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揭祕:成德節度使李惟嶽是怎麼死的?

揭祕:成德節度使李惟嶽是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德節度使李正去世後,他兒子李惟嶽就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上。他當時可以選擇地上中下三策,大約是這樣地。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上策:積極謀求世襲,而且他老爸也曾爲此給他鋪好了路。樂觀的看,李惟嶽只要盡力把握,就可以成爲新的一代成德節度使。

寶臣欲以軍府傳其子行軍司馬惟嶽,以其年少闇弱,豫誅諸將之難制者深州刺史張獻誠等,至有十餘人同日死者。

中策:先讓成德節度使的世襲,變爲既成事實,接下來,就看中央政府的態度,如果中央政府態度強硬,就尋找機會中央政府妥協;如果中央政府態度軟弱,就迫使中央政府讓這個既成事實合法化。

下策:馬上公佈父親死亡的消息,先派人代管成德軍區,然後親自到中央政府報道。總而言之,我的何去從,完全聽從皇帝的安排。

揭祕:成德節度使李惟嶽是怎麼死的?

這三策,哪一策好呢?

經常看我文章的人肯定會知道,上中下三策很難簡單地說哪一策好,因爲它是各有利弊的;如果有什麼區別,那就是激進、中庸和保守的區別而已。

因爲類似的原因,李惟嶽的父親死後,李惟嶽就一直在這三策之間徘徊糾結。

因爲追求世襲,實在太危險;不追求世襲,又有些不甘心。在這種背景下,難免會不知不覺的選擇了中策,但是選擇了中策之後,信心足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中倒向了上策,信心不足的時候,又不知不覺會倒得下策。

其實,所有的人在生命歷程裏,經常會面對這種糾結。所以,太祖武皇帝說過,五心不定輸個乾乾淨淨,如果一個就在這種糾結中徘徊,本身就證明他是一個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在人生的許多選擇中,我們一方面看着一塊肥肉流口水,一方面又害怕爲此付出艱辛、痛苦,甚至危險、死亡的代價。

樂觀的時候,有雄心的時候,我們難免會認爲,爲了得到這塊肥肉(功名利祿),我願意承受一切艱辛、痛苦,願意冒一切風險、甚至直視死亡。總而言之,人生在世就得證明自己沒有白活。

問題是,悲觀的時候、消沉的時候,我們難免會覺得,人生在世爲了追逐一塊肥肉(功名利祿),就天天忙死忙活、拼死拼活、甚至不惜冒着犧牲全家的風險,這不是有病嗎?

處於李惟嶽的角度,悲觀的時候、消沉的時候,他難免會覺得,冒着死全家的風險去追求一個節度使的位置,實在有點不值得;但是在樂觀的時候、雄心大發的時候,他難免會覺得,父輩刀頭舔血掙來的家業,只要一息尚存,就絕不能輕言放棄;換而言之,爲了守住這份家業,不要說犧牲自己了,就是犧牲全家也值!

許多人勸李惟嶽說,你最好選擇下策。

你向中央政府妥協,從大義上講,這是忠於皇帝;從小利上講,皇帝肯定會封你個大官的。前一段時間,幽州節度使朱泚這樣玩,於是幽州節度使成了朱泚的弟弟,而朱泚本人在中央政府當宰相、在西北軍區當大軍區司令員。

你如果向朱泚學習,即使沒有他混得好,但是高官厚祿,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現在藩鎮問題還沒有解決,你投降皇帝,皇帝肯定會給你優厚的待遇,如果你去中央政府的結果,就是虧得血本無歸,以後誰還會到中央政府報道呢?

成德判官邵真聞李惟嶽之謀,泣諫曰:“先相公受國厚恩,大夫衰之中,遽欲負國,此甚不可。”勸惟嶽執李正己使者送京師,且請討之,曰:“如此,朝廷嘉大夫之忠,則旄節庶幾可得。”惟嶽然之,使真草奏。

揭祕:成德節度使李惟嶽是怎麼死的? 第2張

但是,許多人也會拼命阻止李惟嶽選擇下策。

因爲基於藩鎮大佬的共同利益,所謂的下策,就是出賣大家利益,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罷了。

一切是顯然的,如果關東強藩都想用下策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皇帝閉着眼睛也能削藩成功啊!

