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曾鞏是什麼人?他的一生都擔任了哪些官職?

曾鞏是什麼人?他的一生都擔任了哪些官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曾鞏字子固,漢族,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京郊狂風呼嘯,黃沙鋪天蓋地。曾鞏回望工作近十年的京師,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師友的面容不斷在眼前閃現,令他心中百味雜陳。

離開京城後,曾鞏在越州、洪州、襄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地兜兜轉轉,直到去世前三年才重返京師。

世人對此看法各異:有人認爲他純屬咎由自取,自負才華目高於頂得罪上司與同事;有人覺得他完全是命途多舛,因時運不濟才輾轉地方。

曾鞏長期在地方廝混,是咎由自取還是命中註定?抑或別有玄機?

曾鞏是“生而警敏,不類童子”的神童,“讀書數萬言,脫口輒誦”,記憶力超羣。十二歲時,他顯示出創造天賦,“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

他十八歲進京赴考,兩年後“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但因科考側重應舉時文,曾鞏卻擅長策論,因此屢試不第,蹉跎足足二十年,三十八歲時才高中進士,被派往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擔任司法參軍。

在恩師歐陽修大力舉薦下,曾鞏得以入京“編校史館書籍”。他在無意中捲入新舊黨之爭之後,主動請求外放,出任越州(今浙江紹興)通判。

曾鞏是什麼人?他的一生都擔任了哪些官職?

(二)越州賑災

曾鞏下車伊始,便接到百姓雪片般的訴狀。原來,越州府衙爲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增加酒坊稅收。因酒坊無法繳納所需賦稅,府衙便將賦稅攤派到百姓頭上,並約定七年爲期。賦稅到期後,府衙“棺材裏伸手----死要錢”,依然厚着臉皮繼續徵收賦稅。曾鞏明察暗訪摸清事實後,代表府衙公佈“立罷之”,受到越州百姓的交口稱譽。

適逢越州遭饑荒,官府存糧不夠賑濟災民,且“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曾鞏想出妙招,令各屬縣勸告富人向官府如實申報儲糧數量,“總十五萬石。”曾鞏允許富人以稍高出市場的價格向百姓出售存糧。此舉既使富人獲利,也便利百姓就地購糧,一舉兩得。

爲戰勝災害,曾鞏籌集五萬資金,貸給百姓購買種子,以解燃眉之急。因五萬資金純屬杯水車薪,曾鞏“又貸之種糧”,讓百姓隨秋季賦稅同時償還。這些措施,使得越州迅速恢復生產,“農事不乏。”

(三)齊州鋤奸

曾鞏升任齊州(今山東濟南)知州後,針對齊州社會治安混亂現狀,“以疾奸急盜爲本”,大力打擊黑惡勢力。城郊周氏父子,靠走歪門邪道發了橫財,在鄉里橫行不法,殘害良民,欺男霸女。他們買通當地權貴和豪門充當保護傘,使得“州縣吏莫敢詰。”曾鞏調查覈實清楚後,將周氏父子“取置於法。”

章邱一幫土混混橫行鄉里,自稱“霸王社",專門與官府作對,殺人劫貨,搶奪囚車,形成一股強大的黑惡勢力。曾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匪巢,抓獲不少骨幹分子。爲震懾霸王社殘部,曾鞏發配三十一名罪大惡極的霸王社頭目到邊地服刑。他吩咐百姓抱團取暖,結成保伍,嚴密監視黑社會成員,“有盜則鳴鼓相援。”這招百姓聯防行之有效,經常能抓獲零散匪徒。

曾鞏得知通緝犯葛友投案自首後,心生一計,好酒好肉款待他,送他一套新衣帽,派幾名騎手跟隨。葛友穿戴新衣帽,坐在堆滿官府獎勵的錢和布的馬車上,神氣活現在齊州到處誇耀。殘匪見通緝犯受到官府如此款待,“多出自首。”

齊州經過曾鞏的多措並舉,從犯罪分子的天堂變成模範治安之地,“自是外戶不閉。”

