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中國科技“衆帥之帥”的朱光亞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中國科技“衆帥之帥”的朱光亞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程開甲……這些名字,在我國科學界個個如雷灌耳。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們都是在同一位科學家的建議下,進入中國核武器研發領域的。

這位科學家,就是被譽爲中國科技“衆帥之帥”的朱光亞。

朱光亞是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他從20世紀50年代末起,負責並組織領導原子彈、氫彈等中國核武器的科研工作,爲中國核科學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科技“衆帥之帥”的朱光亞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朱光亞

把在美國無法實現的“原子夢”,帶回中國來

朱光亞是湖北武漢人,1924年出生。1945年抗戰勝利後不久,中國決定做原子彈。當時的國民政府,決定派吳大猷(yóu)、曾昭掄、華羅庚三位科學家赴美國考察,每位科學家推薦兩名助手同去。朱光亞與李政道一起,被吳大猷選中。

他們帶着滿腦子的“原子夢”到了美國,卻當頭迎來一盆冷水:美國有關原子彈的各個科研機構,均不准許外國人進入。

同去的師生們,分別進入美國的研究機構或大學,學習前沿科技。而朱光亞卻不改初衷,於1946年9月,隨吳大猷進入密執安大學,從事核物理學的學習和研究。

朱光亞不僅在學術上表現突出,而且在同學中間很有號召力。1950年2月,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發展的機會,回到新中國。臨行前,由他牽頭,和其他52名留學生簽名發出了《致全美中國留學生的一封公開信》。

這封公開信於同年3月18日發表在《留美學生通訊》上,彷彿吹響了回國的集結號,很多原本猶豫不決的海外學子受到感召,不約而同選擇回祖國效力。

“只有把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獻給祖國,個人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才能實現。”朱光亞當時可能沒想到,他的這個決定,竟使自己最終圓了在美國沒有實現的夢想。

中國科技“衆帥之帥”的朱光亞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2張

1947年的朱光亞

“兩彈”研製工作出色,成爲“科技衆帥之帥”

1956年,新中國決定發展自己的原子能事業。

1957年至1959年,朱光亞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四〇一所(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參與由蘇聯援建的研究反應堆的建設和啓動工作,並從事中子物理和反應堆物理研究。

可是不久,蘇聯竟然拒絕按協定給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技術資料。這給剛起步的中國核事業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但並沒能動搖中國研製核武器的決心。中國決定“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來”。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錢三強力薦朱光亞當負責原子彈產品的“科學技術領導人”。

就這樣,朱光亞這位當時只是一個實驗室副主任、年僅35歲的年輕人,被調入核武器研究所,並很快被任命爲副所長,擔任科技方面的總負責人。

原來,朱光亞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原子夢”。回國後的短短一年內,他在北大物理系當副教授時,就出版了專著《原子能和原子武器》。這是中國當時系統論述核武器知識的早期學術著作之一。

朱光亞的到來,使核武器所的工作很快有了起色:從最基本的理論學習、實驗準備工作,到規範科研管理、建立團隊精神,再到最終組織起一支像模像樣的研發隊伍,核武器所一磚一瓦的建設,都有朱光亞的努力與付出。

在朱光亞的建議下,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程開甲,這些在當時就已很出名的科學家們,還有陳能寬、周光召等一批科技骨幹,都加入進來,組成了中國核武器研發的黃金陣容。

1962年,我國原子彈的理論設計、爆轟試驗、中子源研製等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由於碰上了三年困難時期,時任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的劉傑與李覺、吳際霖、朱光亞等,向中央提出了兩年內進行我國第一個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的“兩年規劃”。

朱光亞主持起草了兩份至關重要的文件,即《原子彈裝置科研、設計、製造與試驗計劃綱要及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和《原子彈裝置國家試驗項目與準備工作的初步建議與原子彈裝置塔上爆炸試驗大綱》。

這兩份文件,對我國完成第一個原子彈裝置的研製以及核爆炸試驗等起了重要作用,被譽爲原子彈的“兩個綱領性文件”。毛澤東對此作出重要批示:“很好,照辦。”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許,大西北的戈壁灘上驟然閃出一道強光,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這一刻,朱光亞正在路上。原來,離開試驗現場返回指揮塔時,司機駕車走錯了路。看到半空中正在升騰的蘑菇雲,還在趕路的朱光亞心情激動,忍不住潸(shān)然淚下。

18年前他試圖在美國尋找的“原子夢”,現在終於在自己的祖國實現了!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朱光亞又開始組織實施機載核航彈爆炸試驗,以及導彈運載核彈頭爆炸試驗,實現了我國原子彈研製的“三級跳”計劃。接着,又組織力量,獲得了氫彈試驗的成功……

錢三強一直把舉薦朱光亞,視爲選拔科技帥才的一個成功範例;而李政道也評價朱光亞爲“兩彈”研製中的“科技衆帥之帥”。

中國科技“衆帥之帥”的朱光亞 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3張

朱光亞

趕在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前,完成必要的核試驗

中國的核試驗,不僅要歷經艱苦的科研攻關,還要在西方國家的一再阻撓下謀得迅猛發展。

早在1963年,當中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的關鍵時刻,美、蘇、英三國就簽訂了《關於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試驗的條約》。

爲此,朱光亞親自起草了《停止核試驗是一個大騙局》的報告,指出美、蘇、英簽訂部分禁試條約的目的,是妄圖把中國核武器事業扼殺在搖籃裏。他還建議說,我國不但不能禁試,而且要抓緊時機,儘快掌握地下核試驗技術。

此後,在朱光亞的組織下,中國取得了一系列地下核試驗的成功。

時間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朱光亞敏銳地看到美國核武器的設計水平已接近理論極限,很可能會加快軍控談判進程,促成國際上籤訂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因此,當核武器研究院院長鄧稼先提出加快我國核試驗步伐的建議時,時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的朱光亞,迅速給予支持,向中央作了彙報,並親自參與組織、領導了具體規劃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1992年,美國果然提出進行全面禁核試談判。在關鍵時刻,朱光亞又向中央領導彙報了“再次加快”的建議和對策。

1996年7月29日9時,在朱光亞等人的指導下,我國又一次地下核試驗成功了。當晚,中國政府宣佈:從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暫停核試驗。

而此前中央關於“兩次加快”的正確決策,使我國在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前完成了必要的核試驗,突破了先進核武器的關鍵技術,已經完全有力量維護國家的安全。

全面停止核試驗前後,朱光亞又親自指導核武器研究院和核試驗基地,開展禁試後科研發展方向的研討論證……

爲了祖國的核科學事業和國防安全,朱光亞一直在跟時間“賽跑”,跟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賽跑”。他曾說:“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這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

2011年2月26日,朱光亞因病於北京逝世,這位“兩彈一星”元勳,不得不告別了他熱愛的核武器事業,享年87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