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春秋時期的驪姬是如何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

春秋時期的驪姬是如何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時期,晉獻公即位之後大肆屠殺公族,驪姬作爲一名戰俘來到晉國,雖然受到寵愛,但是一旦獻公死亡,她也必死無疑,所以驪姬決心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可惜命運不曾垂愛她,最後兒子和她還是死於非命。

驪姬入晉,她孱弱的肩膀揹負着國恨與家仇

驪姬本是驪戎首領的女兒,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寶,她天資聰穎,性格剛毅,對於治國理政也頗具天分,若是生而爲男必將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 事與願違,公元前672的一場戰爭改變了她人生的軌跡,強大的晉國在晉獻公的帶領之下佔領了她的國家,她的父母爲了國家與族人免遭屠戮,向晉獻公投降,並將她們姐妹倆進獻給晉獻公。 從那一刻起,她們的命運就發生了轉變,她要爲了自己的國家與人民而活。晉獻公俘虜了她的身體,但驪姬卻俘虜了他的心靈,自此驪姬集萬千恩寵於一身,甚至到了她不在獻公身旁,獻公覺都睡不好的地步。

“牀第之不安邪?亦驪姬之不存側邪?”——《國語》

春秋時期的驪姬是如何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

可見驪姬對於晉獻公的飲食起居照顧之周到,雖然戰爭不是因爲驪姬而起,但卻是因爲驪姬而終結,她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國家。

時間一晃過去六年,在公元前665年,她生下了兒子奚齊。 在當時,女子的依託先在父、後在夫、終在其子。當她在陌生的國家站住了腳跟,在保全了她的國家之後,她的重心便開始傾向於她的孩子。 當時晉國公族中公子的處境極爲艱難,晉獻公爲鞏固君權,對於非繼承者的公子很不友善,基本都會被排除在權力中心,驅逐出國,甚至被手足殘殺。 想要躲避禍亂求得生存,只能鋌而走險,讓奚齊成爲太子。

驪姬發動奪嫡戰爭

晉獻公私下曾對驪姬透露,他想要廢除太子,冊立奚齊爲繼承人,這無疑增強了驪姬爭嫡之決心。 立奚齊爲太子需要解決這幾個問題: (1)太子申生在都城,太子黨衆多,貿然廢立,必生禍端;(2)申生、重耳、夷吾均比奚齊優秀,奚齊與重耳、夷吾競爭也無必勝的把握;(3)驪姬娘倆勢單力薄,朝堂之上未有倚重之人,奚齊即使當上太子也不能服衆; 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針對以上幾點問題,驪姬分別作出了以下幾個舉措來分別應對:

用計將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等調離都城,讓他們遠離權力中心,爲自己下一步運作創造先決條件; 驪姬花費重金賄賂晉獻公的兩位寵臣樑五與東關五,讓他們進言於獻公: “曲沃,君之宗也。蒲與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無主。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啓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國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左傳》

一番說辭滴水不漏,句句切中要害,曲沃、蒲、屈等地在晉國確實比較重要。由於獻公本身就是由小宗篡位而來,內部統治並未完全穩固。派公子鎮守國內重城實則是一條好的建議,只是這條建議的出發點有些陰暗。 晉獻公則完全採納了“二五”的建議,並且將自己最有才幹的三個兒子悉數派出都城,“調虎離山”之計順利實施,形成了“羣公子在鄙,唯二姬之子在絳”的有利局面。

2. 製造廢除太子之輿論,實施計劃剷除太子三兄弟,取得奪嫡之戰的關鍵勝利; 太子申生離開後,驪姬有意無意的製造獻公欲廢除太子的輿論,藉以動搖太子黨的勢力。對於獻公那邊,枕邊風那是不能間斷的,吹得晉獻公廢除太子的想法竟被表露了出來。 晉獻公廢除太子之意在太子閥東山之事上表現得尤爲明顯:

“十七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裏克諫獻公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制也。……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誰立。”——《史記》

