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牢之是什麼人?淝水大戰中他的表現怎麼樣?

劉牢之是什麼人?淝水大戰中他的表現怎麼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牢之是漢高祖劉邦之弟劉交的後裔,東晉末年戰將。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在五胡十六國這個中國歷史上的特別時期,出了一個威震四方的豪傑劉牢之。

他起初是東晉北府軍的一個將領,在著名的淝水大戰中一戰成名。由於他指揮有方勇猛無比,率領先鋒部隊首先就旗開得勝,然後趁勢跟進直至取得整個大戰的勝利,爲東晉朝廷的生存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最後爲啥自縊身亡呢?在此專門講講他的故事。

(一)成語草木皆兵的來源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系江東名門之後,曾祖父劉羲是晉武帝朝的太守,父親劉健是晉朝南渡後的徵虜將軍。由於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家風的薰陶,加之本人勤學不倦,尤好軍事,頗有計謀,父親劉健屢對衆人誇,牢之是劉家的千里駒。

苻堅建立前秦統一了北方後,經常派兵騷擾偏安江左的東晉。東晉原有的軍隊戰鬥力不強,爲對付勁敵前秦就新組建了一支軍隊——北府軍,由宰相謝安的堂弟謝玄統領。

劉牢之前去投軍,劉牢之系將門之後,本人儀表堂堂,精明沉毅,通曉軍事,謝玄一下子就把他瞧上了眼,收入軍中不久就被選任爲將領。

由於有實權派謝安、謝玄等的支持,加之本人有較強的軍事才能,出征幾次都能得勝而歸,逐步成爲北府軍中一員著名的戰將,爲朝野倚重矚目。

爲吞併東晉統一南北,383年符堅在其統治的範圍內瘋狂徵兵,拼湊了八十萬人馬號稱百萬,親自擔任主帥,向東晉發動全面進攻。主攻方向是淮北、壽陽一帶。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淝水大戰拉開戰幕。

劉牢之是什麼人?淝水大戰中他的表現怎麼樣?

謝玄率領北府軍迎戰,劉牢之受命統領精兵五千爲先鋒。劉牢之率部到洛澗後快速渡水,冒險前進,拼死衝殺。前秦軍隊難穩陣腳崩潰了。

劉牢之抓住有利時機,分兵截斷敵人的退路,殺敵一萬五千餘人,繳獲大量軍械物資。這次戰役劉牢之打出了威風,前秦士兵聽聞他的名字都戰慄起來。

據史書載,前秦皇帝符堅剛登上八公山時,看到漫山遍野的草木灌叢在風中搖動,疑心有東晉的士兵埋伏在那裏面,把他紮紮實實地嚇了一大跳,恨不得馬上溜之大吉,由此產生了“草木皆兵”這成語。這成語現在還在使用耶。

劉牢之率軍在洛澗大破前秦軍隊之後,退卻的前秦軍隊影響到其後續部隊的士氣,都認爲前秦軍隊全面敗退了,加之劉牢之分兵包抄敵人的部隊不停騷擾且大喊“前秦軍敗了”,真格是兵敗如山倒哦,想立不世之功的符堅也無法收拾這個局面,只好在親兵的保護下敗逃。

東晉宰相謝安接到前線的捷報,激動得剛進家門就摔了一跤,自己的鞋子被門檻磕掉了,牙齒也被碰掉了好幾個。用萬分驚喜形容他高興的程度一點也不爲過。

淝水大戰東晉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先鋒劉牢之開了好頭,立下大功。朝廷除嘉獎外,提拔他擔任龍驤將軍,並賜爵位。

淝水大戰之後,謝玄派劉牢之率軍接受符丕投降、大敗慕容垂、解救泰山郡......爲東晉王朝的勢力達到河南、山東、河北一帶立下了汗馬功勞。

(二)受冷落首次反水

公元三八五年,東晉宰相謝玄病逝,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出現了新的格局。一肚子壞水的會稽王司馬道子掌握朝權後就露出了猙獰面目,立馬夥同宦官王國寶狼狽爲奸,操控朝政,賣官鬻爵,極力排斥打擊謝氏集團的人。劉牢之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爲此心中十分不安。

晉孝武帝司馬曜雖然貪圖享樂,沉湎酒色,但司馬道子如此胡作非爲,司馬曜還是十分擔心王室權力旁落。司馬曜冥思苦索,決定採用分權的辦法來處理。任命大臣王恭爲僕射,套用現在的職級對比,僕射相當於副總理吧,與司馬道子共掌朝權,此外任命殷仲堪爲大將軍,統率部分兵力去鎮守荊州,在朝廷外牽制司馬道子。

