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設計空城計時,安排兩個書童是什麼意思?

諸葛亮設計空城計時,安排兩個書童是什麼意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直是大家最關注的人,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將“細節”演繹處理得淋漓盡致。諸葛亮擺案點香,將一把古琴擺放在香案上,閉目養神、氣定神閒。即便聽到司馬懿大軍壓境的震天聲響,他依然泰然自若。

在諸葛亮看來,自己這一虛招是迫不得已而爲之,然而,他畢竟是三國裏的頂流人物。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曉陰陽八卦,會算乾坤未來,以他對司馬懿的瞭解,自己走的是一步險招。可目前如果不這麼辦,定會慘敗。事實證明,諸葛亮唱了一出好戲,不戰而屈司馬懿之兵。

諸葛亮設計空城計時,安排兩個書童是什麼意思?

諸葛亮已經算定自己會贏嗎?非也,他只不過在“排兵佈陣”上用了心思。尤其是城樓上的兩個書童,成了手裏的王牌。

街亭失守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先主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沒有忘記大哥的遺願:興復漢室。然,目下的情況是,雖然劉禪順利繼位,而且蜀國也在慢慢發展,不過想當年,三人桃園結義,義結金蘭時,終因光復漢室這一光榮夢想而走到一起。

可是,面對日益壯大的曹魏集團,讓諸葛亮枕戈待旦,寢食難安。諸葛亮是絕頂聰明之人,他深知時機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不進是退,慢進也是退,爲了一鼓作氣戰勝曹操,他做了一個決定:北伐。

在一番論證之後,諸葛亮於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開啓了“北伐模式”。在第一次北伐時,他親率6萬大軍向祁山進發。他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爲疑軍,據箕谷,曹魏則派曹真前去防守郿縣。

劉備: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有句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諸葛亮雖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但卻在這第一次北伐時出現嚴重失誤。劉備生前曾對諸葛亮說馬謖不可重用,說此人只能紙上談兵,並不務實。

然而諸葛亮太過自信,又不乏剛愎自用,包括當時帳下有很多人都建議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孔明先生爲何這般執着,因爲馬謖當時是蜀漢重點培養對象。

其一,“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白眉就是馬良,馬良是馬謖的哥哥。公元209年,劉備當上荊州牧,馬良是荊州從事。劉備入川后,留下馬良在荊州輔佐關羽。劉備稱帝后,馬良被任命爲侍中,也就是劉備的貼身近臣。夷陵之戰中,他的表現可圈可點,讓劉備很欣慰。不過,也因爲這一戰,馬良丟了性命。

我們知道,蜀漢第一位侍中是廖立,馬良位居第二位,第三位是出現在諸葛亮《出師表》中的郭攸之,第四位是費禕,第五位是董允。馬良的特殊,體現在他是劉備稱帝后的第一位侍中。馬良死後,在一衆接替人當中,劉備相中了馬謖。

其二,劉備入川沒有帶馬良,帶的是馬謖。益州被平定後,馬謖先後擔任了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不難看出,馬良去世後,馬謖一直身居要職,其地位高於蔣琬、費禕、楊儀等人。換句話說,馬謖如果沒有一定的能力,劉備也不會重用他。

馬謖的這些重要官職是劉備生前授予的,如此看來,他根紅苗正,而且馬謖又是蜀漢唯一一個能跟諸葛亮徹夜長談軍事謀略的人。所以,讓馬謖守衛街亭,就在情理之中。

不過劉備晚年似乎發現了馬謖的一些硬傷,所以讓諸葛亮“察之”。

但諸葛亮沒有當回事,他讓馬謖鎮守街亭。街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戰關乎到後續戰事的走向,大軍開拔前諸葛亮特地囑咐過馬謖,而且還說了如何進行兵防佈置——靠山近水駐軍即可。但馬謖自以爲是,把兵安排在街亭山上。即便是當時的副將多次勸解,他依然我行我素。

諸葛亮設計空城計時,安排兩個書童是什麼意思? 第2張

結果魏國大軍壓境時,一看他們駐紮在山上,覺得簡直是老天送機會給他,於是一把火點了街亭山。

街亭所在位置

城樓上的“疑兵”

衆所周知,街亭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這麼說,如果守住街亭,北伐是否完全可定尚屬疑問,但至少可以取得階段性的勝利,至少能爲後續作戰,提供一道堅實的戰略屏障。

然而,街亭失守,蜀漢大軍暴露在敵手衆目睽睽之下,這怎麼能讓心高氣傲的諸葛亮不生氣。

迫於軍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可這到底是誰的錯,是諸葛亮剛愎自用還是馬謖一意孤行?容不得諸葛亮多想,眼前亟待解決的大事,是如何面對即將殺奔而來的曹魏大軍。

羅貫中: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

央視網:司馬懿的軍事智慧在曹操與諸葛亮之上。

縱觀整部《三國演義》,能與諸葛亮一決高下的非司馬仲達莫屬。

曹魏這邊聞風而動,司馬懿深知殘餘的蜀軍肯定士氣不振,他料定諸葛亮現在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所以,他親率15萬精銳,準備乘勝追擊。

