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霍去病和漢武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霍去病射殺李敢後,漢武帝非但沒處罰他,爲什麼卻還爲他善後呢?

霍去病刺死李敢,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替他收拾殘局,還將自己的親信推上李敢的位置,將李敢的子女送入了太子府,讓李敢的外甥能夠統領大軍。

卻沒想到,這樣的舉動,卻讓李氏家族走上了一條悲慘的道路。

李敢之的死亡,並非李氏家族慘案的開端與結束。這次的賠償,恐怕除了幫李家人收拾殘局之外,更有可能是出於對李家人的憐憫。

對於李家人來說,這是一個悲慘的日子。只是兩年時間,李敢的父親就自殺了,自己被霍去病一槍打死,而他的舅舅,也在這兩年裏慘遭毒手。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李廣臨陣自殺

從公元前119到1180年,對於被世人所崇拜的隴西李氏來說,這是一個悲慘的年代

第一件事,就是前大將李廣,在西域一役中,衛青派他繞遠路,從東路進攻單于。但不知爲何,李廣麾下卻無人帶兵,導致李廣迷失方向,失去機會。

之後,衛青便打發人去打聽李廣的下落。李廣深深地嘆了口氣:“我自幼參軍,與匈奴征戰七十餘場,現在六十餘載,怎能忍受這樣的屈辱。

所以他拔刀自殺了。

李敢中彈身亡

而李廣之子李敢,則是追隨大將大將霍去病,征伐了匈奴左賢,因其戰績卓著,被尊爲武官。

可是一回到部隊,他就聽說了他的死訊。

李敢一氣之下,將責任推到衛青身上,將衛青給打成重傷,以泄心頭之恨。好在衛青爲人老實,將此事隱瞞了下來。

不過,衛青的侄子,還是被他發現了。不久之後,李敢跟着漢武帝外出狩獵,卻在衆目睽睽之下,被霍去病一箭射殺。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2張

李蔡慘遭殺害

李廣不是隴西李氏唯一的顯赫人物。他的表哥李蔡武,能當上輕騎大元帥,攻打匈奴,文能三人,擔任宰相。

李廣一生沒有得到封爵,而李蔡,則是跟着衛青立下大功,被冊封爲樂安侯。

然而,李蔡在李廣自殺後的前五年,卻因爲一次失誤,擅自佔用了漢文皇帝陵寢的一塊空地。

李蔡在被指控的時候,拒絕了審訊,然後就自殺了。

他不知道李廣和李敢之的死因,但李家在短短兩年時間裏,就損失了三位頂樑柱。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3張

漢武帝時期的處理對策

李廣是因爲走失而死,這件事與衛青沒有關係,但李敢卻將怒火發泄在了他身上。李蔡自殺了,這件事,沒有人會承擔責任。

可是,李敢卻被霍去病在大庭廣衆之下,一箭斃命。以隴西李氏的聲名,再加上李敢立下的軍功,此事還真是棘手。

然而,皇帝不但沒有責罰他,還胡編亂造,說李敢死於鹿蹄之下。

這分明就是在袒護她。

不過話雖如此,但也要處理好後續的事情。畢竟,他的藉口並不是很用心,就算是司馬遷,也不可能隱瞞得了。

皇帝陛下不僅要讓李敢放心,還要讓他的部屬放心,不用怕驃騎將領因此而被牽連。

任命李敢爲霍去病的親信

李敢的職位是侍郎,他的職責就是保護皇上。

李敢死後,皇帝陛下又給他封了一位叫作徐自爲的大夫。

這一次的委派,非同小可,徐自爲也不是一般人。徐自爲一年多以前,在漠北一役,就是霍去病麾下的一名都督,更是立下了赫赫有名的軍功章,被授予了大庶子。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4張

這可是自己的心腹。

這一次的委任,意義重大:驃騎將領和他的部屬,都不會因爲此事而動搖。皇上對驃騎兵的信心一如既往。諸位將軍不必擔心。

娶李敢之女爲君

李敢又一位千金,曾爲劉據之妃。

劉據,既是皇帝之子,又是他的堂兄。

霍去病殺死李敢之時,他只有十一歲,哪怕是在大秦,也沒有到成親的年紀,更不要說納妾了。

由此可見,李敢死後,李敢的千金與皇子成親。將這件事和霍去病聯繫在一起,很有可能是皇帝陛下爲了平息李家的怒火。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5張

別說李敢的千金,就算是李敢之子,也得劉據的歡心。很顯然,經過這一次的刺殺,他這個堂兄,和李家走得很近。

這是不是因爲李家人的不幸,所以才被漢武帝下令的?

