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張居翰是什麼人?改一字救千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張居翰是什麼人?改一字救千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中國的古代史,那就是一部帝王史,但是有帝王一般都必然有宦官,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宦者傳序》: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爲心也專而忍。

這句話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對宦官羣體總結性的看法,也可以當做古代士大夫對於太監的普遍看法。

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太監”一直是一個被污名化的羣體。人們只知道把將相百官分爲忠良和姦黨,懂得將后妃佳麗分爲妖姬禍水和賢妃賢后,唯有對於太監,他們普遍採取污名化的態度,自不必說,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給太監扣上了一頂又一頂大帽子。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古代文人不齒的行爲,也是作爲一個臣子違背祖制的忤逆行爲,如漢末曹操也因此被天下文人所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曹阿瞞擁有曠古的才華和能力,如此的他也被稱爲一代梟雄,不過歷史中有類似舉措的人,卻無法與之媲美。

故事畫:曹操

再如,提起宦官,你一定還會想起明朝東廠的魏忠賢,人們下意識地會給他打上不忠不義的印章,但你有所不知,他們之中也有心懷仁慈之輩。比如五代十國時期,就有一個太監,他冒着殺頭的風險,偷偷地將聖旨塗改了一個字,從而救下了一千多條人命,這個人就是張居翰。

宦官究竟是什麼樣的羣體

自古以來,由於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人們普遍認爲太監這是低賤的職業,沒有人性可言,只有奴性,對於這類人,常常是戴着有色眼鏡,包括侍女等等。在古代在以父系社會裏,宦官往往會成爲低賤到無法附加的職業,成爲衆人宣泄不滿的衆矢之的。

太監大概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個羣體,他們不僅要承受生理上的殘疾,還要忍受心理上的鄙視。

宦官往往因爲身體原因遭到文人羣體乃至下層民衆的鄙視。因爲古代非常重視子嗣,而太監作爲刑餘之人,沒有綿延子嗣的能力,所以這也導致了太監天然在傳統社會中就低人一等。這種低人一等,與身份地位無關,而是一種人格上的歧視,哪怕做太監做到了位高權重,也無法改變這種社會性的偏見和歧視。

劇照:明朝太監

此外,職業上被人們看不起,因爲太監做的是侍候人的活,所以大家就對太監形成了卑躬屈膝,奴顏媚骨的固化形象。事實上,這都是對太監的偏見,太監中也有不少忠烈之士。而且,就算太監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奴顏媚骨,那也是在封建制度對於他們的壓迫殘害導致的,又怎能作爲歧視他們的理由呢?

但細細翻閱歷史不難發現,古代對宦官的不滿和不屑是不受任何影響的,儘管他們位高權重。例如魏忠賢成爲明朝真正的執政人期間,他一心排除異己,將非統一黨派的人全部抹除,無論他是否有才華和能力,只要影響到權力發揮的,魏忠賢都會處心積慮的讓他消失。

所謂閹黨作亂,則又是被文人士大夫討伐的焦點。從秦朝的趙高開始,中國封建社會裏的確出了不少把持朝綱的大太監。比如說東漢、唐朝和明朝都有嚴重的宦官專權之禍,甚至唐朝的滅亡很大程度上都於宦官專權有關。

趙高

縱觀中國歷史,有不少文人武將掀起的政權更替,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會有着兩面評價,好壞參半,但是唯獨對宦官專權現象,形成一邊倒的趨勢,不是極壞之人便是正人君子。

張居翰:“改一字救千人”

受到一些野史和影視劇的影響,其實能夠專權亂政的宦官畢竟時少數,更多的太監還是勤勤懇懇地生活在底層,每日干着種種髒活累活,最後還有忍受來自輿論的指責,的確是不白之冤。而且歷史上不僅有宦官專權,也有文官專權和武將專權,卻爲何不見有人對整個文官武將羣體扣上“禍國之源”的帽子,可見,還是因爲人們心底對太監的偏見。

