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楚國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若敖氏,是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堪稱第一大公族。然而,對於若敖氏卻存在一個巨大的疑惑:鬥伯比真是楚君熊儀之子嗎?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據《史記·楚世家》記載,熊儀是兩週之交的楚國國君,於公元前764年去世,後人稱之爲“若敖”。五十八年後,鬥伯比才出現歷史舞臺上。《左傳·桓公六年》記載,在楚武王伐隨之際,鬥伯比現身進諫。因爲存在這麼大的時間間隔,學術界通常都認爲鬥伯比應該是熊儀之孫,而不是熊儀之子。

然而,《左傳·宣公四年》卻明明記載:“若敖娶於隕,生鬥伯比。”這又是怎麼回事?有學者以爲,熊儀之子是若敖氏的第一代,也被稱作“若敖”。鬥伯比,應該是這位若敖之子,是楚君熊敖之孫。

這一論斷,是建立在《史記》記載是可信的基礎之上。可以太史公對先秦史的記載而言,時間上的錯謬甚多。不光是楚國,太史公有關衛國、秦國、晉國等等多個國家的記載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錯謬,不足爲憑。

此外,周代雖然有以父輩稱號作爲氏族之名的慣例,卻幾乎沒見過把父親稱號作爲兒子稱號的例子。因此,若敖之子仍稱“若敖”的推測也不可信。

從個人角度來說,更相信是《史記》記錯了楚國國君的世系,而不是鬥伯比爲熊儀之孫的推測。

若敖生子衆多,史料記載的就有鬥廉、鬥緡、鬥祁、鬥伯比、鬥強等人。這五人,應該就是若敖氏的第一代。楚武王篡位後,鬥氏四兄弟都受到了重用,活躍在楚國政壇之上。

衆多兄弟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無疑應該是鬥伯比。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2張

鬥伯比是隕女之子,在若敖去世之後,他就跟隨母親回到了隕國。此後,鬥伯比就在隕國宮中慢慢長大成人。後來,逐漸長大成人的鬥伯比與表妹隕國國君女兒有了私情,還生下了一個兒子:鬥谷於菟(wūtú),即後來著名的楚國賢相——令尹子文。

由此事可見,年少時的鬥伯比有些荒誕不經。可長大成人後,鬥伯比卻快速成熟起來。

公元前741年,楚君蚡冒去世。這時熊通突然出手,殺死了侄兒、自立爲君。雖然熊通是位雄才偉略的君王,但他執政的前三十餘年,卻遲遲未能突破漢水,對此顯得一籌莫展。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3張

就在楚武王極度困惑之際,鬥伯比卻在關鍵時刻指明瞭出路。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前往攻打隨國。在與隨國和談之前,鬥伯比進諫道:“我們楚國之所以遲遲未能突破漢水向東擴張,全怪我們自己。我們喜歡向別人炫耀武力,別人害怕自然會聯合起來對付楚國,而我們卻很難離間他們。漢水以東諸國中,隨國最爲強大;隨國自傲,就會拋棄其他小國。這樣,對楚國就極爲有利了。這次過來參與和談之人,是隨國少師,爲人驕橫。我們可隱藏精銳,只把老弱士兵讓他看到,這樣就可迷惑他。”

大夫熊閭且比聽了,不以爲然:“隨國有賢大夫季樑在,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鬥伯比堅持道:“這是爲了長遠打算,少師正受隨國國君寵愛。”楚武王思考了半天,最終聽從了鬥伯比的建議。

雖然在季樑勸導下,隨國國君這次並沒有上當,但兩年後在速杞(今湖北應山西)之戰中,就因爲少師的輕敵,隨軍大敗於楚,被迫向楚國投誠。暫時威懾了隨國之後,楚人趁機在漢水以東大勢擴張。

公元前701年,楚軍就在蒲騷(今湖北應城西北)擊敗隕國,將隨、絞、州、蓼四國軍隊嚇退,成功地與貳國(今湖北廣水)、軫國(今湖北應城西)結成同盟,不但分裂了漢東諸國,還將楚國勢力範圍順利地擴張到了漢水以東。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4張

楚國能突破漢水天險,鬥伯比的謀略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但如此,後來鬥伯比還成功地預言到了莫敖屈瑕的戰敗,證明他不光是謀略出衆,還有識人之明。