司馬懿大軍很快殺到西城城門之下,正當他信誓旦旦準備破門而入時,發現四道城門全部敞開,每個城門不過20個士兵,他們沒有嚴陣以待,反而在悠閒地掃地,此時城樓上飄來瑟瑟琴聲。

《裴松之注三國志》:

亮意氣自若……令大開四城門……

司馬懿定睛一看,諸葛亮正端坐在城頭之上,穿得仙風道骨,在那裏撫琴。

針對諸葛亮彈奏的曲子,向來爭議很大,有人說是《十面埋伏》,因爲此時的情境,只有《十面埋伏》才能表達這一章的主旨。所以司馬懿聽後感嘆道:“諸葛亮指端彷彿有雄兵百萬”。

不過也有人分析,如果諸葛亮“故作姿態”,精明的司馬懿肯定能識破諸葛亮“外強中乾”的真相,因而產生了“雙重博弈”。也就是說,諸葛亮演奏的,恰恰是那些如流水潺潺,安靜平和的琴曲。

如果說,這迷亂的琴曲是第一個“坑”,還不能完全讓司馬懿深踩的話,那麼,接下來的第二個“坑”,足夠打破了司馬懿的心理防線。

諸葛亮設計空城計時,安排兩個書童是什麼意思? 第3張

除了諸葛亮泰然自若地撫琴,讓司馬懿產生了疑惑之外,諸葛亮身邊的兩個童子,直接讓司馬懿汗毛直豎。怎麼回事呢?

諸葛亮畢竟是一位智者,即便每每深處險境,他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不過現在面對的是足智多謀的司馬懿,到底勝算幾成,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這次“空城計”能不能成功,靠他自己還不行,他又加了一道保險,那就是兩個出彩的小書童。

兩個童子年齡尚小,常人思維來看,這兩個孩子在面臨生死時,他們的表情肯定不會撒謊,但他們卻表現出非常鎮定的樣子,這讓司馬懿覺得非常不真實,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城中有伏兵。

司馬懿寧可信其有,不敢信其無。結局大家都知道了,他果斷撤兵。

      關於司馬懿退兵的猜測

空城計是諸葛亮迫不得已採取的計謀,可謂險招。不禁要問,兩個童子是怎麼做到與諸葛亮一樣從容不迫的呢?

事實上,諸葛亮內心早已波濤洶涌,尤其是琴絃斷了的那一刻,簡直扣人心絃,讓人看後大呼過癮。

原來,諸葛亮並沒有將城內的實情告訴童子,兩個童子都以爲諸葛亮胸有成竹,於是也就表現得理直氣壯,毫無懼色。而恰恰是他們的淡定,騙過了狡猾的司馬懿。

劇照:諸葛亮撫琴時童子分站兩邊

現實生活中經常能碰到這樣的例子。如果一個罹患重病的人,在並不知道自己真實病情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有情緒上的大起大落,生活也會變得輕鬆、自在。相反,如果你把真實情況告訴病患,那麼患者只會陷入到沮喪甚至絕望的情緒當中,反倒不利於治療和康復。

最終,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詭計,不戰自退。諸葛亮憑藉着超羣的智慧,不費一兵一卒,就“擊退”了司馬懿的十多萬大軍,留下了一段美談。而對司馬懿來說,在這出經典的橋段,兩個童子堪稱是最大的疑兵。

不過,對於司馬懿的退兵,也有歷史學家發表了不同的見解。

司馬懿心如細發,他對孔明的足智多謀自然瞭然於胸,所謂兵不厭詐,區區空城計在一個軍事謀略家面前,肯定會被一眼識破,然而司馬懿卻“佯裝不知”,徑自退兵。他爲何要這樣做?是識英雄重英雄,要給亦敵亦友的諸葛亮一條生路嗎?非也!

諸葛亮設計空城計時,安排兩個書童是什麼意思? 第4張

我們知道,諸葛亮是蜀國股肱之臣,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諸葛亮被殺,那麼蜀國肯定一蹶不振,而曹魏之所以久攻川蜀不下,就是因爲有諸葛亮的存在,諸葛亮若死,那麼蜀國肯定一家獨大,因爲東吳實力還不足以與曹魏抗衡。

所謂“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當曹魏政權崛起後,那麼曹操集團肯定會將他司馬懿一腳踢開,因爲這在漢朝時早有先例。故而,司馬懿不能讓諸葛亮就這麼死去,他要讓諸葛亮平安無恙回到蜀國,繼續與曹魏抗衡,這樣的話,自己才能繼續在曹魏陣營發光發熱,當然,他一顆野心和抱負,才能慢慢實現。

簡單來說,如果這種平衡關係被打破,那麼司馬懿肯定會被曹家第一個清算,所以他最終放棄攻城。

《空城計》流傳至今,經久不衰,雖然這是作者羅貫中虛構的一齣戲,不過並不妨礙我們從中學習計謀本身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和設計的精妙,同時,作爲一個戰術經典,也讓許多兵家受益良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