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鄉人,北宋時期名相、詩人。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李沆登進士第,任將作監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館。累遷至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輔導太子趙恆(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戶部侍郎、參知政事。鹹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監修國史。次年,改中書侍郎,拜東京留守。鹹平四年(1001年),加門下侍郎。鹹平五年(1002年),加尚書右僕射。

景德元年(1004年),李沆去世,年五十八。獲贈太尉、中書令,諡號“文靖”。乾興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廟庭。宋理宗時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從祀歷代帝王廟。李沆以清靜無爲治國,注重吏事,尤爲注意戒除人主驕奢之心。有“聖相”之美譽,史稱其爲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稱其爲“宋一代柱石之臣”。《全宋詩》錄其詩三首。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軼事典故

無口匏

李沆爲相時,常在接待賓客時沉默寡言。大臣馬亮與李沆同年出生,又與他的弟弟李維交好,對李維說:“外面議論說你大哥是沒口的瓢葫蘆(無口匏)。”李維趁空把馬亮的話告訴了李沆。李沆說:“我不是不知道呵。然而現在的朝士得以入殿議事,皇上封爵論奏,全無阻塞矇蔽,政令多能下達到各級部門,大家都可看見它。比如國家大事,北邊有契丹,西邊有夏人,我白天晚上逐項商議所要防備抵禦的策略,沒有不詳細探究的。縉紳之中像李宗諤、趙安仁這樣的,都是當時傑出的人才,我與他們談論,尚不能啓發我的思想,其餘的新進仕宦之子,他們坐、起、拜、揖,尚且亂了典章順序等級,入席必定自論功勞最多,以希求得到寵愛獎賞,又有什麼策劃值得與他們接觸交談呢?如果委屈自己的意願亂說就是世人所說的像被籠子和罩子網住後隨遇而安,籠罩之事,我是不願承擔的。你替我感謝馬君(馬亮)”

一面皆目

李沆爲人重厚寡言,曾住在京師,也很少有人進出拜訪。一天,突然有人乘轎來訪。下轎的是一個用紗蓋着頭的婦人,她的臉雖然被遮蓋,但卻儀容風度卻很美。婦人進入李沆房內交談,許久後纔出門。衆人大感訝異,認爲李沆這樣的賢人,竟引得這種人前來,於是向李沆詢問情況。李沆也只是模棱兩可地回答:“也就是說我的前程之類的,不足以相信!”一再追問之下,李沆才說:“你們曾見過她的臉嗎?滿臉都是眼睛(一面都是目)!”

李相太醒

李沆爲相時,與同僚張齊賢略有不和。後來張齊賢因爲醉酒失禮而被罷相,時人因而說:“李相太醒,張相太醉。”

識人之明

宰相寇準與丁謂友好,多次認爲丁謂有才而向李沆推薦他,李沆始終不用丁謂。寇準因此詢問李沆,李沆說:“看他爲人處事,可以讓他職位居於別人之上嗎?”寇準說:“像丁謂這樣的人,相公(對宰相稱呼)一直能抑制他使他居於他人之下嗎?”李沆笑着說:“將來你後悔,就會想起我的話。”寇準後來被丁謂所排擠,纔信服李沆的話。

勤廉寡言

李沆性格直爽誠信,家居時品行美好嚴謹,言談沒有瑣碎的空話,識大體。任職時謹慎細緻,不追求名聲榮譽。行動遵守規章制度,沒有人能徇私辦事。李沆辭去官職,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門內建有住宅,大廳前只容許有馬打轉之地。有人說這太狹窄,李沆笑說:“這住宅要傳給子孫,這裏作爲宰相官署大廳確實小了,作爲太祝、奉禮官的大廳已經夠寬了。”甚至對於牆塌壁壞,他也不介意。 [99] 李沆堂屋前的藥欄曾經壞了,其妻告誡守屋的人不要修補,以此來試探李沆,李沆早晚都看見它,經過一個月始終不說。妻子把這事告訴李沆,李沆說:“怎麼能因這事改變我一貫的想法!”

