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慈禧選繼承人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病逝,慈禧太后和衆重臣逐漸商討接任帝位的人選。自然而然,說到做到,真正正正定奪的就是慈禧太后了。然而清朝到了這個時候,已是內憂外患的時代了,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中,理當立一位老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國有制長,江山社稷福”。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慈禧太后並沒有像許多重臣所想的那樣,把光緒皇帝載灃的親侄子醇親王載灃立爲帝,而只把載灃的兒子,即光緒皇帝的侄子立爲帝,而此時,只有2歲零9個月的溥儀(後來的宣統)。

那爲什麼慈禧太后在光緒皇帝死後,沒有選擇光緒的親弟載灃,而只選擇載灃的兒子溥儀,而載灃的兒子只有2年零9個月。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第2張

對此,我們首先對清王朝末年的皇位承承繼關係和英雄之間的關係作一簡要說明。咸豐帝奕安,即慈禧太后的丈夫,與慈禧太后僅有一子載淳,即其後之同治帝。

同治皇帝死後,慈禧將咸豐帝的侄子、四歲的載湉,以及他四歲的兒子,即光緒皇帝,立爲帝。值得注意的是,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安是咸豐帝的侄子,而光緒帝母親葉那拉·婉貞也是慈禧太后的親姐妹,故兩者之間的關係爲親上加親。光緒與順治是平輩,因此 光緒爲皇太后繼位爲咸豐帝統嗣。

除光緒帝外,老醇親王奕安還有一個子女,即載灃,光緒帝死後,慈禧太后立載灃之子溥儀爲帝,國號宣統,即清代末代皇帝。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十九日,慈禧與軍機大臣、列侯侯王議定皇位繼承事宜的會議,產生了“立長”與“立幼”兩聲響動。侯王重臣們因風雨飄搖,國勢艱難,多有“立長論”之說。就像軍機大臣世續所說的,“選長”,張之洞也是直截了當地說:“國有制長君,江山社稷福,不如徑立載灃”。慶親王奕劻也說:“方今我國何等困難,選儲似宜長。”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第3張

但是慈禧太后最終還是不滿意他的話,尤其是在嚴詞斥責第一次明確提出“立長”的世續之後,重臣們見慈禧不滿意,也就不敢多說了。這時慈禧太后才說明自己的心事,說:“載灃子還行吧”,見臣不肯再抵抗,便立懿旨,立溥儀爲皇帝。

因爲以下三點,慈禧選擇了此時才2歲零9個月的溥儀,而沒有選擇了被衆臣看中的溥儀生父載灃。

第一,溥儀可以承襲嗣統,也可以承襲光緒。

根據禮法,統嗣不能分離,繼嗣繼承皇統,繼嗣繼承皇統,作爲繼嗣的是氣血,是自己的子孫。載淳死於同治,慈禧太后選四歲的光緒帝爲皇太后。順治與光緒是同一輩,都是道光皇帝的小孫子,所以 光緒皇帝當然不能繼承順治皇帝的位子,光緒是咸豐帝的嗣統。

但是難題就來了,因爲光緒繼任的是咸豐帝的嗣統,於是剛去世的同治皇帝就把嗣統給斷掉了,這在當時的朝野中造成了很大的不滿。比如,吏部侍郎吳可讀就用“尸諫”的方法表達了自己的強烈不滿,吳可讀在遺折中寫道:“太皇太后一錯再錯,爲文宗顯皇(咸豐)立子,不爲我大學士立嗣。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第4張

即光緒繼位爲咸豐帝,而光緒等生下子女後又改姓同治帝,這樣也保證了同治帝的嗣統。

光緒與順治一樣,直到他去世都沒有後代。所以 假如再選載灃做皇帝,那麼載灃和光緒、順治時都是平輩,嗣統的難題更是無法解決。因此,按照清皇帝的輩分,光緒、順治年間的“載人”在輩分上是“溥”,新皇當然要從溥輩中選出。

載灃之子溥儀與光緒皇帝血緣最近,立溥儀爲帝,能 處理嗣統之難。又如慈禧懿旨所言:“以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繼穆宗毅皇上(順治)之嗣,兼承大行皇帝(光緒)之嗣。”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第5張

溥儀的幼年,有利於慈禧的操縱。

每個人都知道光緒死後一天,慈禧太后也去世了。但是實際上慈禧的去世是挺突然的,因爲在這之前很久很久,慈禧雖然也病了,但是並不太嚴重。對於這種情況,慈禧選立溥儀爲太子,其實與三十多年前選立光緒爲太子,有很大關係。這也就是爲什麼只有皇帝年幼,纔有利於她維持自己的影響力和權力,能夠重新掌權。

這個道理也可以從慈禧病重時的懿旨看出,雖然此時的慈禧下懿旨,讓溥儀的父親載灃爲攝政王,即“嗣後軍政都由攝政王裁決”,而她還是注重“遇有大事,一定要請太皇太后懿旨,由攝政王隨時面請執行”。換言之,慈禧太后雖然看不見自己的精力充沛,但即使到了病重的時候,她仍然緊緊抓住手中的權力,分毫不敢放鬆壓力。就這樣,溥儀還是個小皇帝,也就順理成章了。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第6張

第三,溥儀爲帝,載灃爲攝政王,可以兼容幷包,多方面的利益,也是完美的。

光緒皇帝去世當天,慈禧太后還將在臨終前一次連續頒佈三道懿旨。

首先是讓溥儀繼位,即“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著承大統爲嗣皇上”。

另一條就是前面所談到的讓溥儀另立皇帝順治二帝。

另一條是讓攝政王載灃掌國,即“以攝政王載灃爲掌國,全軍國務悉依秉持予之訓誡,裁奪執行”。

實際上,慈禧太后所作的這種分配既能 融洽清王朝內部的各種派別,又能兼具“立長”和“立幼”的優點。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第7張

由於早在戊戌變法時期,以光緒帝爲代表的帝黨和慈禧太后爲代表的後黨就開始了激烈的鬥爭。儘管變法維新失敗後,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臺,但清廷運用光緒皇帝的陣營仍是不容忽視的。作爲光緒皇帝的親侄子,載灃雖然受到了官府內部各派系的重視,卻是無可置疑的帝黨,載灃也確實與戊戌政變時的後黨要員袁世凱、慶親王奕等聯繫甚密,他即位後必然會對部分後黨重臣進行嚴厲打擊。因此,即使是慈禧太后也不得不爲自己死後的“姓名”難題而擔憂。

30而立溥儀的情況要好得多。因爲載灃的妻子是後黨重臣榮祿的閨女,也是溥儀的母親。榮祿是袁世凱曾經的大領導,對袁有過破格提拔的恩情。作爲後黨的忠實後盾,榮祿在戊戌時期仍竭盡全力與帝黨對抗,爲慈禧太后立下了汗馬功勞。

光緒皇帝死後 慈禧爲什麼會選擇溥儀作爲繼承人 第8張

假如平反之後溥儀繼位,他的外祖父榮祿必然會牽涉,故反而不易平反,這既能防止朝野動盪,又能緩和帝黨、後黨之間的關係。此外,在幼年立溥儀爲帝的多方牽連下,載灃還被慈禧指派爲監國攝政王,掌握着最大的權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國制長君”的功效,實際上是一種完美的做法。

因此,總體上看,慈禧太后在晚清風雨飄搖之際,仍然執著地立幼年的溥儀爲帝,而不立朝野所看不起的“長君”載灃。這主要是考慮了順治、光緒的嗣統、幼年有利操持和溥儀爲帝,載灃爲攝政王既可以 緩和多方聯繫,又可以達到完美效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