曾鞏是什麼人?他的一生都擔任了哪些官職? 第2張

(四)襄洪造福

轉任襄州(今湖北襄陽市襄州區)知府期間,曾鞏從如山的卷宗中發現前任錯判的冤案。他重審此案,平反昭雪,釋放在押的百餘名涉案人員。

改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府時,適逢江西爆發瘟疫。曾鞏迅速採取各項應對措施:指令屬縣及各鄉鎮迅速備足防疫藥品,及時分發給患者;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不分軍民,一概由官府收養,提供食宿和醫藥治療。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把無數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朝廷大軍遠征安南,要求所經州府爲軍隊提供上萬人的儲備。這些地州的官吏趁機層層加碼飽中私囊,“暴誅亟斂,民不堪。”曾鞏唯恐大軍擾民,制定出接待大軍的預案,使得“師去,市裏不知。”

(五)福州利民

曾鞏擔任福州知府後,成功招撫強盜頭子廖恩,爲當地除去一害。但是,土匪餘部賊心不死,又相互勾結壯大實力,“陰相結附,旁連數州”,攪得福州及附近數州“居人懾恐。”

曾鞏巧施妙計,軍事打擊與政策攻心雙管齊下,使二百多名匪徒作鳥獸散,驅散了福州上天的陰霾。

福州多佛寺,每寺必有住持。因香火太旺,主持的“富饒”之位便誘得六根清淨的和尚們饞得流口水。因住持必須經官府認定,和尚們便爭先恐後賄賂官吏。曾鞏上任後,先令各寺和尚公開推舉德高望重者爲住持,又在府庭張貼告示,嚴禁任何官吏收受賄賂爲僧人求情。

因爲福州沒有職田(亦稱“職分田”,政府按官職品級授給官吏作爲俸祿的田地,即以租田收取的租粟爲俸祿),歷任太守每年只能靠賣府衙內的果蔬來當俸祿。府衙果蔬有專人官吏,肥力足,品相好,一直是市場上的搶手貨,每年收入高達三四十萬。

曾鞏是什麼人?他的一生都擔任了哪些官職? 第3張

曾鞏得知府衙果蔬客觀上對普通果農菜農形成打壓,感慨萬千,毅然決定放棄這筆俸祿:"太守與民爭利,可乎?"他宣佈,府衙果蔬從此不準上市,“後至者亦不復取也。”

1080年,曾鞏改任滄州知州,途經京城開封時,受到“神宗召見,勞問甚寵”,被留在京城任職。曾鞏針對國家財政現狀,“上疏議經費”,得到宋神宗高度評價:"鞏以節用爲理財之要,世之言理財者,未有及此!”

從事兩年文字工作後,曾鞏被提拔爲中書舍人(皇帝祕書)。他以年邁體衰爲由婉拒,推舉“廣覽載籍,強記洽聞”的同僚替代自己。因繼母過世,曾鞏辭職回家丁憂,“又數月而卒,年六十五。”

曾鞏自三十八歲入仕爲官至六十五撒手人寰,十二年在京城做文字工作,十二年在地方輾轉赴任。世人爲他“負才名”卻“久外徙”而憤憤不平,其實大可不必!

因爲,曾鞏當初辭京到地方任職,是因倦於捲入新舊黨之爭而主動請求外任越州。這樣做的好處是:

首先,巧妙避開在朝廷劃線站隊的政治漩渦,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其次,可以在地方放開手腳,實現政治抱負,展現治理才華;

再次,長期在地方任職,既使他創作出憂國憂民的《邊將》《胡使》《嗟嘆》等詩作。

同時,因爲他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勿需陷入官場高層的鉤心鬥角相互傾軋泥淖,使他能有足夠的業餘時間時間用於文學創作。

因此,曾鞏長期在地方任職,讓北宋官場少了一個官油子,使北宋文壇多了一個大文豪!曾鞏的選擇,使他活成了自己想活成的樣子。所以,曾鞏是活得最明白、最灑脫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