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誰?婢女出身曾三次出使烏孫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誰?婢女出身曾三次出使烏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我國古代的外交家,人們自會想起漢代的張騫和班超。但提起女外交家,恐怕就鮮爲人知了。人們至多能想到漢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但她們不過是作爲和親的使者而已,還不能完全說是一個外交家。

在我們稱讚張騫、傅介子、班超等漢朝外交家的同時,如果將目光稍稍投移,就會發現漢代竟然出現了一位女外交家。如果是一般的女子也就罷了,殊爲特別的是她是一位婢女。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翻開《漢書·西域傳》,我們就會發現這樣一段話。“能史書,習事,常持節爲公主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馮夫人是人們對她的尊稱,而其本名則爲馮嫽,是漢朝劉姓宗室解憂公主的侍女。漢武帝時,爲了聯合一切力量抗擊匈奴,便對西域的烏孫國採取了和親政策。公元前101年,漢武帝爲與烏孫國結爲秦晉之好,便將解憂公主嫁與烏孫王軍須靡。與此同時,解憂公主還帶了一位侍女同去,就是上文提到的馮嫽。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誰?婢女出身曾三次出使烏孫

馮嫽生性聰慧,知書達理。無憂公主遠嫁異域他鄉,難免會有孤寂之感,懷鄉之愁。馮嫽可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侍女,不僅擁有卓越的才思,還有過人的膽識。正是在其溫言寬慰之下,解憂公主的心緒得以逐漸平靜下來。她深知無憂公主肩負着和親的重大使命,一國的榮辱安慰全繫於一身。而她的職責正是保護公主,侍奉公主,助其更好地完成這一使命。

“既來之,則安之”,馮嫽明白,自己既然隨公主遠嫁烏孫,那就要在這裏安居下來。在烏孫沒居住多久,她就很快融入這裏的生活。她經常自覺地騎馬去各個牧場,並與當地牧民親切交流。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馮嫽儼然就成了半個烏孫人。她不僅通曉了烏孫各方面的情況,還掌握了西域諸國的語言文字、地理位置及風俗習慣。由於馮嫽的出色表現,再加上在當地已小有名氣。於是,漢朝廷便派她以漢使的身份代表無憂公主出訪臨近各國。每次出使他國,她都攜帶豐厚的禮品。不僅表明了漢朝想與西域諸國友好相處的願望,與此同時也宣揚了漢朝教化。正是因爲馮嫽的女子之身,使得西域諸國少了些許戒備。加之她大方謙恭、嫺於辭令,與西域諸國交談時能夠應對自如、大方得體,故而深受西域諸國的認同,人們都尊稱其爲“馮夫人”。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誰?婢女出身曾三次出使烏孫 第2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馮嫽雖然是一位侍女。但其傑出的才思,以及不俗的氣質折服了烏孫國右大將。右大將歆慕她多才多藝,秀外慧中,是一位舉世難求的巾幗豪傑,便向她求婚。馮嫽念及兩國大局,便欣然同意了這門親事。這以後,漢朝與烏孫國可謂是親上加親,情好日密!可是“福兮禍之所伏”,到了漢宣帝時期,烏孫國發生了內亂。按照滿朝文武的意見,打算讓烏孫王的外甥繼承王位。誰料北山大將烏就屠殺死國王,自己篡了位。這就意味着兩國的關係自此走向破裂。因此,漢宣帝聞訊後非常震怒,旋即命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率領15000精兵進駐敦煌,準備弔民伐罪。西域都戶鄭吉念及漢軍雖然驍勇,但架不住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如果此時貿然出兵,則勝負難料!他想到了遠在烏孫的馮嫽,便向朝廷上書建議派她先與烏就屠談判,勸其遜位。

國家有難,作爲大漢子民,馮嫽又一次臨危受命。她本身就是右大將的夫人,長期處於上層社會,對於烏孫的政局自然看得非常明白。加之對烏就屠也很瞭解,因此對她來說此舉勝算頗大。馮嫽經過一番周折後見到了烏就屠,對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陳明利害。烏就屠也明白,連匈奴也不是漢朝的對手,自己負隅頑抗不過是困獸之鬥。但是總得找個臺階下吧,他便對馮嫽亮明自己的條件,請求漢朝廷能夠給他一個封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誰?婢女出身曾三次出使烏孫 第3張

漢元帝知道後,覺得不戰而屈人之兵,息事寧人,方爲上策,也便同意了這一請求。但封烏就屠爲烏孫王肯定是不合適的,封的太低也不行,便採取了折中辦法,立元貴靡爲烏孫大昆彌,烏就屠爲烏孫小昆彌。也就說一個是大王,一個是小王。

此事得到圓滿解決後,漢宣帝感念馮嫽的功德。但聞名不如見面,於是將其召回漢朝。此時,馮嫽終於能夠再見到闊別40年的故鄉長安,自然是淚流滿面。得知馮嫽歸期後,漢宣帝親率文武百官郊迎。京畿之人得訊後,人人都想爭睹女使者的風采,一時人山人海、萬人空巷!當日,漢宣帝親自在宮中接見了馮嫽。漢宣帝盛讚其有遠見卓識,巾幗不讓鬚眉。而後封她爲正使,竺次、甘延壽爲副使,再次出使烏孫。是日,馮嫽乘駟馬錦車,手持漢節,一路浩浩蕩蕩出使烏孫。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誰?婢女出身曾三次出使烏孫 第4張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烏孫王元貴靡病故。其子星靡即位,但星靡生性懦弱,治國無方,導致烏孫再生事端。而此時,解憂公主已年近七十,想回鄉養老,奏明漢庭後便帶着馮嫽一起回了大漢。但是,馮嫽雖然心在長安,但還是掛念兩國的盟友關係。於是便上書請求漢宣帝派自己再度出使烏孫。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宣帝準其奏,選派騎兵100多人護送馮嫽第三次出使烏孫。馮嫽來到烏孫後,再次憑藉其卓越的外交才華和威望調解了烏孫國的內亂。自此,烏孫重歸平靜,和漢朝的關係也日益密切起來。

此時的馮嫽不僅受到烏孫國人民的愛戴,就連西域諸國都對其禮敬有加。正是考慮到馮嫽的特殊身份,漢庭派其以解憂公主的身份作爲欽差大使,手持漢節,乘駟馬錦車走訪西域諸國,將漢朝願與諸國和平相處的願望一一帶到。是時,馮嫽已年過半百,但她爲了大漢的安寧,不辭辛勞、寒來暑往,走遍雪山、大漠。每到一國,人們都被她的友好和誠意所打動。人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大漢的形象,自然對大漢更加的崇敬和歆慕!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誰?婢女出身曾三次出使烏孫 第5張

他出訪各國,不僅加強了漢朝與西域諸國的友好關係。而且還爲這些國家排憂解難,使漢朝恩義佈於四方。於是,她便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號——馮夫人。這體現了西域各國人民對她的尊敬與愛戴!馮嫽雖是一介女流,但絲毫不讓鬚眉。就連一向惜字如金的《漢書》都不惜濃墨重彩,來稱讚這位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