除了鬥伯比外,鬥廉也是位優秀的領軍之才。

公元前701年速杞之戰前,隨、絞、州、蓼、隕五國聯合起來對抗楚國。楚軍主將莫敖屈瑕因此擔心不已,深怕寡不敵衆。可此時鬥廉卻站了出來,主動向他請戰:“隕人駐紮在郊外,肯定是疏於防範。況且他們日夜盼望其他四國前來救援,又過於依賴城郭,豪無戰鬥之心。您在郊郢(今湖北鍾祥)率軍與其他四國對坑,我則率一支精兵前往攻打隕軍。隕國軍隊敗了,其他四國自然也就畏難而退。”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5張

一聽說要分兵作戰,屈瑕深恐兵力不足,擔心地說:“何不向君王請兵增援?”

鬥廉信心滿滿地答道:“軍隊打勝戰在於上下齊心,不在於兵力多寡。商紂王雖然兵多,可最終卻敗在周武王手下,這是您熟知的事。我自成一軍出征,還要增兵幹嘛?”

見鬥廉這麼充滿自信,屈瑕還是有些猶豫:“不如占卜一下吧!”

鬥廉堅定地說:“占卜是要解決疑惑,現在沒有疑惑,還要占卜幹嘛?”

在鬥廉頑強請求之下,屈瑕終於同意了他的作戰計劃。

隨後鬥廉就率軍趕到了蒲騷,迅速擊潰了隕人。看到隕人被楚軍擊潰,其他四國軍隊嚇得不知所措,也慌不擇路地退軍了。莫敖屈瑕順利地完成了與貳國、軫國結盟,平安地回到了楚國。

雖然鬥伯比與鬥廉屢立大功,可奈何兄弟中的鬥緡卻犯了大錯。在楚武王滅了權國後,將權國改爲權縣,並命鬥緡爲權尹。可不久後,鬥緡就作亂而被楚武王所殺。鬥緡的叛亂,使得楚武王對若敖氏也有些擔憂,並沒有讓他們獨當一面。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6張

可在兒子莫敖屈瑕戰敗自殺後,楚武王不得不更加倚重於若敖氏。楚武王晚年,將令尹置於莫敖之上,還把鬥祁爲令尹。這說明,雖然鬥緡曾經叛亂,可若敖氏家族已經贏得了楚國公室的信任。

可楚文王上臺後,並沒有對若敖氏特別眷顧。

楚文王時期的令尹、司馬、莫敖等等並沒有確實記錄;但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南申國俘虜彭仲爽。楚文王信人不疑,將彭仲爽提拔成令尹,讓楚國成功地吞併了南申國和息國,突破了南陽盆地。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7張

楚文王死後,留下了夫人息嬀以及兩個不到十歲的兒子:羋囏(jiān)、羋惲。妻弱兒幼,這給楚國內亂埋下了一個隱患。

羋囏是長兄,先被扶持爲楚王,是爲堵敖。可楚國王族卻在此時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權力鬥爭,最終楚文王兄弟子元挾持羋惲殺死了堵敖,然後扶持羋惲成爲楚王,是爲楚成王。

仗着擁戴之功,而且楚成王又年幼,子元毫不客氣地獨佔楚國大權。後來,子元一度想強行霸佔息嬀,卻遭到了若敖氏的強烈反對。子元十分放肆,公然拘捕了若敖氏的族人鬥射師。這引發了若敖氏家族的極大憤怒——於是,鬥強之子申公斗班憤然出手,殺死了子元、平定了子元之亂!

爲感激若敖氏,楚成王便將鬥伯比之子鬥谷於菟任命爲令尹,即有名的令尹子文。

子文擔當令尹期間,正是楚國剛踏出南陽盆地、參與中原爭霸的關鍵時刻。爲緩解國難,子文竟然將家產全部捐出,導致他家中無一日之糧,上朝時常常餓着肚子。久而久之,楚成王也知道了子文家的窘境,每天會見時都要準備一塊肉、一匡糧來送給他。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8張

在子文全力輔佐之下,楚成王與東周首任霸主齊桓公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爭霸,表面上處處落在下風,實際上卻是佔盡便宜:這一時期,楚國領土成功地擴張到了淮河中下游。

子文的巨大貢獻,使得他成了歷代楚王心目中的神聖楷模:楚莊王在消滅若敖氏後,赦免了子文之後;楚平王殺死了恃功自傲的蔓成然,可因爲他是子文之後,又赦免了他的兩個兒子!

