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印象 > 科學探索 > 紅尾黑鳳頭鸚鵡有哪些習性?需要怎樣的飼養環境?

紅尾黑鳳頭鸚鵡有哪些習性?需要怎樣的飼養環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知道大家對紅尾黑鳳頭鸚鵡有了解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紅尾黑鳳頭鸚鵡相關的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紅尾黑鳳頭鸚鵡品種簡介

紅尾黑鳳頭鸚鵡有哪些習性?需要怎樣的飼養環境?

紅尾黑鳳頭鸚鵡

紅尾黑鳳頭鸚鵡(Calyptorhynchus banksii)目前共有5個亞種,飼養的好壽命長達50年以上,與其它鸚鵡一樣喜歡棲息在樹上,偶爾也會在地面上活動。目前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的北部和西部。

中文學名: 紅尾黑鳳頭鸚鵡

中文別名: 紅尾黑巴丹(旦)

拉丁學名:Calyptorhynchus banksii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鳥綱(Aves)

亞綱: 今鳥亞綱(Neornithes)

目: 鸚形目(Psittaciformes)

科: 鸚形目只有鸚鵡科(Psittacidae)一科,但種類非常繁多。

亞科: 鳳頭鸚鵡亞科

族: 黑鳳頭鸚鵡族 Calyptorhynchini

種: 紅尾黑巴丹鸚鵡

分佈: 廣闊地分佈在澳洲各地

紅尾黑鳳頭鸚鵡形態特徵

紅尾黑鳳頭鸚鵡依照不同的亞種成年後的體長應在60-65cm之間,理想的體重應在615-900克之間。紅尾黑鳳頭鸚鵡的雌雄的分辨可輕易分辨,從外表就能判斷。

這種鸚鵡的性別可輕易的由外表判斷,雄鳥鳥體是黑色,尾部爲鮮紅色。雌鳥頭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許多美麗的黃色或桔黃色斑點與橫紋,尾羽會呈條狀分明的桔色,與雄鳥尾部是一片鮮紅色不同。雌鳥的喙部是肉色,而雄鳥是黑色。幼鳥4年左右達到性成熟,亞成鳥翅膀下也會有黃色羽毛,背後有不同程度的黃色斑點,胸部有黃色羽毛分佈。

紅尾黑鳳頭鸚鵡生活習性

紅尾黑鳳頭鸚鵡生性吵雜,但它們很怕人類,若遇到敵人它們會整羣的飛到鄰近的樹上。在野外尤其是在傍晚或有月光的夜晚入夜時分常大叫,有時與葵花鳳頭鸚鵡一起在農作物園區內覓食,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尤其是花生田與玉米田。

紅尾黑鳳頭鸚鵡喜歡選擇靠近木麻黃樹的四周作爲生殖和覓食的活動範圍。有區域性遷徙,北方的族羣有季節性遷徙的行爲,通常在較潮溼的季節(約11-4月)會往內陸遷移,南方的族羣則是依食物充足與否而有遷徙的行爲,繁殖期外通常成對或一小羣聚集活動,但有時也會大量聚集數百隻,常和白尾黑鳳頭鸚鵡與黃尾黑鳳頭鸚鵡相遇,但不會聚集在一塊,在森林區時只在樹上覓食,喝水時纔會到地面上,在開闊地區或農作物區時則經常在地面上覓食,特別喜歡木麻黃樹的種子,有時候也吃一些桉樹種子,或是一些從腐樹木上捉來的昆蟲和其幼蟲爲食。

紅尾黑鳳頭鸚鵡飼養知識

紅尾黑鳳頭鸚鵡有哪些習性?需要怎樣的飼養環境? 第2張

紅尾黑鳳頭鸚鵡

紅尾黑鳳頭鸚鵡在不同地方繁殖期也不一樣。像在澳大利亞西南部一般從5月-9月爲繁殖期,而在其它地區通常在12月-2月爲繁殖期。

紅尾黑鳳頭鸚鵡的孵化期約 28天,只由雌鳥孵蛋,如果2枚卵皆孵出,較晚孵出的幼鳥常被親鳥忽略而死亡,幼鳥孵出後,雌鳥會待在巢中3個星期,雄鳥一天會餵食雌鳥2次,雛鳥約3個月後羽毛長成。

人工繁殖鳥非常少,在國際上的繁殖業者與鸚鵡養殖皆很少見,新引進的紅尾黑鳳頭鸚鵡在適應環境後會非常健壯,剛開始的飲食改變可能導致一時的飲食適應不良,需要大的鳥舍,過小的籠子或籠舍會使它們沮喪與失去活力,對於過於潮溼與寒冷的環境敏感,提供新鮮樹枝供其啃咬。

由於籠養數量非常少,相關資料不甚完整,須提供他們夠大的籠舍,將巢箱安置於最高的陰暗處,最好能提供一些築巢用的小樹枝、稻草、樹葉等材料,一窩約產1-2枚卵,常有沒受精的蛋,孵化期約28-30天,約3個月左右羽毛長成。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