家人勸他好好修繕住宅,他未曾回答。他弟弟李維於是說起該事,李沆說:“我們身食朝廷厚祿,不時還有意外的賞賜,用得來的俸祿也可用以修理住宅,只要想着佛家內典認爲這個世界是有缺陷的,怎麼有圓滿如意,各自都求得稱心滿足呢?現在買新的住宅,須一年修繕好,人一生早晚都沒法保全,又怎麼能長久居住呢?鳥在林中樹枝上做個窩,姑且可滿足,幹嘛做這些華麗的房屋呢?”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不聽諂言

李沆爲相時,特別不喜歡別人議論別人的優劣來依附自己。祕書監胡旦被貶商州後,許久未獲召用,他嘗與李沆一同擔任知制誥,聽說李沆任參知政事(副相)後,作書祝賀,歷數並詆譭之前擔任參知政事而被罷免離開的人,說呂參政因爲無功罷爲尚書左丞,郭參政因爲醉酒過失罷爲祕書少監,辛參政因爲沒有執政之才謝病請辭而被優待授職尚書,陳參政剛任職時因失旨而退歸兩省(中書省、門下省),極力稱讚李沆,想要依附他回京任職。李沆面露憂愁,不高興地說:“我怎麼真有才能優於這些人,也這是正好碰上際遇罷了。在人之後而挖苦他的不是,是我不會做的,何況想要誇獎一個人卻一己而說四個人的短處。”終李沆爲相,胡旦都未被召用。

公正無私

一天晚上,真宗派使者拿着自己的手詔到兩省,想讓宰相升劉氏(即章獻皇后)爲貴妃。李沆當着使者用蠟燭燒掉詔書,湊近使者說:“你只說李沆認爲不行。”真宗便不再提起此事。

駙馬都尉石保吉請求兼相印,真宗又問李沆,李沆說:“執行獎賞制度,須有本人親身乾的成績。石保吉憑藉親戚鄉里的緣故,沒有攻城作戰之功,依靠我授以官職,恐怕會使衆人的非議到處流傳。”另一天真宗又再三問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當初那樣堅持原議,此事即停止。直到李沆去世後,石保吉才獲授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

真宗因李沆從未有過密奏,對他說:“別人都有密奏,您獨獨沒有,爲什麼?”李沆回答說:“臣蒙皇恩授以宰相之職,公事就公開說明它,何必用祕密上奏的方式?一般密奏的大臣,不是說壞話的人就是諂媚之人,臣平常就憎恨他們,怎麼能明知是錯還是照樣去做。”

寬厚長者

李沆有長者的美譽,他家中一位欠下宅金數萬的僕人,在一天突然逃走。那人的女兒快十歲,儀容美麗,自己做了一張券系在腰帶上,願意把自己買到宅子裏做事來還債。李沆非常同情她,對夫人說:“希望對她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養在家中,以婦德來教導她,等到她長大後,爲她找一個夫婿出嫁。只要請夫人親自爲她行結縭禮,來主持她的婚禮,但婚禮務必要明潔。”夫人像李沆所說的那樣對待那個女孩,等到她及笄後,爲她找到一個好夫婿,準備陪嫁的財物來送她出嫁。女孩果然志節堅貞,她的雙親後來回到舊都,聽說此事後,深深地感激李沆至刻骨銘心。李沆病重時,夫婦二人刲股做成羹來贈給他喝,等到李沆去世後,二人爲他居喪三年。

李沆爲相時,有一位書生叩馬獻上書狀,批評李沆的缺點。李沆謙虛地道謝:“等我回家後,再詳細閱覽!”書生大怒,立即責罵李沆說:“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濟天下,又不引咎辭職,讓位給別人,妨害賢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慚愧嗎?”李沆馬上恭敬地說:“我屢次求請辭退,無奈皇上沒有允許,所以我不敢走!”他和這位書生談話,始終沒有發脾氣或忤逆的意思。

曾有人上封事指責宰相的過失,請求將其罷免,真宗看完封書後不高興,認爲這些人只是想自求仕進,應當予以嚴厲責備。李沆說:“朝廷進來大開言路,如果言之有理,應該加以表彰獎賞,如果不妥那麼留中處理就可以了。何況臣等沒有才能,備員臺輔之職,如果被罷免,這是進諫之人對朝廷有補益。”真宗感嘆道:“您真是一位長者啊。”

一切報罷

李沆曾說:“處在重要的職位實在沒有益處,朝廷內外官員所陳述的利害,都要上報,確定是批准還是不批准,用以報答國家。國家防備控制的措施,連細微的事都準備好,或者向衆宣示他們的陳請,實行一件事,就要受到很多傷害。陸象先說:‘庸人擾之’就是這樣。奸邪小人只圖一時升官發財,哪裏考慮到會虐害人民呢?”