所以,他們自然會勸李惟嶽絕不可以向皇帝妥協。因爲皇帝是昏君、中央政府握實權的人不是奸臣就是太監,你向皇帝妥協會是什麼結果?最簡單而言,來瑱當年坐鎮襄陽,主動到中央政府報道,結果呢?還不是一樣被弄死!

更主要的是,就算現在皇帝因爲關東藩鎮問題沒有解決,所以會給你吃點好狗糧,引誘其它藩鎮大佬也像你學習。

問題是,如果皇帝靠着一點狗糧,就能實現全面削藩的結果,他接下來會怎麼做呢?即使不向你秋後算賬,恐怕也會找個地方讓你養老。到時,你再敢不不服,就是偶爾發幾句牢騷,恐怕皇帝也能把你頭砍了。

在這種背景下,不只是李惟嶽一直在上中下三策中徘徊,就是周邊軍區的大佬,也都在上中下三策中徘徊。

因爲,看到李惟嶽謀求世襲,他們是應該支持呢?還是應該反對呢?抑或是觀望呢?

處於他們的位置上,不支持李惟嶽,就意味着坐視着皇帝削藩一步步走向成功。一切是顯然的,只要皇帝把成德軍區控制了,就等於在河朔地區站住了腳,接下來削奪其它強藩的權力,就會變得得心應手。

因爲類似的原因,周邊藩鎮都希望李惟嶽能頂住這件事。所以,他們都給李惟嶽搖旗吶喊、並且給李惟嶽各種形式的支持。

而李惟嶽所在軍區的將士,也不希望中央政府把手伸進自己軍區。因爲中央政府把手伸進自己軍區,各種空降的軍政長官就會大批進入,軍區控制的物資,就會成批量地向中央政府流動。

支持李惟嶽,多少有點危險。尤其是李惟嶽在關鍵時候突然拉稀了,你上竄下跳的支持李惟嶽謀求世襲,可能會把中央政府的炮火吸引到你身上。

問題是,坐在那裏觀望吧,以李惟嶽表現出來的尿性,如果孤零零地面對皇帝的壓力,肯定會拉稀的。

如果坐視皇帝削了李惟嶽的藩,他們的藩鎮地位還靠什麼保證呢?

如果前面兩策你覺得都不行,那就選擇下策吧,那就是公開反對李惟嶽謀求世襲,這樣一來,皇帝看你表現得不錯,有可能會給你多灑幾把狗糧的。

然後呢?皇帝看你這樣乖,肯定也會勸你把槍交出來,如果你繼續聽話,皇帝可能又會多給你灑一點狗糧的。

問題是,如果關東強藩都這樣玩,皇帝閉着眼睛也能削藩成功了。這種結果,基於皇帝的角度,基於後世讀史者的角度,自然是一種大快人心的結果,因爲大唐帝國終於解決了藩鎮割據的問題。問題是,基於關東強藩的角度,世上還有比這更悲哀的事嗎?

魏博節度使田悅想支持李惟嶽,他手下的大佬就勸他說,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

魏博節度副使田庭謂悅曰:“爾藉伯父遺業,但謹事朝廷,坐享富貴,不亦善乎!奈何無故與恆、鄆共爲叛臣!爾觀兵興以來,逆亂者誰能保其家乎!必欲行爾之志,可先殺我,無使我見田氏之族滅也。”因稱病臥家。悅自往謝之,庭閉門不內,竟以憂卒。

問題是,基於田悅的角度,如果不支持李惟嶽,李惟嶽肯定會拉稀的;李惟嶽拉了稀,皇帝下一步削自己藩時,自己就孤單了,所以他必須得支持李惟嶽謀求世襲。

從表面上看,李維嶽出了事,周邊藩鎮大佬比他還着急;李惟嶽想謀求世襲,周邊大佬都是冒着死全家的危險,紛紛支持他。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這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

面對此情此景,如果讓這些藩鎮大佬去說,李惟嶽肯定能感動死了。因爲咱們不是親兄弟,卻是賽似乎親兄弟。

問題是,李惟嶽處於這種環境,那更是糾結的不知如何是好了。因爲他以前選擇中策,實際上是傾向於下策的。換而言之,他雖然試圖謀求世襲,實際上是時刻準備向中央政府妥協的。

現在看到這樣多的熱心人支持自己,他難免又會傾向於上策。換而言之,他看到中央政府態度越來越堅決,依然是不知死活的要和中央政府硬扛。

看到李惟嶽這樣不知死活,皇帝的態度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不打服他,絕不罷手。

因爲中央政府擁有強大的力量,所以開局就不斷取得勝利。面對此情此景,李惟嶽又想告饒了。

但是周邊的藩鎮大佬,一看李惟嶽就這副尿性,當時就火了。因爲,爲了讓你能世襲成德節度使,我們玩了命地向前衝。

現在倒好,你想向皇帝告饒了,我們以前幫你,那算怎麼回事?皇帝明天追究我們相關責任,我們向誰說理去?

