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遼太后蕭燕燕:鐵馬紅顏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大遼太后蕭燕燕:鐵馬紅顏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遼太后蕭燕燕:民間廣爲流傳的評書《楊家將》中,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蕭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歷史上舉足輕重、風光無限的承天皇太后。蕭太后,名蕭綽,小名燕燕,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與《楊家將》等戲劇、小說中殺伐決斷、率領虎狼之師與宋軍大戰於燕雲一帶的“母夜叉”形象大爲不同的是:歷史上的蕭燕燕實際上是個美女政治家,高瞻遠矚,治國有方、且又情意綿綿……

然而,由於正統的塵封和世俗的偏見,蕭燕燕在廟堂上的鴻篇鉅製,在疆場上的神來之筆,在愛河裏的風情萬種,都被染上了另一種色彩。

耶律賢即位之初,面對的是一個酒鬼皇帝迷迷糊糊統治過十幾年的國家。爲了徹底改變穆宗留下的混亂局面,耶律賢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契丹帝國的政治開始顯現出一派清明氣象,國力也隨之上升。立志要做治世賢君的遼景宗,整日捧着《貞觀政要》研讀,倒是頗有乃祖之風。可惜天不遂人願,沒給他一個好身體。

當年他的父親耶律阮在火神澱被耶律察割殺害時,年僅4歲的耶律賢也成了叛軍追殺的對象。幸虧一個叫劉解裏的廚子用氈子將他裹起來藏在了廚房的柴火堆裏,耶律賢才逃過一劫。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目睹了父母被殺的場面,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嚇出了一身毛病,身體一直不好。做了皇帝后,又患上了風疾,身體非常虛弱,嚴重的時候,連馬都騎不住,更別提處理軍國大政了。

大遼太后蕭燕燕:鐵馬紅顏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就這樣,蕭燕燕適時地走到了前臺,每逢耶律賢犯病時,蕭燕燕都代他上朝處理國事。一開始,蕭燕燕還仰仗父親在朝中的支援,但時間一長,她對政務越來越熟悉,內外周旋之中,竟然可以遊刃有餘了。耶律賢發現了妻子的才幹,乾脆放心地將朝政交給她,自己以養病爲由開始了休閒娛樂。

蕭燕燕大權在握後,父親蕭思溫也迅速成爲朝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樹大招風,這種顯赫引來不少人的妒恨。公元970年5月,蕭思溫隨景宗出外行獵時,遭到了政敵的刺殺,猝不及防,一命歸西。父親的死,使年僅17歲的蕭燕燕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如此殘酷的權力鬥爭也使她的政治閱歷迅速地成熟起來。沒有了父親的幫助,卻還有丈夫的支持。她開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全力協助景宗治理國家,推行全面改革。在景宗的支持下,她不僅得到了盡顯才能的機會,也得到了羣臣由衷的欽佩和效忠。

兩年之後,19歲的蕭燕燕在治理國家的同時,爲遼景宗生下了長子耶律隆緒。景宗後繼有人,對蕭燕燕更是寵愛無比。

在蕭燕燕的努力下,幾年後,遼國經濟形勢好轉,軍事實力日益增強。朝野上下,對年輕的皇后刮目相看。爲了對妻子幾年來的辛勞表示回報,景宗將一個皇帝所能給予的最高嘉許和信任都給了她。976年2月,遼景宗傳諭史館學士:“此後凡記錄皇后之言,亦稱‘朕’暨‘予’,並著爲定式。”這就是說,景宗將妻子的地位升到了與自己等同的位置,把契丹王朝的軍政大權,徹底交到了蕭燕燕手上。

到景宗之時,阿保機創立的契丹王朝已經立國六十多年。其間,內憂外患,血雨腥風,戰爭一直伴隨着這個多元文化的草原帝國。在契丹男人的手裏,這個王朝沒能成爲太平盛世。於是,歷史把這個重任賦予了契丹的女人。賦予了年僅20多歲的蕭燕燕。

大遼太后蕭燕燕:鐵馬紅顏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第2張

公元979年,統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趙光義發動了征伐北漢的太原之戰。蕭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漢,最終目的是奪取燕雲十六州。蕭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漢這個遼宋之間的緩衝地帶,於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漢。但是,趙光義自恃兵強馬壯,對蕭燕燕的警告置若罔聞,拍着胸脯說了一句宋朝自太宗以後近三百年間再也聽不到的豪言壯語:“河東(北漢)逆命,正應興師問罪!如北朝(契丹)不援,和約如故;否則,只有兵戎相見!”於是,在消滅北漢之後,宋太宗不顧勝利後不得獎賞、心有怨恨的將士們的反對,強令疲憊不堪之師,徒步600餘公里,越過連綿險惡的太行山脈,去進攻強大的遼國。