晉獻公一句 “寡人有這麼多兒子,還不知道最終立哪一個呢” 讓裏克爲首的太子黨心裏那是一咯噔。自此朝堂之中多了一部分觀望之人。驪姬則一鼓作氣,繼續在獻公面前有意無意的透露一些太子意欲謀反的小道消息,獻公多次未置可否,顯然是不太相信她說的消息。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她深知太子是一名孝子,趁獻公外出打獵之機假傳聖旨,謊稱獻公夜夢薑母,要申生曲沃祭祀。根據當時的禮節,太子祭祀之胙要拿給晉獻公食用,她要在這塊肉上做文章。 她投毒嫁禍太子申生,晉獻公誤以爲太子想要毒殺他勃然大怒,驪姬藉機逼死太子,重耳與夷吾出逃他國,掃清了奚齊通向君位的障礙。

3. 奚齊年幼且無寸功於晉,恐衆大臣不服,引發叛亂,爲奚齊在朝堂尋找倚重之人; 荀息爲獻公近臣,爲晉國曾立下汗馬功勞,在朝堂之內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奚齊拜此人爲師,在找到一個政治上靠山的同時,還能夠從他身上學習治國之道,讓奚齊具備真正帶領晉國前進的能力。 獻公在離世之前,正式託孤於荀息,爲奚齊找到了僅有的依靠。

驪姬的堅持取得了勝利,在獻公死後荀息擁立奚齊爲王,驪姬成爲了王太后,多年的夙願終於完成。

時也命也,驪姬爲何最終抗爭失敗

春秋時期的驪姬是如何反抗命運,一步步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 第2張

奚齊雖被荀息擁立爲新君,但是卻被裏克殺害,後荀息又擁立卓子,被裏克再次殺害,最終荀息悲憤自殺,驪姬也被鞭殺,自此驪姬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奚齊本已登上王位,爲何最終還是被殺害,使得驪姬心血付之東流?我認爲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晉獻公過早死亡,未來得及爲奚齊打造朝堂班底; 驪姬苦心經營十幾年終於使奚齊坐上了太子之位,奚齊拜師荀息學習治國理政之道。朝堂上太子黨裏克等人仍舊把持着大量的權利,裏克等人是晉獻公爲申生打造的團隊,既然已經立奚齊爲太子,就要重新爲奚齊打造朝堂班子。但是晉獻公的意外病逝導致了此事擱置,朝堂之上的權臣沒來得及整治,留下日後禍亂的隱患。 槍桿子裏面出政權,驪姬抗爭奪權時忽視了對於軍權的掌控; 回顧驪姬抗爭的過程可以發現,結交任用的多是粱五、東關五、荀息等人,他們均屬於文臣。對於軍隊之中的裏克等武將卻沒有深入的接觸,沒能在軍隊上發展自己的力量,導致後期奚齊登基之後“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尷尬處境。 奚齊登基之後,他們蠶食裏克的軍權,被裏克一怒之下殺死奚齊,荀息等人則迫於裏克的權勢,不敢制裁裏克,只得再立卓子。手無軍權只有政權,註定了驪姬的失敗。 晉國的社會文化等客觀因素導致裏克殺君,驪姬抗爭失敗; 晉國地處中原與狄戎的連接地帶,本身受周禮的影響較淺,在與遊牧民族長期的混居戰鬥中,不較尊卑,強者爲王的觀念卻在深深的影響到晉國國民。 “曲沃代翼” 事件距離此時滿打滿算也就二三十年,獻公即位之後大肆誅殺公族,裏克等都是親身經歷之人,相信死在他手裏的晉國公族也不在少數。所以奚齊登基爲王之後,裏克作爲太子黨舊部感受到了危險,他大權在握,又無親尊之念,幹起弒君之事得心應手,最終連殺兩位君主,驪姬的苦心經營被裏克毀於一旦。

綜上幾個原因導致了驪姬最終的失敗,她的運氣差了一些。假如獻公再多活幾年能夠打造出適合奚齊的班底。假如她是晉國望族的女子而不是戰俘,可以在孃家獲得額外的幫助結局可能是另一種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