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是什麼形象?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是什麼形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大郎與潘金蓮的事情可謂是家喻戶曉,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提起武大郎,你一定會想起《水滸傳》裏那個“身高不滿五尺,面貌醜陋,頭腦可笑,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形象。不得不說,作者施耐庵將這個人物塑造得十分成功,而影視劇裏的武大形象,也被刻畫得個性鮮明。

同樣,在小說裏,武大郎的媳婦潘金蓮是個有名的淫婦。在作者的筆下,她極盡嫵媚放浪之能事,求愛小叔子武松不成,反而與情夫西門慶聯手毒死了武大郎……

那麼,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武大郎、潘金蓮這兩個人,武大郎是不是那個相貌醜陋的“侏儒症”?潘金蓮又是不是作者筆下不守婦德之人?真相也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可以肯定地說,武大郎與潘金蓮確有其人,只不過兩人與《水滸傳》、《金瓶梅》描述的不同,兩人的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據史料記載,武大郎、潘金蓮兩人分別是明朝時期河北省清河縣相鄰的孔宋莊和黃金莊人。

武大郎真名叫武植,字田嶺,因排行老大,故稱武大郎。大郎雖然出身寒微,不過他天資聰慧,而且他個頭並不矮,至少1.75 米以上,儀表不俗。武大郎父親早亡,和寡母幼弟相依爲命。少年時能文能武,年長後樂善好施。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是什麼形象?

武大郎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科舉考試中中了進士,被宋徽宗欽點爲山東陽谷縣七品縣令。武縣令當官期間,爲官清廉,除暴安良,愛民如子,造福一方。他平反冤假錯案,治理河患,做了不少好事。相傳當地人曾給他立過功德碑。

功成名就的武大郎娶妻生子,娶的媳婦也正是潘金蓮。與小說裏的放浪形骸不同,歷史上的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而聞於鄉里,夫妻二人恩愛,生有4子,攜手一生。

平平白白的兩個好人,爲什麼會被人流傳成這個樣子呢?

原來,施耐庵在創作小說的時候,將一個誤傳的故事當作真相,寫入了小說中,雖然人物在歷史上有原型,只可惜卻虛構誇張了整個故事,更導致了世事黑白被顛倒歪曲。我們先了解一下施耐庵誤聽了什麼。

武植早年貧苦,接受過好友黃堂的資助。武植做官後,黃堂家的房屋失火,沒有去處,他便投奔武植,希望謀個一官半職。不料,他在武家住了3個月,天天好酒好菜,卻始終不見提攜。黃堂覺得武植不夠哥們兒,一怒之下不辭而別。

黃堂越想越氣,所以他在回鄉的路上四處造謠生事,宣揚關於武、潘的謠言,並張貼傳單捏造武潘二人的“醜事”。當這件事傳到當地惡少西門慶的耳朵裏時,便與黃堂沆瀣一氣,添油加醋。很快,武潘二人的“醜事”傳遍了相鄰州縣的街頭巷尾。

不過,等黃堂到家時,發現家裏的房屋已經修繕一新。黃堂的妻子告訴黃堂,說這是武植花錢修的,而且還添置了許多新傢俱,黃堂深感慚愧,不過他四處捏造的謠言,早已“覆水難收”。而這件事恰恰被施耐庵寫進了《水滸傳》。

而且此後,不僅讓武氏夫婦蒙受冤屈,還導致清河縣當地的武潘兩家從此以後再也不通婚。

謠言不可信,謠言也止於智者,不過那個時候沒有網絡,散播出去的謠言猶如潑出去的水,很難再澄清、收回。那麼,《水滸傳》裏的武大和潘金蓮究竟是怎樣的呢?爲什麼時至今日提及二人總是裹挾着嘲諷與不屑呢?這隻能說黃堂對兩人重傷太狠。