戰爭開始時,宋軍兵不血刃,連克軍事要地,並對遼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圍之勢。一時之間,趙光義不禁有些飄飄然了。卻全然不知自己長途奔襲,孤軍深入,已正中了蕭燕燕“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計謀。在接下來的高粱河會戰中,宋軍三面受敵。原本疲憊、厭戰的將士在酣戰之時突然叛變,頃刻間,宋軍全線潰敗,死者萬餘人。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傷,乘驢車狼狽狂逃。遼軍追至涿州,繳獲宋軍兵器、糧秣無數。宋太宗腿上的兩處入骨箭傷,竟成了他日後病死的主因。

爲了教訓趙光義的無端挑釁,次年10月29日,蕭燕燕與丈夫親率大軍進圍瓦橋關(河北雄縣)。趙光義命宋軍嚴密設防,阻截遼軍南下,並親率大軍馳援瓦橋關。但遼軍進展迅速,宋朝援軍尚未趕到,遼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鋒軍將瓦橋關包圍。蕭燕燕抓住戰機,命令耶律休哥出擊。遼軍兵鋒銳猛,奮力衝殺,宋軍不敵,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鎮),被遼軍追及,展開決戰。宋軍損失很大,幾員戰將被俘。心有餘悸的趙光義,怕重演高粱河之戰的悲劇,不敢再進,只好草草收兵。

公元982年9月,在瓦橋關決戰之後兩年,35歲的遼景宗到達雲州(山西大同)境內,遊獵於祥古山時得了重病,最後在趕往雲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宮。當時,蕭燕燕剛剛30歲,太子耶律隆緒12歲。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政,虎視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勢馬上變得險惡起來。蕭燕燕手握一紙“長子隆緒繼位”的遺詔,牽着12歲的兒子,召來景宗臨終前委託後事的大臣韓德讓和耶律斜軫,問道:“母寡子弱,族屬雄壯(指契丹皇族勢力),邊防未靖(宋軍威脅),你們來說,我該怎麼辦?”

韓德讓、耶律斜軫兩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韓德讓建議蕭燕燕下詔讓各諸侯王回到自己的領地,相互之間不得互通消息和見面。在解除了宮廷政變的危險之後,蕭燕燕宣佈景宗遺詔,立太子耶律隆緒爲皇帝,是爲遼聖宗。蕭燕燕則被尊爲“承天皇太后”。

大遼太后蕭燕燕:鐵馬紅顏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第3張

韓德讓是漢族人,祖父韓知古原本是述律氏的家奴,述律平嫁給阿保機時,韓知古作爲陪嫁的滕臣到了耶律家。因此,韓德讓有着“宮分人”的不光彩出身。韓德讓在景宗大量提拔運用漢官時嶄露頭角。爲景宗朝的政權鞏固,百姓安居樂業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他屢屢升官,先是代父韓匡嗣爲上京留守,後又代父爲南京留守,管理偌大的燕地。在公元979年的“高粱河之役”中,韓德讓堅守南京(今北京)十五個晝夜。在援軍到達時,韓利用原來的地下坑道,出奇兵抄宋軍背後,配合耶律休哥大敗宋軍。這次戰鬥,不但保住了幽州燕地,而且使宋軍元氣大傷。韓德讓以守禦之功譽滿朝野,景宗授之爲遼興軍節度使。

此次,韓德讓又因擁立有功,官升一級。蕭燕燕命其統掌御府禁衛軍,總理宿衛事,參決大政。於是,韓德讓一面主持朝廷政務,安撫臣民,一方面兼起保衛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責任。他對上京臨潢府實行戒嚴,使得以蕭燕燕爲首的領導核心,很快穩住了局勢,渡過了危機。由此,蕭燕燕對韓德讓也愈加寵信,並遷升他和耶律斜軫分掌南、北樞密院。爲了籠絡羣臣,蕭燕燕作了許多平反工作,下令凡是結案發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臺上訴,並多次親自審決滯獄。還把以前契丹人和漢人發生糾紛時重責漢人的舊俗,改爲契丹人和漢人同罪同罰,及時調整了兩族關係

由於蕭燕燕臨危決斷,處變不驚,賞罰分明,治國有方,一時間,契丹內外和睦,兵強馬壯。

經過多年與北宋的交戰,蕭燕燕早已徹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實力和君臣怯戰的心理。但即便如此,遼宋之間的戰爭——對燕雲十六州的領土爭端,也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蕭燕燕以政治家的高瞻遠矚,敏銳地意識到:與其這樣無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處。但雙方進行了這麼多年的戰爭,怎麼個“和”法,還需要講求策略。蕭燕燕深諳“進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採取了以戰止戰,以攻求和的策略。

大遼太后蕭燕燕:鐵馬紅顏契丹族第一女英豪 第4張

公元1004年,蕭燕燕發動了一場長驅直入北宋腹地兩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戰役。這是一次爲後世政治家、軍事家提供種種重要啓示的偉大戰例。三十五萬大軍,分兩路進發。一路五萬人馬出西京(大同),以佯攻牽制宋軍。另一路三十萬大軍在蕭燕燕的親自率領下,直逼北宋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