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獲勝機率比劉邦還要大 最後爲什麼是劉邦取得勝利

項羽獲勝機率比劉邦還要大 最後爲什麼是劉邦取得勝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項羽纔是勝率比較高的一方,爲什麼劉邦獲得了勝利?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項羽是大家公認的英雄,劉邦卻是大家公認的無賴,甚至劉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無賴獲得的。但這樣的評價並不客觀,甚至還有些片面。

劉邦不僅僅是一個無賴,他在政治及軍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他還在經濟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劉邦的貢獻和功績之所以沒有顯得那麼突出,是因爲劉邦手下能員巧匠太多,劉邦自己的戰績便不那麼突出了。另外,劉邦並未成功書寫著作或留下膾炙人口的思想篇章,所以劉邦的功績很難令人信服。

閱讀相關史實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劉邦在軍事上的才能是十分突出的,而且這些優秀的軍事管理思想對於今天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也具有較大的啓示意義。

首先是多方面共同發展。劉邦並不會因爲一次戰爭的成敗而自滿或自卑,他會全面客觀地分析戰爭,同時也會注重國家的綜合性發展。

除了大力發展軍事實力外,劉邦還十分注重經濟,人力等多方面國力的發展。劉邦征戰過程中從不劫掠百姓,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寬大長者”的形象。

項羽獲勝機率比劉邦還要大 最後爲什麼是劉邦取得勝利

劉邦十分善於取得民心,他致力於減輕民間疾苦,在戰爭肆虐的年代,仍然幫助百姓休養,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質。如爲了獎勵百姓繳納軍糧,劉邦下令兩年內不收百姓的稅租,也不徵收兵役。

劉邦曾多次與反秦和楚漢交戰,作爲國家的統領者,劉邦有洞察時事之能力,以戰略之姿態綜合看待每一場戰爭,並從戰爭中總結作戰的經驗。

第二點是謀、斷分離,劉邦並不是很擅長謀略,他讀書較少,不能像姜子牙那樣結合史書兵法書籍分析戰事,他只能在一次次戰爭中不斷總結,通過經驗去做出判斷。但即使如此,劉邦的判斷能力也十分精準,這是因爲劉邦善於聽取並採納他人的意見。

楚漢之戰中,劉邦取得的勝利和作出的準確的決策都是靠着在別人謀略之後自己再作判斷才實現的。

如劉邦被封爲漢王后,想要立刻去攻打項羽。蕭何見狀急忙勸說劉邦,告訴他做事不要衝動,要懂得忍耐,先接受漢王之封,待到實力雄厚之時纔可發動戰爭。

劉邦十分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並能夠對不同的意見進行分析,從中選擇一條最合適的意見去踐行。這與項羽的自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除了採納他人的謀略之外,劉邦本人也曾做出過意義頗大的決定。他曾選蕭何爲相,重用蕭何,這纔有了後來的蕭何多次進諫,劉邦多次納諫的畫面。

劉邦懂得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綜合他人的智慧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但在這一過程中,自己要有判斷的智慧。

優點之三是全局眼光。劉邦從來不會因爲某次的失敗而悶悶不樂,自我放棄,他反而能夠從失敗中吸取經驗,調整自己,重新出發,這是他取得楚漢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表面上是劉邦獲得了漢王之封,實際上是劉邦被項羽等人排擠了出去。在蕭何的勸說下,劉邦選擇先默默承受,暗中增強自己的戰鬥力。

項羽獲勝機率比劉邦還要大 最後爲什麼是劉邦取得勝利 第2張

於是劉邦仍然與項羽一同作戰,在佔領關中之後,劉邦迅速將其與巴蜀連起來,作爲自己未來作戰的根據地,並將其交由蕭何管理。

後方安定之後,劉邦便有充足的信心在前方抗戰。與項羽作戰之時,劉邦充分分析項羽之軍隊的特點,找出對方軍隊裏的弱勢,通過搞游擊戰的方式打敗了項羽。

雖然劉邦看起來比較無賴,身上充滿了流氓氣息,但他本人並不只是個混混,他判斷的精準性以及在軍事上,經濟等方面的傑出才能是十分突出的,這纔是他能夠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

有大局眼光,不片面,不衝動是現在我們也應該學習的品質,也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