在施耐庵或者是蘭陵笑笑生筆下,武大郎是個“三寸丁”,也就是今天意義上的“侏儒症”,而對於武大媳婦潘金蓮的描述更是讓人不齒。

原著中對潘金蓮的描寫是: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着雨恨情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擅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小說中,武大郎爲人老實忠厚,沒有真才實學,平日裏只能靠賣炊餅度日,這樣的一個人根本不被生性風流的潘金蓮待見,在勾引小叔子武松失敗後,無奈之下和西門慶狼狽爲奸。 最後與西門慶陰謀殺害親夫而被武松擊殺。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是什麼形象? 第2張

時至今日,潘金蓮和西門慶已經變成了姦夫淫婦的代名詞,武大郎雖然很憋屈,不過對他也很少有惋惜之詞,即便後來很多人對這段歷史提出了很多質疑,然而苦於沒有證據,一直認爲這就是真實發生的歷史。

最終,有好事者經過仔細考證走訪,人們才發現施耐庵或蘭陵笑笑生裏的武大和潘金蓮並非是真實歷史。

杜撰水滸施耐庵,武潘無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畫,貶褒迄今數百年。累世因緣今終報,正容重塑展人間。武氏祠堂斷公案,施姓欠賬施姓還。

這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後人來到清河縣武植祠,寫給武、潘的道歉詩。爲表達歉意,施耐庵的後裔、河北威縣的施勝辰曾赴武家作畫16 幅,並寫了上面的道歉詩,爲武植和潘金蓮造像。而這首詩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牆壁。

歷史上,武大郎和潘金蓮婚後琴瑟和鳴,相敬如賓。武大郎是一位身形高大,有才華且做過官的人物,和小說中鄙陋矮小的形象相差巨大,他也不是賣炊餅爲生的。武植的妻子潘金蓮品行教養極佳,根本不是那種作風不正、紅杏出牆的女人。

而且據武大郎的後代講,他們家祖祖輩輩相傳說,武松還是潘金蓮養大的。潘的身世,有潘家傳世家譜爲證。

那麼,兩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武大家境貧寒,未成親以前,他曾在潘家打過短工,潘父看武大郎做事勤快,條理分明,而且十分忠厚老實,對他十分欣賞。出於同情和愛惜,潘父開始資助武大郎錢財供他讀書,後來更是將女兒金蓮許配給了武大郎。

武大郎知恩圖報,也沒有辜負岳父的期望,他發奮讀書,在四十多歲的時候考上了進士,並被皇帝親封爲陽谷縣縣令。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當了地方的父母官,武大郎替百姓做主,爲羣衆申冤,深受百姓愛戴,他明察秋毫,懲貪除惡,而且喜好調戲婦女的“地頭蛇”西門慶就是被其收押的。武大郎不但並公執法,而且是一個非常廉潔的父母官,他絕不允許自己和家人挪用國家的錢財物品和收受賄賂。

古代女子的社會地位很低,程朱理學興起之後,“三從四德”、從一而終始終是古代女子必須遵守的公序良俗,所以相比較武大郎而言,潘金蓮遭人構陷的社會影響確實難以洗白。後來有人作詩,爲武大郎和潘金蓮鳴不平,詩曰:清官武大墳猶在,進士嬌妻慧且賢。史有其人被誣陷,女中何止一金蓮。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是什麼形象? 第3張

所以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兩人的形象,皆屬錯誤。

從兩人被惡意醜化的事件中,我們也能得出一個教訓,交友須謹慎,如果濫交朋友,真的會自毀前程。武大的朋友黃堂,他的遭遇值得同情,甚至說也很可憐,不過,非要以此來博取他人同情並滿足自己無休止的慾望,最終也不值得讓人同情。作爲並公執法的武大來說,肯定也不會徇私枉法。

以過往的恩惠、友情去要挾朋友滿足自私的慾望,而當武大郎沒有伸出援手(事實上,武大是暗地裏以自己的名義幫助),就遭到朋友的惡意重傷,乃至給自己和妻子造成了重大的名譽損失,這樣的朋友不交也罷。

時過境遷,交友就像篩篩子,雖然留在篩子裏的朋友並不多,但留下來的一定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朋友,即便再少,也足夠了。

從武大身上我們也能發現一個極其重要的優點,朋友再好,但我們爲了幫他,也要堅守底線,什麼時候都不可逾越規矩、凌駕於法度之上。

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好在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真相最終大白天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