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最像自己的李恪 爲什麼最終被李世民放棄?

最像自己的李恪 爲什麼最終被李世民放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1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恪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和魏王李泰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中最賢能的,李世民曾打算立李恪爲太子,可是就這樣一位讓李世民一直看好、悉心培養的皇子爲什麼最終沒能登基大統?最終在一場莫須有的叛逆中被殺,結束了他這傳奇的一生。

最像自己的李恪 爲什麼最終被李世民放棄?

網絡配圖

李恪出身高貴,這份高貴是要遠遠優越於他的兄弟姐妹,乃至要高於他的父皇!這是中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李恪父、母雙親皆出自隋、唐皇族帝裔,其曾祖母與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大司馬衛國公三朝國丈獨孤信之女,其曾曾祖父亦是西魏開國功勳、八大柱國之一的唐國公李虎,,其外曾祖父是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其外祖父是隋煬帝楊廣,其母是隋煬帝愛女、隋朝公主,其祖父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其父是一代聖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故李恪與其胞弟乃融楊隋、李唐和獨孤氏三豪門之血脈,身兼兩個大一統皇朝的帝族。

就是這樣一個出身高貴的吳王李恪,他自小聰穎好學、對於文治武功都有自己的見解,當然這也與他的母妃楊妃見識非凡有關。楊妃出身皇室與身俱來的高貴讓李世民喜愛不已,這份寵愛在由了李恪後自然對於這個兒子青眼相待,逐漸長大後李世民發現李恪像極了年輕時的自己。《舊唐書》中對李恪的記錄是“太宗常稱其類己”,一個父親對於像自己的孩子不由的偏心寵愛。

在嫡長子李承乾與唐太宗喜愛的皇子李泰因廢之後,李世民的衆多兒子中,也只有晉王李治與吳王李恪有繼承大統的可能了。按理說,李恪性格與太宗類似,李治性格溫和,李恪勝出的概率應該更大。然而事實是立李治爲皇太子,李治後面也順利登基。那麼,李世民爲什麼選擇了李治而不是更像自己的李恪呢?

最像自己的李恪 爲什麼最終被李世民放棄? 第2張

網絡配圖

其一,李恪身份特殊,他榮耀因爲他無與倫比的身份,可是他悲情的一生也源於此。李恪的生母楊貴妃是隋煬帝楊廣之女,也就是說他是楊廣的外孫,唐太宗如果立李恪就要冒風險的,以李恪剛強的性格爲楊廣翻案是極有可能的。而當時的功臣長孫無忌極力反對,他若被立,則會損害了長孫集團的利益。

其二,李恪不是唐太宗,能力有缺陷。李恪從性格上是很像唐太宗,但他畢竟不是。貞觀十一年,李恪在任都督安隨溫沔復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的時候因狩獵過度、踐踏莊家而被御史柳範彈劾,一個地方刺史都做不好,怎能指望治國。反觀李治,在下去鍛鍊的時候政績就不錯,受到民衆愛戴。

最像自己的李恪 爲什麼最終被李世民放棄? 第3張

網絡配圖

其三,李世民保全所有兒子。經歷過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深深知道帝王之家兄弟殘殺的殘酷性,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們重蹈覆轍。李治不喜騎射,喜讀書,有儒生風範,可以做守成之主,李恪相反,喜騎射,可能也有些驕橫之氣。李世雖然殺兄逼父,他肯定不希望骨肉相殘發生在自己的兒子身上,所以他最終沒有選一個跟自己相似的人爲儲君,而是選一個年輕仁義的李治如果選了李恪。如果李恪繼位,一向與李承乾、李泰有矛盾的他,可能不會放過李承乾與李泰。李治則不同,他性格溫和,不喜歡殺戮,他當了皇帝各方都能保全。

但是百慮終有一疏,長孫無忌還是不肯放過奪儲失敗的李,無忌輔立李治後,就藉口“謀反案”殺李恪“以絕衆望,海內冤之”。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一個血統高貴的大唐皇子就此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