張居翰是什麼人?改一字救千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總之,宦官這個羣體在古代實在是不好過,不僅活着的時候要忍受各種苦難折磨,在死了之後,還要被文人墨客貼上各種污名化的標籤,在歷史之上,千秋之後,承受種種莫須有的罵名,縱使宦官中不少忠孝節義之士,也無法改變社會對於太監的羣體偏見,比如張居翰、鄭和等人可算是值得敬佩的太監。

善良的人永遠不會泯滅心中的仁心,哪怕作爲人們最不恥的太監,也能夠做出大仁大義之舉,這裏單說張居翰。

在整個二十四史的太監羣像之中,五代時期的宦官張居翰的是少有的一個完全正面的形象。 那麼張居翰究竟做了什麼“大義”之事呢?

同光三年(926年)九月,後唐皇帝莊宗李存勖出兵討伐後蜀,命李繼岌、樞密使郭崇韜的人出征,面對氣焰囂張的後唐,蜀王王衍無力阻擋,形勢一度陷入危機狀態

身爲後蜀皇族王宗弼,後蜀皇帝王衍的養兄,他主動交好後唐主帥郭崇韜,爲自己留下後路,正因王宗弼的叛變,使得後蜀在對抗後唐的路上越加艱難,常常在戰事上處於被動地位。

不久,郭崇韜攻入西宮,王衍得知後率衆着白衣牽羊以示戰敗。蜀王投降後,按照後唐提出的條件,王衍必須率衆前往洛陽面見後唐莊宗,這本該是一段兵不血刃的過程,但中間卻發生了一場意外,差點釀成屠戮流血事件。

在王衍前往洛陽正式宣佈戰敗時,莊宗突然收到魏州突發叛亂的消息,並且此次叛亂的陣容也不容小瞧,爲防有變,莊宗只得馬上親自出兵前往魏州平叛。

那麼問題來了,莊宗率大軍東征平亂,朝內就會呈現空虛的狀態,而此時蜀王王衍前來投降,帶來的族黨至少有千人之衆,假如王衍趁虛作亂,來一招“釜底抽薪”,那麼後果將會十分嚴重。於是,最後莊宗聽從手下人的建議,決定將王衍一羣人全部殺掉,以絕後患。

此時張居翰在後唐位居高位,有着重臣的職位。張居翰收到莊宗命令後也是一驚,不敢相信他會下達如此殘酷的命令,但是他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可這種命令對於張居翰而言,不說殺降之舉不合天意人心,便是王衍帶來的一千多人也是無辜的生命呀。張居翰從心裏上表示抗拒,也下不了手。

張居翰是什麼人?改一字救千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2張

權衡利弊之後,張居翰也作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來說服自己,他最終選擇了最爲兇險的一步。張居翰在沒有莊宗的許可下,暗中修改了莊宗指令中的一個字“行”,將這個“行”字改爲了“家”。這樣雖然王衍一家仍然難逃被誅殺的命運,但是同行的其餘一千多人卻被保全了下來。

留下美名的張居翰,結局遭遇了什麼

古語說一字抵千金,可張居翰卻一字換千命。他用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措,拯救了一千多人的性命,這是仁義君子的做法。除了這勇敢的舉措,張居翰在朝中爲人處事都十分的謙遜。

在歷史上,張居翰曾據守城池,將敵人痛擊於城牆之外,有此才能的人,也根本不是唯唯諾諾的形象出現在他的上級眼中。

張居翰在身居高位時,從不飛揚跋扈,相反他待人溫和,與魏忠賢歹毒心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改一字便將一千餘人救下,他的此番仁義舉措打破後世人對宦官固有的印象,爲後世宦官良好的樹立了正人君子形象。

隨着莊宗被弒身死,政權再次發生更迭,張居翰無意再參與進政治漩渦之中,所以向新帝請求迴歸鄉里,終老此身。新帝也沒有爲難她,很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張居翰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最後以71歲的高齡壽終正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