卻不知上一句更加令人心酸

時稱“清代李白”的詩人黃仲則,就生活在這個被稱爲“康乾盛世”的時代。

他從小就表現出超羣逸倫的才華,九歲應學使者試,寓居江陰小樓,臨試之時還擁被而臥,一同赴試的人叫他,他說我剛纔得到“江頭一夜雨,樓上五更寒”之句,想寫完這首詩,不要來打擾我。由此可見他的早熟早慧。

世人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卻不知上一句更加令人心酸 第2張

乾隆二十九年(1764),虛齡十六的他再應郡試,在三千考生中“冠其軍”。如果生當今日,他早已提前進入名牌大學或名校的“少年班”了,而且前程無可限量。但後來連試“江寧鄉試”,因爲他素來不喜歡死板僵化的八股文章,考官們又有眼無珠,缺乏衡文識人的慧眼,他竟然一再落榜。

本應高佔鰲頭卻總是名落孫山,於是,一窮二貧三病串通勾結在一起,如影隨形跟蹤了他彗星般短促的一生。

世人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卻不知上一句更加令人心酸 第3張

乾隆三十三年,二十歲的黃仲則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首《雜感》實在太有名,以至於即使對詩詞不太瞭解的人,也知道其中“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詩句。但很少有人知道詩出黃仲則,甚至上一句“十有九人堪白眼”也少有人知。其中後一句已經流俗,成爲讀書人自憐的口頭語,但是把前後兩句聯繫起來,你纔會知道黃仲則的心高氣傲。

世人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卻不知上一句更加令人心酸 第4張

自負其才,醉心詩文,家境貧寒,卻屢屢科舉失利,時不我予,所以,他纔有了《雜感》中的感慨:“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又從孤憤轉爲釋懷。他沒有一味孤憤,也沒有一直歡悅,而是在絕境中翻出了另一層的境界。

於此,我們也要正確對待“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詩,如果只是一時的抱怨,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拿這句話當成“避難所”,那真就是把自己推向懸崖的邊緣了。

世人只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卻不知上一句更加令人心酸 第5張

結語:

黃仲則的詩是沉沉黑夜中的一朵星光,是千部一腔中別調獨彈的一聲異響,是灰暗的時代畫布上奪目眩神的一道異彩,是烈火烹油鮮花着錦的“盛世”裏真實動人的一曲悲歌。

它表現了封建極權制度下優秀知識分子普遍的悲劇命運,它的“窮愁悲苦”的歌吟,不僅是古典詩歌這一傳統主題完美的表現,也是對所謂盛世的尖銳反諷與冷嘲。這,需要出自肺腑的真情,也需要真正的藝術家的勇氣。

世人皆知“百無一用是書生”,卻不知上一句更心酸,都是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