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道光皇帝大女兒端憫固倫公主簡介

道光皇帝大女兒端憫固倫公主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端憫固倫公主,中國清朝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長女,嘉慶十八年(1813年)七月初三生,母繼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二十殤,年七歲。追封爲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九月追封爲端憫固倫公主。

公主生平

端憫固倫公主是道光皇帝旻寧的大女兒,生於嘉慶十八年七月初三日,那時旻寧已經三十一歲了,還沒有當皇帝。公主生來端莊俊秀,聰明靈利,深得旻寧的喜愛,被視爲掌上明珠。可是紅顏薄命,享年不永,得了一場病,竟致不起,於嘉慶二十四年十月二十日死去了,年僅七虛歲。

旻寧對於長女的夭折十分悲傷。嘉慶皇帝追封她的這位孫女爲郡主,葬在北京附近的王佐村。

嘉慶皇帝死了,旻寧即位,當了皇帝,改元道光。旻寧即位後不到一個月就追封他的長女爲端憫固倫公主。

道光元年,旻寧選定東陵界內的寶華峪爲萬年吉地,同年動工。旻寧的妃園寢建在寶華峪西側。旻寧對於他的長女始終念念不忘,爲了使自己死後也能讓長女長依膝下,所以決定把端憫固倫公主遷葬到東陵。公主園寢地點選下在今營房鄉許家峪村西,也於道光元年動工。道光七年公主園寢與寶華峪萬年吉地、妃園寢同時峻工。旻寧派大臣把早年葬在王佐村的孝穆皇后和端憫固倫公主的棺槨從地宮中起出來,移送到東陵,孝穆皇后葬在寶化峪,端憫固倫公主葬在許家峪園寢。將死後暫時停放在北京靜安莊的旻寧的平貴人、旻寧的二女兒、二皇子的棺槨也隨同移送到東陵,平貴人葬在寶華峪西的妃園寢,二女兒、二皇子隨其姐端憫固倫公主葬在了許家峪園寢,後來旻寧的皇三子也葬在了這座公主園寢內。

道光皇帝大女兒端憫固倫公主簡介

後來旻寧以地宮出現滲水爲藉口,廢掉了寶華峪陵寢,在易縣西陵重建陵寢,妃園寢也遷到了西陵,只把公主園寢留在了東陵,成了東陵的唯一的公主園寢。

端憫固倫公主園寢

端憫固倫公主園寢位於清東陵陵區東南,風水牆外,許家峪村西,該園寢建於道光元年(1821年)。監修大臣爲東陵內務府郎中慶玉,該園寢是清東陵唯一一座公主園寢。

該園寢座北朝南,其建築由南到北依次是:東西廂房、東西值班房、大門、享殿、園寢門、寶頂(兩座),環以圍牆。四座寶頂由西往東依次爲:二公主、端憫固倫公主、順和郡王、慧質郡王。

端憫固倫公主爲道光第一女,其生母爲潛邸繼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七月初三生,死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十月二十日,年僅七歲,追封爲郡主,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九月追封爲端憫固倫公主,道光七年(1827年)入葬。

二公主爲道光帝第二女,其母爲祥嬪鈕祿氏,即祥妃。道光五年(1825年)正月十三日生,同年七月十四日死,僅活半年,沒有封號。

二阿哥奕綱,爲道光帝第二子,生母爲靜嬪,即孝靜成皇后,道光六年(1826年)十月二十三日生,七年二月初八日死,不足兩歲。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咸豐帝追封爲順郡王,諡曰:和。

三阿哥奕繼,爲道光帝第三子,與二阿哥同母所生,道光九年(1829年)十一月初七日生,十二月二十八日亡,僅活了一個多月。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咸豐帝追封他爲慧郡王,諡曰:質。

 園寢謎團

旻寧的二女兒只活了六個月就死了,無封號,只稱二公主,與其姐同葬在公主園寢內還有一定的道理,惟獨只活了三個多月的皇二子和只活了五十一天的皇三子,這兩個小哥倆死後都被追封爲郡王,竟也葬在公主園寢之內,確實令人感到奇怪和迷惑不解。在清代,公主園寢之內葬皇子,這還是唯一的一例。

姐弟四人在園寢後院各自爲券,東西方向排成一排。端憫固倫公主的寶頂居於園寢中軸線上,二公主在西側,兩位皇子在東側。

園寢祭祀

公主園寢的祭祀雖不能與皇帝、皇后陵相比,但與朝廷大臣墳墓的祭祀相比,還是格外隆重排場的。據《昌瑞山萬年統志》一書記載,端憫固倫公主每年清明、中元、冬至、歲墓四時大祭,每月初一、十五是小祭。二公主和兩個皇子每年兩次大祭,每次大祭,膳品桌上有十七盤碗,餑餑桌上有五十四盤碗,設少牢(兩支羊)於牲匣內。所使用的各種器皿和供物,不僅數量多,而且都很珍貴。

管理和防護

公主園寢的管理和防護當時是這樣規定的:東陵總管內務府在公主園寢設領催一名,拜唐阿九名,這些人專門負責園寢的日常管理和祭祀。孝陵、景陵、裕陵的八旗總管衙門和馬蘭關綠營負責園寢的防護,三陵總管每班派驍騎校一員,八旗兵五名;馬蘭關綠營每班派外委一名,兵丁四名,每兩天輪換一次。

 園寢盜案

公元一八三六年,遵化縣清東陵的端憫固倫公主園寢發生了一樁轟動一時的盜案。這次盜案,不僅攪得百姓惶恐不安,而且還牽連了許多朝廷官員,最後竟然驚動了九重宮禁的皇帝。

公主園寢自從發生這次盜案以後,亡羊補牢,加強了防護力量,每班增加八旗兵五人,綠營兵丁四人。在園寢外前後增設撥汛(哨所)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