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選擇造反到底是爲了什麼?只爲成爲皇帝?

吳三桂選擇造反到底是爲了什麼?只爲成爲皇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吳周政權建立者吳周太祖。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吳三桂造反的時候,其實已經60多了。這個年紀在現代人這裏,已經是退休的年紀。古代人的壽命很短,60歲對於他們來說,更加算得上是“日薄西山”。對於這樣的吳三桂來說,顯然最好的選擇是好好休養一下,爭取能夠安度晚年。

可是,吳三桂卻不聽從朝廷的安排,接受撤藩,安心養老,做一個富家翁,而是要不顧年貌,不顧危險,不顧艱難,一定要鋌而走險舉兵造反。而最終他也因此在戰爭中受驚嚇受顛簸,一命嗚呼,走向身死族滅的悲劇。那麼,吳三桂爲什麼要做出這種愚蠢的選擇呢?

一、不造反也會死。

前面我們說,吳三桂如果不造反的話,他可以舒舒服服當一個富家翁。實際上,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太可能的。吳三桂就算不造反,他照樣會被殺掉。至少在吳三桂看來,他肯定會被殺掉。爲什麼這麼說呢?

吳三桂無疑是清朝的大功臣。歷史上開國皇帝殺功臣的情況不在少數。從劉邦開始,似乎就形成了屠殺開國功臣的傳統。到了朱元璋的時候,殺功臣已經達到了頂峯。不只是藍玉這樣的武將會被殺,連胡惟庸、李善長這樣的文臣也會被殺。可以說,開國皇帝殺功臣,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

康熙皇帝會不會效仿劉邦、朱元璋的做法,殺功臣呢?在吳三桂看來,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或者說,他處在“高度疑似會被殺”的狀態中。

劉邦、朱元璋這些開國皇帝,之所以要殺功臣,是因爲他們自身很不自信,畢竟是從平民走上來當皇帝的嘛。康熙其實也不自信,雖然他並不是出身於平民,但他是少數民族。在大中原人的眼裏,少數民族的地位更加低,因而他們更加不自信。對於吳三桂這樣的漢人功臣,他們會更加不放心。所以說,康熙像劉邦、朱元璋那樣殺功臣,幾乎是必然的。

吳三桂選擇造反到底是爲了什麼?只爲成爲皇帝?

再一點,吳三桂由於是獨自領兵挺進西南。同時在西南經營多年,他在整個西南地區,乃至在全國,都擁有一個龐大的勢力網。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實權的官員,都是吳三桂提拔起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吳三桂願意交出兵權,回家做富家翁,這些人也未必願意交出兵權,也回家做富家翁。也就是說,吳三桂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團,他的決定,會影響了這個集團的利益。大家當然不願意吳三桂這個領頭羊歇菜,怎麼着,都要慫恿吳三桂造反。

這一點,康熙也是認識得到的。只要吳三桂不死,就算他已經讓出兵權,他依然是一面旗幟。康熙牽一髮而動全身,吳三桂這個集團依然動不了。所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砍倒這杆旗幟,這樣才能徹底掃除威脅。

二、吳三桂對成功充滿信心。

吳三桂之所以一定要舉事,是因爲他對成功充滿必勝信心。

說起來,康熙削藩的行動,是有些冒險的。不是說他不該削藩,而是他不該一次性來削南邊的所有藩王。這樣一來,實際上康熙明顯的樹敵太多。

吳三桂本身就兵強馬壯,整個西南地區,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而康熙又樹敵太多,讓整個南邊都與康熙爲敵。這樣一來,如果大家共同舉旗造反,吳三桂成功的可能性,實際上是很大的。

除了力量強大以外,吳三桂認爲,輿論上他也是佔有優勢的。因爲康熙代表的是異族,他吞併明朝及李自成政權,屬於異族對中原地區的佔領。而吳三桂自己所代表的是漢族。如果他舉旗造反,實際上是會得到全國人民支持的。

總之,在吳三桂看來,他似乎就已經可以坐到龍椅上,只差一聲舉旗的號令了。

三、吳三桂想過一把皇帝癮。

別說吳三桂,其實在整個皇權社會,只要有一點力量,都想過一把皇帝癮。畢竟皇帝的權力太大了。只要是當皇帝,就意味着天下人都得向自己磕頭。如果不當皇帝當大臣,那不僅僅是得向皇帝磕頭的問題,還得提心吊膽,隨時都擔心會被殺。

既然當皇帝的誘惑這麼大,吳三桂爲什麼不賭一把呢?何況還不是賭,而是有十足的把握。

吳三桂選擇造反到底是爲了什麼?只爲成爲皇帝? 第2張

四、吳三桂想洗白自己。

吳三桂放清軍入關,這件事,讓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唾罵。大家都在罵吳三桂是漢奸賣國賊。如果吳三桂能夠反清成功。那麼,這就意味着,吳三桂不但不是漢奸賣國賊,還是“曲線救國”的英雄。再說了,只要當了皇帝,歷史就由他自己來寫,他的形象,自然就可以重新塑造了。這是多大的美事,吳三桂爲何不這樣做呢?

所以,吳三桂最終義無反顧舉起造反的大旗。

可惜的是,吳三桂想得很美,但實際上他存在幾個問題:一是他的團隊,都是一幫利慾薰心之徒,不是做事業的,自然成不了事。二是他的盟友,另外的二藩,又各懷鬼胎,自然不能和他形成合力。三是吳三桂本來就引清軍入關,後來還殺掉南明永曆帝,惡跡斑斑,早已失去人心。這些他都看不到,最終很快走向了悲劇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