這樣相對平安的日子沒過多久,司馬曜就去世了,其愚笨且不善談吐的白癡兒子司馬德宗繼位,史稱晉安帝。司馬道子見狀更爲所欲爲,兩派的鬥爭到了白熱化程度。王恭爲了在朝內站穩腳跟,極力拉攏劉牢之,一直受到司馬道子冷落的劉牢之不聽家人要他小心的勸告,欣然同意入夥王恭聯盟對抗司馬道子。

劉牢之是什麼人?淝水大戰中他的表現怎麼樣? 第2張

經過王恭和心腹們的一系列幕後策劃,皇始二年(397年),劉牢之和殷仲堪承頭,以討伐王國寶爲名,在京口起兵勤王。司馬道子迫於無奈被迫殺了王國寶向劉牢之求和。王國寶死後,司馬道子去了一條臂膀,權力大減,而王恭的權力空前增大。

王恭這人表面上對人很和氣,實則心機很深,令人難以捉摸。見自己在朝中的威望日隆後,覺得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對劉牢之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以前劉牢之求見,王恭都是起身相迎,告別時起身相送。

現在卻是正南其北的高高在上坐着,心安理得地讓劉牢之拜見。這副前恭而後倨的表現,令劉牢之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真格是越想越不開心,總想尋找機會給王恭過不去,出出心中這口惡氣。

後來司馬道子去職,由其兒子司馬元顯接任。司馬元顯比他老子還會攬權,王恭當然不服,於是故技重演,命劉牢之率軍從京口殺向建康,以清君側爲名討伐司馬元顯。

(三)逐名利再反水

消息傳到建康,朝野大驚,司馬元顯缺乏軍事實力,講動武完全沒轍,但打歪主意卻很有一套。他找了一個原北府軍的將領、劉牢之的老熟人高速去當說客,策動劉牢之反水。

高素很會做工作。他回憶了兩人的舊交情,還提到謝安謝玄已死,此一時非佊一時後說到,你爲王恭立下了大功,他對你有何封賞?官不過將軍,還要受氣。你如投靠司馬元顯,加官進爵,當朝中的大將軍威震天下......何去何從,請將軍速斷。

聽了高素的一席話,劉牢之想到王恭態度的變化,覺得王恭這種人真的是不可信也不可交,於是聽從高素的遊說決定叛離王恭。

反水的劉牢之一路打進建康,追上逃跑的王恭將其殺掉。司馬元顯也沒有失信,把王恭的職位官號全讓給了劉牢之,併兼領七個州的軍事。劉牢之成了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其實司馬元顯當時是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才作出這種承諾的,從其內心而言,他並不希望劉牢之與自己分享權力,因此常常處於既怕劉牢之但又不敢與之鬧翻的矛盾心態。劉牢之是個明白人,完全懂得起司馬元顯的心思,因此兩人的關係長期處於一種微妙的貌合神離狀態中。

劉牢之是什麼人?淝水大戰中他的表現怎麼樣? 第3張

這樣相對平安的日子過三年後又起風波了。鎮守荊襄的桓溫死後由其子桓玄繼承爵位。桓玄儀表威嚴,素有盛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瞧不起司馬家族的弱智和敗類當皇帝掌朝政。繼承父親的爵位後有了資本,就起荊襄十鎮之兵,順江而下直撲建康。朝野震驚不已,時任皇帝司馬德宗任命司馬元顯爲征討大都督,劉牢之爲前鋒都督,去討伐桓玄。

桓玄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沒有算到劉牢之如此英勇善戰,拼盡全力也衝不破劉牢之的防線。黔驢技窮地他心生一計,派人到劉牢之那裏當說客,明侃事成之後,以司馬元顯的官位相授。

劉牢之有些拿不定主意,心想如果堅守防線,把桓玄擊敗,就有再造社稷之功,但功高震主哦,司馬元顯能容納下自己嗎?如果被桓玄打敗,那就退無歸路了。他打算重演討伐王恭那一幕。心腹參軍劉裕勸他,一反再反形象不好失去民心,應當直起抗擊桓玄獲取忠君美名。

劉牢之被鬼迷了心竅喲,完全不願聽別人的勸告,投靠了桓玄。桓玄打進長安,殺了司馬元顯,但對劉牢之的承諾卻忘到九霄雲外雲了,只封了個會稽內史這類小官兒。

劉牢之憤怒不已,他打算糾集部下討伐桓玄。劉裕又勸他,你若反桓玄,你一生中就有三反了,天下人誰能容得下你啊!

固執的劉牢之不聽劉裕勸告,帶領部下就向京口出發,沒走多久部下就盡散了。劉牢之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已毫無作爲,也不會爲桓玄所容,只好上吊自殺。淝水大戰的功臣上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可嘆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