子文他之後,若敖氏的另一支成氏也突然崛起。成氏最早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人物,是成得臣,也就是接任子文的令尹子玉。

子玉的出身,史料也說法不一:有說子玉是子文親弟,也有說是堂弟,還有說是子文的堂侄。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9張

以成氏單獨立氏而言,子玉不太可能是子文親弟。成氏很可能是鬥廉或是鬥祁之後,因爲功勞大而單獨立氏。因爲鬥祁在若敖氏諸兄弟中出現得最晚,而且在楚國地位最高,很可能是鬥祁之後獲封成邑,以此而得以單獨立氏。從年齡判斷,成得臣極有可能是鬥祁之子,子文堂弟。

成得臣是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雖然剛愎自用,可才幹卻極爲突出。

公元前637年,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國,子玉見其言談不俗,認定他將來必定會對楚國構成巨大威脅,便請求殺了重耳,卻被楚成王拒絕了。五年後,晉文公果然率晉人擊敗了子玉率領的楚軍,成功稱霸東周。由此可見,成得臣頗有識人之明。

然而,成得臣優點和缺點都過於突出,讓楚人對他並不是太信服。子文晚年多次推薦成得臣來接替自己,卻不停地遭到楚人從上到下的質疑。甚至成得臣獨立率軍取得巨大戰功之後,楚人依然在說他“剛而無禮”,統兵超過三百乘就無法安全回國。

可在子文力挺之下,楚成王不得不任命成得臣擔任令尹,以替換子文。

公元前632年,剛愎自用的成得臣就在晉人精心設計下落入圈套,最終在城濮大敗於晉國!戰敗之後的成得臣無顏回去見楚成王,只得自殺以謝罪。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10張

令尹子文、子玉都是若敖氏的第二代,子文成了萬世楷模,子玉卻因戰敗而成了罪人。城濮之戰的失利,是若敖氏家族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雖然子玉是城濮之敗的罪魁禍首,但他也是立功心切而出錯,所以楚成王並沒有追究若敖氏家族之罪。子玉死後,若敖氏鬥勃(子上)與子玉之子成大心先後擔任過令尹。可以說,城濮之戰雖敗,但若敖氏之寵未衰。

可城濮之敗後,楚國公室對若敖氏的防備心卻明顯加重了。

若敖氏長期霸佔了令尹、司馬兩個至關重要的位置,這讓楚國公室隱隱感受到了來自若敖氏的威脅。公元前627年,令尹子上與成大心(子玉之子,極可能此時擔任司馬)率兵入侵陳、蔡二國,與陽處父率領的晉軍遭遇。陽處父率軍直插沚水,試圖切斷楚軍的退路。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11張

眼看一場大戰即將不免,可陽處父卻誘使楚軍主動後撤,然後在楚軍退軍一舍後趕忙撤軍,並一路都在炫耀“楚軍逃遁”!對於陽處父這種懼戰之舉,子上是既可笑又可氣。可沒想到,這一戰竟成了他的最後一戰。

事後,原本對子上心懷不滿的太子商臣就誣告他是接受了晉國賄賂,不戰而逃。楚成王聽了,也不分青紅皁白,立刻就殺死了子上!以楚成王之明,難道分不清這是場冤案?但他之所以要殺子上,根源還是要加強對若敖氏的防範。

子上死後一年,商臣弒父篡位成功,是爲楚穆王。楚穆王在位期間,若敖氏家族依然受到公室青睞。可另一件事情的發生,卻足以證明若敖氏與公室之間的嫌隙已生。

城濮之戰時,鬥宜申(子西)擔任司馬。戰敗後,他想與子玉一起自殺,卻幸運地等來了楚成王的赦免令而逃過一死。此後,子西司馬之職被免,楚成王改命他爲商公。後來又因遭遇讒言,子西主動入郢都投案,再度贏得楚成王信任,並改命他爲工尹。或許正因如此,子西對楚成王感恩戴德。公元前617年,工尹子西與人合謀想殺楚穆王,替楚成王報仇。不想,楚穆王發覺了子西的陰謀,便毫不客氣地將他給殺了!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12張

從鬥勃到鬥宜申,楚穆王先後害死了兩位鬥氏族人,他對若敖氏還會那麼信任嗎?