總而言之,你如果敢向皇帝妥協,休怪我們不客氣。我們在一條船上同舟共濟,大家齊心協力,就有可能渡過險灘,在這種關鍵時候,你選擇跳船逃走,看我們怎麼收拾你?

你千萬不要以爲向皇帝低頭,皇帝就會多給你灑幾把狗糧的。就算皇帝暫時給你多灑點狗糧,以後也會和你秋後算賬的。

李惟嶽一看這種情形,又不知如何是好了。於是咬了咬牙,又決定鼓起勇氣和皇帝死扛下去。

當時陷入這種困境中的人,並不是只有李惟嶽,周邊藩鎮大佬也會陷入類似的困境中。因爲皇帝一頓窮追猛打,打得他們滿頭都是大包,他們應該怎麼辦?是繼續與中央政府死扛,還是向中央政府低頭呢?

有一點可以肯定,皇帝一心要打垮李惟嶽,李惟嶽是必敗無疑的。

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實力本身就擁有壓倒性的優勢,更主要是如果皇帝表示願意和大家一塊瓜分李惟嶽的地盤,李惟嶽當時就會陷入絕境;因爲在這種背景下,李惟嶽身邊、周邊全是蠢蠢欲動的敵人。

當時,唐德宗對幽州節度使的許諾是,你只要幫我滅了李惟嶽,給你三個州的地盤。

當時,皇帝對成德的將領許諾說,誰滅了李惟嶽,就讓誰取代李惟嶽當成德節度使。

這樣一折騰,幽州節度自然是積極賣命打李惟嶽。

范陽節度使朱滔將討李惟嶽,軍於莫州;張孝忠將精兵八千守易州,滔遣判官蔡雄說孝忠曰:“惟嶽乳臭兒,敢拒朝命;今昭義、河東軍已破田悅,淮寧李僕射克襄陽,計河南諸軍,朝夕北向,恆、魏之亡,可佇立而須也。使君誠能首舉易州以歸朝廷,則破惟嶽之功自使君始,此轉禍爲福之策也。”孝忠然之,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李惟嶽身邊大哥級的小弟,有兩個向中央政府靠攏了,另一個直接拿着他的腦袋,向皇帝邀功請賞了。

惟嶽將康日知以趙州歸國,惟嶽益疑王武俊,武俊甚懼。

王武俊命令說:“李大夫背叛朝廷,將士歸順朝廷,敢於違抗者,滿門抄斬。”大家都不敢輕舉妄動。王武俊於是擒住了李惟嶽,收捕了鄭詵、畢華、王它奴等人,將他們都殺掉了。王武俊念及李惟嶽是原節度使的兒子,準備將他活着送往長安,衛常寧說:“他見到皇上,將會把叛逆的罪名重新轉嫁給中丞的。”於是,王武俊將李惟嶽縊殺,把他的頭顱傳送給京城。

李惟嶽的小弟抓住他之後,還想把他送到中央政府;因爲大家都不想擔負殺大哥的惡名。

問題是,他下面的人勸他,你把李惟嶽送到中央政府,你覺得李惟嶽會怎麼說,到時肯定會說,他本來不想造反的,只是你一個勁的慫恿他,他才這樣做的。這樣一折騰,他即使逃不過一死,臨死也有可能把你拉去墊背的。所以,還是把他的人頭送給皇帝好了。於是,李惟嶽當時就玩完了。

到此爲止,李惟嶽的問題,算是解決了。現在的問題是,皇帝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呢?

面對這一輪勝利的操作,皇帝自然想着趁勝追擊,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河北藩鎮問題。但是很不幸,河北藩鎮面對共同的危機,馬上又實現了團結。

於是,唐德宗一心思解決河北問題的結果,就是讓自己扳倒葫蘆起了瓢,越弄越狼狽,最後突然翻了船。

唐德宗翻船落水後,扒着船舷死活不鬆手,終於又爬上了船。經過這次經歷,唐德宗才意識到:削藩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