喜讀論語

李沆喜讀《論語》,曾有人問他爲何還要讀這種早已讀過的書,李沆說:“我是宰相,像《論語》中的‘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等思想,尚未得到施行。聖人的議論,可以終身誦讀。”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兄弟友愛

李沆與幾個弟弟友愛,尤其器重弟弟李維,二人閒日時相對宴飲清談,未曾談及朝政,也未曾問起家裏的事。

丙寅三學士

李沆與王旦、錢若水都在丙寅(年、月、日或時)出生,一同任翰林學士,被時人稱爲“丙寅三學士”。

人物評價

總評

李沆作爲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有“聖相”之美譽。史贊其爲相“光明正大”,李贄在《藏書》中將其列爲“忠誠大臣”,王夫之稱其爲“宋一代柱石之臣”。他以清靜無爲治國,注重吏事,尤爲注意戒除人主驕奢之心,這對於穩定宋初的內政外交、抑制奢侈、安定民心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歷代評價

李炳:此兒異日必至公輔。

趙光義:①李沆、宋湜,皆嘉士也。 ②李沆風度端凝,真貴人也。

馬亮:外議以大兄爲無口匏。

趙恆:①卿真長者矣。 ②沆爲大臣,忠良純厚,始終如一,豈意不享遐壽!

王旦:李文靖真聖人也。

張詠:吾榜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無如李文靖(李沆)。深沈有德,鎮服天下,無如王公(王旦)。面折廷爭,素有風采,無如寇公(寇準)。

楊億:聖作物睹,帝賚元輔。如鼎三足,猶天八柱。翊宣大猷,康濟庶務。兗職有闕,仲山是補。顯允相國,光弼大君。謨明亮採,師古經文。道類矢直,政無絲棼。百工時乂,九流洞分。公德如風,孰不霍靡。公言如蘭,人斯服媚。文成典謨,學探《象》《系》。嗚呼!彼蒼胡不慗遺?公心如秤,重輕誠懸。公道猶龍,鑽仰彌堅。功熙帝載,識窮化源。哀哉哲人,胡不永年,它人蹄涔,可以揭厲。公陂萬頃,涵泳無際。它人陒垣,殆見室家。公牆數仞,德音孔遐。公掌大鈞,平章百揆。思職憂邊,匪躬盡瘁。哲人其萎,二豎生沴。桃茢臨喪,禮優賵襚。公輔大政,高朗令終。易名贈秩,褒德顯庸。十世猶宥,九原啓封。鹵簿賜葬,都城輟舂。

後世是如何評價李沆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4張

利瓦伊:往以碩望,賓於東朝;洎翊天飛,首登宰府。鹹平之治,實着嘉謀。以方正端朝,以嚴重鎮俗。始終待遇,冠於一時。

司馬光:又聞昔李文靖公爲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爲宰相廳事誠隘,爲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歐陽修:宰相沒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道?

蘇軾:陳執中俗吏耳,特以至公,猶能取信主上,如李公才識而濟之無心邪?

劉安世:①本朝名相固多矣,然最得大臣體者,惟李沆丞相。 ②沆在政府,無補報國,惟四方所上利害,一切不行耳……此大似失言,然有深意。且祖宗之時,經變多矣。故所立法度,極是穩便。正如老醫看病極多,故用藥不至孟浪殺人。且其法度不無小害,但其利多耳。後人不知,遂欲輕改,此其害紛紛也。

胡安國:李文靖淡然無慾,王沂公(王曾)儼然不動,資稟既如此,又濟之以學,故是八九分地位人也。

葉夢得:李文靖公沆爲相,專以方嚴重厚鎮服浮躁,尤不樂人論說短長附己。

王稱:李沆、王旦相繼相章聖(宋真宗),君臣俱欲無爲,上則陰陽和風雨時,下則水土平草木茂,外則便鄙不聳,內則比屋可封,真得宰相之職矣,而沆猶日奏水旱盜賊之事,以防人主侈心,其先識遠慮蓋如此。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於列聖,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範質、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準。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陳亮:夫人心之不可惰,兵威之不可廢,故雖成、康太平,猶有所謂四徵不庭、張皇六師者,此李沆所以深不願真宗皇帝之與遼和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