如果說鬥勃和鬥宜申還算是忠於公室,那麼另一若敖氏族人的舉動,就是純粹地參與權力鬥爭了。

楚莊王元年(公元前613年),申公斗克與公子燮作亂,挾持了楚莊王,結果被楚人所殺。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13張

鬥克以前是申公,可在鄀國之戰中不幸被秦人俘虜。後來雖然被秦人放回,可他的申公之位卻已被別人佔據。正因長期鬱郁不得志,鬥克才發起了內亂。

鬥克之亂足以證明,若敖氏內部已經產生了變化,不再是忠心爲國,慢慢地滋生出野心家了。如此一來,楚國公室怎麼可能不嚴密防範若敖氏?

楚莊王繼位之初,若敖氏依然霸佔着楚國的要職。楚莊王在位期間的頭三任令尹,分別是成嘉(子孔)、鬥般(子揚)、鬥椒(子越)。其中,成嘉是成大心之弟,成得臣之子;鬥般是子文之子,鬥椒則是子文親侄,司馬子良之子。

在楚成王之孫楚莊王時期,若敖氏的第三代已經全面成長起來。

對於若敖氏的第三代,子文卻憂心忡忡。他認爲鬥椒爲人“狼子野心”,將會給若敖氏帶來巨大禍患。因此,生前他一直勸弟弟子良殺了鬥椒,以絕後患,但子良卻沒有聽從。

子文死後,兒子子揚又當上了令尹。或許是因大伯曾詆譭自己,當上司馬的鬥椒就聯合蒍賈陷害子揚,致使子揚被楚莊王冤殺。子揚死後,鬥椒當上了令尹,蒍賈則當上了司馬。

可不久後,鬥椒又與蒍賈產生矛盾,不但將蒍賈殺死,還率若敖氏族人準備進攻楚莊王!

公元前605年,楚莊王在皋滸之戰中戰勝了鬥椒,並將若敖氏滅族。

然而,《左傳》的記載中卻存在着一個巨大疑惑:爲什麼鬥椒殺了蒍賈后,鬥椒會將矛頭直指楚莊王,以致“將攻王”呢?

還在少年時,蒍賈就因預言成得臣“過三百乘,其不能入矣”而一舉成名;鬥般擔任令尹時,蒍賈又聯合鬥椒害死了鬥般;鬥椒當上令尹後,他又與鬥椒反目成仇。可以說,蒍賈簡直就是若敖氏的死對頭。蒍賈爲何如此堅決地與若敖氏作對?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14張

蒍氏家族雖然歷史比若敖氏還要久遠,但春秋以來始終在屈氏與若敖氏之下。可隨着若敖氏勢力越來越龐大,楚國公室自然要扶持其他公族來抗衡若敖氏。蒍賈三番五次地與若敖氏家族作對,如果背後沒有楚國公室作後盾,他怎麼敢這樣?

因此,若敖氏被滅族,很可能是楚國公室主導了一場陰謀:先讓蒍賈挑起若敖氏內部爭鬥,再讓蒍賈去與鬥椒相抗衡;不想,鬥椒在殺死蒍賈前逼問出了真相,纔會憤然率若敖氏造反。

如果這一推斷爲真,在滅若敖氏一族之事上,楚國公室行事確實不夠光明正大。

但從源頭上來說,過於強大、以致威脅到了公室統治,纔是若敖氏被滅族的根本原因。

皋滸之戰後,除了子文及成得臣後裔外,若敖氏族人要麼被殺死,要麼逃亡國外。即便是留在國內,若敖氏也難以再恢復昔日輝煌。楚靈王時,甚至將成得臣後裔成虎視作若敖氏殘餘,不由分說將他給殺了——落得如此下場,豈不悲哉?

春秋早期楚國最強大公族!若敖氏爲何三代而亡? 第15張

作爲進入春秋後的楚國第一大公族,若敖氏經歷三代人就突然走向沒落,令人嘆息不已。有人以爲,是鬥椒毀了若敖氏。但實際上,正是因爲若敖氏過於強大,才使得楚國公室不得不消滅若敖氏:若敖氏強大後,其子孫後代也必然良莠不齊,有忠君愛國者,也有野心勃勃之輩;最終,良莠不齊卻強大的若敖氏就成爲楚國公室的眼中釘、肉中刺,不得不除之而後快了。

所以,若敖氏被滅族不是因爲鬥椒,恰恰是因爲若敖氏自身過於強大,威脅到了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