提升李陵

李陵,乃是李敢之親,李廣之孫子。他從小就是侍中,無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都是如此。

隨後,漢武帝還賜他800名鐵騎,讓他在敵軍後方繼續前進。這可是他頭一次上過沙場的時候。

由此可見,他對李陵的看重。

然而,這種對李家人的補償和看重,也間接促成了李家人的慘劇。

貳師大將李廣利於西元99年向匈奴發動進攻。漢武帝本來想讓李陵負責運輸糧食,但李陵死活不同意,讓他率領五千騎兵,直接攻破了王庭。

向來獨斷專行的漢武帝,最終還是沒能說服李陵,同意了。

可是,李陵的五千步兵團遭遇了大漢朝的大部隊,被打得潰不成軍,李陵本人也向匈奴屈服。

更倒黴的是,當漢武帝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要將李陵帶回去時,他接到了一個令他憤怒的情報:李陵正在幫助匈奴訓練軍隊。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6張

暴跳如雷的皇帝陛下,將李陵一家滅門。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鬧劇,訓練漢人的不是李陵,而是李緒。然而,大錯特錯,不可挽回,李陵從此不能重歸漢人。

至於李敢那位深受皇子喜愛的子女,在史書上的記錄並不多。可是之後的一場大巫之災,卻讓他和他親近的人,沒有一個能活下來。想必,李敢的孩子,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這數十年來,李氏世家的悲慘遭遇,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論李陵與霍光之交

霍光是他的親哥哥,在十來歲的時候就被他送到了長安,這才一飛沖天,一飛沖天騰達。

至於李陵的舅舅李敢,則是死在了霍去病的手中。

按道理來說,即便不是生死大敵,也不會有太大的交情。

但在過去,他們曾經是好友。

霍光在位時,曾經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要將李陵帶到漢朝。不過,李陵一家人都死了,他也不想回去了,只想知道霍光怎麼樣了。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7張

而且,霍光與李陵之間的關係,也證明了霍去病殺死李敢的時候,幕後黑手處理得很好。

而不爲之所動

再說擊斃李敢的事情,從各種證據來看,霍去病並未因此而受波及。

率文武百官奏奏,請求冊封三君

霍去病於公元前117年夏季,帶着朝堂上奏,請求漢武帝賜三個皇子,即三位皇兄,爲三位君王。

在許多人眼中,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事情,霍去病在秋季病故,而皇帝陛下起初並沒有同意大臣們的要求,反而是在大臣們的再三邀請下,這位皇帝下終於勉爲其難地同意了。

因此,很多人都以爲,這是因爲霍去病殺死了李敢。

可是,只要看過歷史的人,都會明白,皇上拒絕冊立太子,這是很常見的事情。

古人做事,都是要虛心的。皇上要登位,不能說自己要當,要讓大臣們上奏,皇上拒絕了,大臣們就會再次寫信,皇上又拒絕了。等到大戲演完,皇上這位皇帝也就放心地正式登上了王位。

讓皇上冊封、冊立太子、冊封,都是按照這個程序來的。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8張

霍去病率領文武百官,要求冊封三位國王,但皇上卻一再拒絕,實在是沒有陰謀可言。而且,一年多以前,他就着手籌備三位王爺的領地。

不過從這次事件可以看出,李敢被霍去病殺死,他在朝中的位置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要不然,衛青尚還活着,宰相還在,他就不會這麼做了。

爲新一次漢-匈戰爭作準備

經過了這場戰爭,漢、匈兩國和平了十幾年,不過也有一些小小的摩擦。在北漠之戰後,匈奴人將漢人派遣的使臣全部扣留。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9張

然而,對於這種挑戰,漢朝卻沒有任何的反應。司馬遷的回答是:

漢人又召兵馬,驍騎衛大將病逝,漢久不北擊胡。

因爲霍去病死了,所以漢朝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對匈奴發動進攻。

這一次的漢、匈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由此可見,一旦漢朝再次發動戰爭,那麼,霍去病就是他的統帥。衛青尚還活着,衛霍的部下還活着,霍去病一死,他就不做任何準備了。

這也意味着,在李敢被刺死的時候,他並沒有被波及。他在漢人中的威望,始終是那麼的穩固。

霍去病射殺朝中大臣 漢武帝爲什麼不懲罰還要爲他善後 第10張

論霍去病之亂

按照之前的猜測,李敢被刺死後,他的身份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漢武帝也不會爲了這一點而殺死他。

更何況,李敢還是九卿,身份尊貴。若是皇帝陛下想要除掉霍去病,甚至除掉他,直接處死九卿就行了,還用得着拐彎抹角嗎?

最起碼,即便是漢武帝要刺死霍去病,也不可能在這一戰中隕落。

霍去病去世後,皇帝就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霍嬗的兒子霍嬗的頭上,他想讓霍嬗成爲一名武將,甚至在泰山的時候,還會將他帶來。

只是霍嬗年英年早逝,傷心欲絕的皇帝還爲他題詞。

而霍光,則是跟隨了他三十多年,又是他的親哥哥,居然能夠安然無恙。最後成爲了皇帝陛下的遺孀。

若真的是因爲他而亡,那爲何要讓這兩個如此兇殘的傢伙留在自己的身旁?

而對於霍去病的死因,歷史上並無任何記錄,正好證明了他是一個普通的死法。歷史上的事情,一般都是很少記錄的。

別說是霍去病了,就連衛青也沒有任何的死法記錄,許多大名鼎鼎的大能,也沒有任何的記錄,莫非這些人都是意外身亡?

以現在的醫學水平,一場風寒就足以要了他的性命,像他這樣的一位名將,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夭折。

我們爲什麼會認爲,歷史上的許多人物都是壽命悠長,而僅僅24年的霍去病,卻是那麼的突然,是因爲,大部分的先民,在24年前,都沒有什麼建樹,也沒有被歷史記載。

而年僅24歲的他,就曾六次征伐匈奴,被封爲“狼”,被譽爲“戰神”,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也爲後人帶來了無盡的猜疑與幻想。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