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觀賞的鯉魚叫錦鯉?春秋時期關於鯉魚的故事!

爲什麼觀賞的鯉魚叫錦鯉?春秋時期關於鯉魚的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觀賞的鯉魚叫錦鯉?春秋時期關於鯉魚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春秋戰國時期,隨着捕魚技術逐漸發達,水產類生物逐漸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特別是魚類,它們經常活躍於餐桌上。今天,我將帶領大家,來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餐桌上,去看看那些年我們吃過的魚。

衆所周知,《詩經》是我國流傳比較早的詩歌總集,但是它的另一個身份,大家卻不甚瞭解,這本跨越千年的詩集其實記載的不只是兩週時期的詩歌,還有魴魚、鯉魚、蚌、蛤等許多不同的水生動物。

早在西周時期,鯉魚就成爲了貴族們的必備美食了。《詩經》有云,“飲御諸友,炰鱉膾鯉”,這裏說的膾鯉指的是一道現在都十分有名的料理,生鯉魚片。周宣王時期,擊敗獫狁人的西周將領尹吉甫就曾經用一道膾鯉宴請各位同袍。自此之後,鯉魚就成了貴族們首選的宴會以及送禮佳品。甚至在《詩經》中留下了“豈其食魚,必河之鯉”的美評。

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記載過有關孔子的故事。相傳,孔子的妻子生孩子的那天,魯昭公曾經給孔子送上了幾位鯉魚,因此孔子的長子就被命名爲孔鯉。不過,要送給產婦魚類,鯉魚並不一定是上佳,更好一點的要數鯽魚。

爲什麼觀賞的鯉魚叫錦鯉?春秋時期關於鯉魚的故事!

資料圖

楚國貴族喜食煎鰿,這道菜出現在楚國詩歌之中,意思是煎鯽魚。當時由於沒有冰箱存放魚這樣的肉食,所以楚國人發明了冰鑑,來保證魚肉的鮮美性。有趣的是,有兩個楚國的附屬國的名字也比較有趣,一個叫魷國,另外一個叫魚國,都曾經附屬於庸國。尤其是魚國,還曾經幫助庸國驅逐楚國,後來庸國被滅,所以和魷國一起被併入楚國。不知道,楚王聽到這兩個國君一起來,會不會饞魷魚絲。

有人喜歡吃魚,那自然有人喜歡買魚。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集市上都設置了枯魚之肆,用來買賣魚類水產。孟子曾經對魏惠王說“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就是在勸諫惠王,不要過分開發和販賣魚類,致使魚類資源徹底枯竭。

同樣是喜歡吃魚的人,命運不相同的卻有很多。有的人因爲喜歡吃魚而命喪黃泉,比如吳王僚。傳說吳國有一個做魚的名廚,名叫太和公,他曾經將自己的一身廚藝傳給了專諸,不過專諸卻用這廚藝犯下了刺殺君主的大罪,其最終命運正如《聊齋》中的田七郎一樣,成了用命還富人恩情的窮人。

爲什麼觀賞的鯉魚叫錦鯉?春秋時期關於鯉魚的故事! 第2張

資料圖

有的人,因爲魚而名留青史。魯國相國公儀休特別喜歡吃魚,因此那些喜歡送禮的人,特別喜歡送魚給他,可是公儀休不但不收,還說出了這樣一句話,“一旦我貪佔魚類上癮,開始以權謀私,必然會被打入大牢,到時候你們肯定再也不會送魚給我了。”一番話竟然成了反腐的名句。

由於魚類美味,背後的寓意又十分深刻,因此,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經常以魚類或者魚類的器官命名。比如上文提到的專諸,又被稱爲鱄設諸,這裏的鱄字就是鯖魚的意思。還有宋共公末期的幾位大臣,魚石、魚府等也都是以魚爲名。

除了魚以外,河蚌和蛤蜊也是當時人們餐桌上的美食。戰國時期,蘇代就曾經用鷸蚌相爭的故事勸諫趙惠文王不要攻打燕國,避免被秦國等其它國家背後偷襲,奪得漁翁之利。而關於蛤蜊的故事也比較多了,蛤蜊美味無比,又被稱作西施舌。相傳吳國被滅之後,越國王后因爲擔心勾踐寵愛西施,所以把西施沉入江中,她的舌頭就變成了蛤蜊。

爲什麼觀賞的鯉魚叫錦鯉?春秋時期關於鯉魚的故事! 第3張

資料圖

不過,這種血腥的傳說並不能當真。歷史上的越國王后是一個非常忠貞的女子。當年,勾踐戰敗之時,曾經要殺死王后再自殺,後來還是文種的勸說,才讓勾踐夫婦決心來到吳國做俘虜。歷經種種屈辱,回到越國之後,王后依舊不改其志,親自織布,還幫助越王訓練西施等美女,是一個被隱藏在歷史背後的好王后,由於她沒有名字,所以關於吳越爭霸的電視劇中,她都被命名爲雅魚,意思是猶如越國水潭裏的青魚,優雅美麗,楚楚動人。

魚類雖美味,但是其命運卻並不佳,尤其是鯉魚,一生只能爲人觀賞食用,不得解脫。現在有一個流行語,叫錦鯉,意思是突破不好的現狀的人有朝一日鯉魚躍龍門,也能有登上高處的一天。然而,鯉魚變成龍,就再也不是鯉魚了,即使擁有了財富滿身,心境也不會再是以前的心境。縱觀動物世界裏我們選取的動物故事背後的歷史人物,我們要看到的不只是他們在成功或者失敗的路上獲得經驗,還要看到他們得到或失去的東西,這纔是我們學習歷史故事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