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時期太后專權導致王朝覆滅,爲何明朝可以做到後宮不幹政?

清朝時期太后專權導致王朝覆滅,爲何明朝可以做到後宮不幹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何明朝可以做到後宮不幹政?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雖然清朝吸取了歷朝歷代的教訓,在防止太監專權、外戚專權、太后專權的事情上做了很多努力,雖然太監和外戚防範住了,但是太后專權卻沒有防範住,在慈禧太后專權47年後,清朝轟然倒塌。

清朝時期太后專權導致王朝覆滅,爲何明朝可以做到後宮不幹政?

而清朝之前的明朝,卻鮮有太后專權的事情,太監專權倒是出現了一個魏忠賢,但那是生在皇權下,皇帝一換,九千歲也一樣要死,爲什麼明朝沒有出現清朝那樣的太后專權呢?

首先來看下清朝有哪些專權的太后,縱觀清朝,其實專權的皇后並不多,分別在清朝初年和末年,初年是孝莊太后,年末是慈禧太后,兩個人都給清朝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孝莊太后專權而不擅權,幫助清朝走向了富強,而慈禧太后專權又擅權,帶領清朝走向了滅亡。

雖然只有兩位專權的太后,但是清朝出現太后專權的概率挺高的,有讀者就說了,清朝以前的朝代出現太后專權的也不少,甚至比清朝多的也有,爲什麼說清朝的概率高呢?

清朝時期太后專權導致王朝覆滅,爲何明朝可以做到後宮不幹政? 第2張

這是因爲清朝是在總結歷朝歷代的經驗基礎上做出了很多規定和防範,但依然出現了兩位,說明漏洞不小,概率也高。清朝出現太后專權的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皇后和妃嬪的出身都相對高貴,二是清朝皇帝的專權達到頂峯。

首先清朝皇后和妃嬪的出身相對高貴,清朝在入關前是一個漁獵民族,是由各個部落組成的,爲了團結各個部落,同時也爲了籠絡被征服的蒙古各部,於是採取了聯姻的方式,這種方式讓愛新覺羅皇族變得強大而又穩定。

清朝入關以後,爲了防範漢人,清朝皇帝的後宮中漢人做妃子的還是非常少的,而漢人皇后更加是沒有的,清朝皇帝娶的多是各強大家族,包括蒙古在內。

這樣出身的女子一般都從小受過比較好的教育,因此遇事也非常有主見,如果皇帝精明強幹還好,如果不精明強幹,那麼太后依靠母族的力量很容易掌權。

再來說說清朝皇帝專權達到頂峯,清朝經過各種制度,將皇權緊緊地抓在手裏,這也是爲什麼清朝皇帝顯得那麼辛苦的原因,清朝雖然也有內閣,但已經是擺設,清朝的軍機處更加是皇帝的祕書,都是聽皇帝的決策,這樣的權力集中雖然有利於皇帝,但是太后奪權也就更容易了,只要控制皇帝即可。

這造成了清朝出現了太后專權的現象,相比清朝,明朝的制度設計和發展的相對合理一些。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出身並不好,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還當過皇帝和乞丐,因此他當了皇帝以後,也是將皇權緊緊抓在手裏。

清朝時期太后專權導致王朝覆滅,爲何明朝可以做到後宮不幹政? 第3張

爲了防止大臣專權,朱元璋裁撤了宰相官職,所有的奏摺批覆都在皇帝手裏,而爲了防止太后和外戚專權,朱元璋規定,太子妃只能是小戶人家,不得與高門大戶聯姻。

小戶人家的女子沒有太大的遠見,懂得相夫教子,野心也相對小一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太后專權。

而明朝在朱元璋之後,設立了內閣,起初內閣只是皇帝的祕書機構,後來發展起來之後,取代了宰相的職責,由獨相演變成了羣相,而內閣的人選則是慎之又慎,都是非常優秀或者厲害的角色,能夠幫助皇帝治理國家,批閱奏章,有票擬的權力。

這就將明朝的權力分散到了皇帝和內閣手中,奏摺沒有內閣的票擬,皇帝自己批覆的可以留中不發,這也是爲什麼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明朝照樣可以運轉。

在這樣的體制下,太后想專權那也是千難萬難的,相當於從老謀深算的一羣人手裏奪權,而明朝也只出現了張居正這一位專權的大臣,但依靠的還是太后的賞識和太監的幫忙,張居正一死,權力又回到皇帝手裏,魏忠賢也是如此的現場,其實他們都是狐假虎威,真正的權力還在皇帝手裏。

清朝是一個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對於人數衆多的漢人也充滿了防範,聯姻自然也都在滿族和蒙古內部,這些部落的女子本就不簡單,再加上清朝的制度的問題,導致了清朝出現太后專權,這讓清朝興盛,也讓清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