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關羽受封的是什麼官職?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關羽受封的是什麼官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字玄德,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記載了同一件事: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留守荊州的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原漢壽亭侯爵位不變;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張飛爲右將軍、假節,原新亭侯爵位不變;平西將軍馬超爲左將軍、假節,原都亭侯爵位不變。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關羽受封的是什麼官職?

關羽拒絕接受這個任命,並把黃忠拉出來說事兒:“先主爲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爲前將軍,羽聞黃忠爲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費詩好說歹說,關羽才勉強接受了任命,帶着本部人馬去襄樊迎戰曹仁去了——有襄樊之戰引發的荊州全面戰爭,既不是劉備諸葛亮下令,也不是關羽主動挑起,而是曹操要使劉備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襄樊之戰由曹操發起,這在《三國志》中有多處記載:“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曹仁討關羽,屯樊城,……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侯音、衛開等以宛叛,德(龐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

當年的實際情況是曹操因爲跟劉備打仗需要大量軍需物資,就加重了南陽地區的賦稅,百姓不堪其苦,就在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的帶領下背曹歸劉並跟關羽取得了聯繫,曹操派曹仁前去鎮壓並屠滅了宛城,曹仁龐德等人陳兵樊城,準備向關羽發動大舉進攻。

關羽就是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懷着滿腹委屈開赴襄樊前線,並且在出發前做了一個噩夢:“羽初出軍圍樊,夢豬齧其足,語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還!’”

關羽心氣鬱結,這纔會有此不祥之夢:與黃忠併爲四方將軍固然非關羽所願,就是大家的爵位變化,也讓關羽很不平衡——曹操於建安五年從大漢天子那裏申請來的“漢壽亭侯”爵位,已經原地踏步二十個年頭了!

二十年爵位不晉升,別說是像關羽這樣的劉備集團首席戰將,就是跟關羽並稱曹操麾下四大降將的另外三人,也都比關羽混得好。

熟讀三國史料的讀者諸君都知道,五子良將在曹營只能算二流,擠不進由諸夏侯曹組成的核心圈子,但就是這五子良將中三大降將,官爵也都比關羽要高出一截。

關羽是以襄陽太守、前將軍、假節鉞的身份主持荊州全面工作,當時襄陽還在曹仁手裏,關羽這個太守是“空頭”的。

細心的讀者諸君可能還注意到了一點:蜀漢的“侯爺”們都沒有數量明確的“食邑”,也就是說,他們都沒有具體的縣、鄉、亭賦稅收入,諸葛亮臨終前盤點自己的家底,也只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僅能滿足家小的基本生活需要。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關羽受封的是什麼官職? 第2張

跟劉備集團既無高官顯爵也無明確食邑不同,跟關羽一樣是降將身份的張遼,在曹操那裏可是混得風生水起:建安十四年,張遼已經是食邑一千六百戶的都亭侯、假節、蕩寇將軍,然後一路水漲船高,軍銜從徵東將軍轉前將軍,爵位從都亭侯升都鄉侯,最後又升爲晉陽侯(縣侯)。

關羽一生最高的官爵就是前將軍、漢壽亭侯,張遼與關羽經歷相仿私交甚好,能力也應該相差不大,但是最後張遼受封縣侯,食邑二千六百戶,關羽當了二十年漢壽亭侯,可能連一戶真正的食邑都沒見過。

在曹操麾下四大降將中,張遼的待遇並不是最高的,從楊奉部下投降過來的徐晃徐公明,食邑比張遼還多五百戶:“文帝即王位(曹丕接任魏王),以晃爲右將軍,進封逯鄉侯,及踐阼(代漢稱帝),進封楊侯,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

替曹操父子大戰,有戰功或趕上“喜事”就能進封一級,張遼徐晃都成了縣侯,而張飛在劉備稱帝后,也才受封西鄉侯——關羽張飛跟劉備義雖君臣恩若父子(兄弟),而五子良將並非曹營核心人物,兩相比較,就看出劉備在對功臣宿將的封賞上,確實不算很大方。

曹營四大降將中地位最高,食邑最多的是張飛的手下敗將張郃:“文帝即王位,以郃爲左將軍,進爵都鄉侯。及踐祚,進封鄚侯。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益邑千戶,並前四千三百戶。”

從上面的四大降將的官爵晉升之路,我們發現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相同點:曹家父子和劉備爲王之後,就可以把手下大將封爲四方將軍(于禁和樂進的右將軍、左將軍、食邑一千二百戶,都是曹操封的)。

在相同點之中,還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曹家父子封四方將軍的時候,還同時進封其爲縣侯,而劉備的四方將軍只是亭侯;曹丕稱帝或明帝曹叡接班,四方將軍又都晉升爲縣侯,相比之下,劉備集團頂級大將的爵位就有些寒酸了。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關羽受封的是什麼官職? 第3張

關羽張飛是劉備駕前數一數二的大將,爵位不過亭侯、鄉侯,而五子良將在曹營只是二流人物,卻也能進封縣侯、食邑數千,難怪天下英才都往曹操那邊跑。

春秋之後無義戰,男兒萬里覓封侯。五虎大將也好,五子良將也罷,都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良將是誰給的官爵高就替誰賣命。關羽從年輕時就跟着劉備在涿郡當街頭霸王,“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他最後引以爲傲的,居然還是曹操替他討來的“漢壽亭侯”爵位,“漢壽亭侯”被尊稱了兩千年不變,這對關羽來說,肯定不是什麼愉快的事情:在軍功制度相對公平的兩漢三國時期,爵位也是戰功的鑑證,爵位二十年不變,說明在劉備眼裏,關羽那二十年啥事兒也沒幹。

有人說曹操和劉備掌控的地盤不一樣,所以曹操封賞食邑比較大方,劉備只有荊州、益州、漢中三地,劃分食邑的時候難免有些捉襟見肘。但是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和地圖,就會發現劉備佔據的都是富庶之地,人口也並不算少,而且劉備集團高層官員將領並不多,十個八個縣侯還是養得起的。

在漢末三國時期,還有一種變通形式,那就是隻封爵不給食邑,或者食邑與封爵不完全匹配,甚至官爵也是如此,這叫“遙領”、“食實封”,比如劉備的“豫州牧”、馬超的“涼州牧”、關羽的“襄陽太守”,都是口惠而實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