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英格蘭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的悲劇人生

英格蘭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的悲劇人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瑪麗一世(英文:Mary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她的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是凱瑟琳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丈夫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關於血腥瑪麗的傳說有五十多種版本,而其中最廣爲流傳的版本是說這一稱呼來自都鐸王朝第四位皇帝、英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王——英格蘭的瑪麗一世。在瑪麗一世僅42年的生命中似乎充滿了悲劇,而和血腥瑪麗相關的卻是殘忍、恐怖的屠殺。

英格蘭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的悲劇人生

瑪麗的生母凱瑟琳皇后出身顯赫,是西班牙王室阿拉貢國王的女兒,因此瑪麗的皇家血統可謂是純正得容不得一點質疑。在凱瑟琳皇后多次流產孩子又幾經夭折的情況下,好不容易生出了身體雖然羸弱但仍存活下來了的瑪麗更是得到了全方位三百六十度的關注,並且立即成爲了名正言順的王儲。按理來說,國家終於有了繼承人,國王應該開心了吧。然而瑪麗的爸爸,史上著名的多情國王亨利八世並沒有滿足於只有一個女王儲的命運,他和衆多中國古代的帝王一樣極其渴望一個男性繼承人。這種渴望之強烈最終導致了英國和歐洲教廷的決裂。年幼的瑪麗爲了討取重男輕女的父王的喜愛,拖着多病纏身的身子勤奮學習只爲博得父王的一笑。但即便如此,亨利八世也並沒有斷了捨棄她們母子另續佳人的念頭。這念頭最終還是成爲了瑪麗公主和凱瑟琳皇后的噩夢。

亨利八世力排異議堅持要與凱瑟琳皇后離婚,迎娶身份低下的伯爵之女安妮博林。國王與王后離婚這在當時還是處在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歐洲可是件天大的事兒,因爲信奉天主教的歐洲人是不允許與自己同在上帝面前發過誓言的伴侶離婚的。但心意已決的亨利八世還是想法設法找到了藉口,稱凱瑟琳之前原是被許配給自己的哥哥,倆人已有肉體關係,所以凱瑟琳是不潔的,自己與她的婚姻因此是無效的。但是,凱瑟琳王后和亨利之後娶的那些勢單力播的無名氏女子不一樣,她擁有西班牙最高貴的血統,其家族成員遍佈歐洲皇室。爲了保住自己唯一的女兒瑪麗的繼承權,凱瑟琳誓死不肯離婚。亨利指責她不潔,凱瑟琳便嚴厲的抗議稱自己並沒有與亨利的哥哥行房,因此自己是國王合法的妻子。由於她的反駁有她的外甥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的撐腰,亨利即便是英國的國王也沒有辦法與強大的羅馬教廷抗衡。但誰能想到,生性桀驁不馴的亨利八世在安妮的慫恿下竟然反其道而行之,決定脫離羅馬天主教,自立新教,這樣一來自己就是英國真正的王了,是凌駕於國家和教會雙重之上的獨一無二的權利。

英格蘭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的悲劇人生 第2張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爲什麼非得離婚呢,像中國古代皇帝那樣多娶幾個妃子生個兒子不就得了。中國古代的庶出皇嗣可能在嫡出的繼承人都喪失繼承權之後還有可能繼位登機,但在信仰羅馬天主教的歐洲,一個國王只能有一個正式的妻子,而其他的情婦無論搶在王后之前多早生了兒子,她們的孩子都是私生子(bastard),永遠沒有機會繼承皇室的一分一釐。所以一旦凱瑟琳與亨利離了婚,不管這看起來多麼可笑,高貴的凱瑟琳就立馬變成了身份低賤的情婦,但所幸她還保有自己和亨利哥哥亞瑟婚姻的名分,因而只被貶作威爾士王妃繼承了亞瑟的頭銜。而原本是名正言順再正統不過的皇儲瑪麗公主立刻就變成了私生子。瑪麗從天堂墮於地獄的那一年只有17歲,這個花季少女不僅不得面對刁蠻的後媽安妮皇后的百般凌辱,最可怕的是,作爲一個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她夾在信仰與父愛之間迷茫無措。本來身體就很弱的瑪麗自從母親被逐出宮中之後,待遇甚至還不比原先自己身邊的女宮,整日處於驚恐之中身患重病卻不得醫治,不過這當然都是安妮皇后的刁難。名不正言不順的安妮博林恨不得立刻把瑪麗碎屍萬段,但所幸國內還殘存着的羅馬天主教勢力一直在暗中保護着瑪麗公主。只是這樣一來,亨利八世就越發厭煩這個處處與自己做對的女兒。18歲那年,出身高貴的瑪麗竟然被安妮貶作了安妮自己的女兒伊麗莎白的侍女,但即便如此她也還是拒不承認新教,也不承認自己是私生子,因此她一直被認爲是權位的合法繼承人。由於她的堅持,安妮慫恿亨利出臺了新的《繼承法案》要剝奪瑪麗的繼承權,但是瑪麗一如既往的抵抗,但這次卻惹來了亨利無情的殺意。於是,爲了討好自己那個逐漸疏遠了的父親,她不得不違心承認父王作爲英國教會統治者的地位,但這樣一來,她也就間接承認了自己父母婚姻的不合法以及自己私生子的身份。

就在這萬般糾結的是是非非中,瑪麗公主萬分不安地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期。轉眼到了瑪麗二十歲那年,她高貴的媽媽阿拉貢的凱瑟琳因病去世了。但瑪麗悲傷的同時卻也預感到王朝的風雲又即將會迎來一次新的改變。惡毒的後媽安妮博林被判有叛國、通姦和巫術的罪行斬首示衆。如果非得說安妮除了她那可怕的野心之外做錯了什麼,那就是她徹底釋放了亨利八世的殘暴,但卻沒能像她承諾的那樣生個兒子繼而保住自己性命。安妮死了之後,雖然瑪麗還是恢復不了王儲的位置,但她的怨氣也漸漸消了些,日子也不再那麼苦了,她甚至私下暗暗地期待也許有那麼一天自己還可以是父王的心頭愛,羅馬天主教可以再次迴歸英國國教。但一年之後,她的美夢又被澆滅了。安妮死後兩星期,亨利八世立即再婚,對象是安妮·博林的女侍官珍·西摩。1537年,瑪麗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六世出生,順理成章地成爲王位第一繼承人,同時也是一位新教徒。亨利這麼多年與教廷的抗衡終於修成了正果,只可惜愛德華的生母沒有福氣享受她應得的榮華富貴,不久後就病逝了。六年後,亨利八世又通過了新的《繼承法案》宣佈瑪麗和安妮的女兒伊麗莎白都具有王位繼承權只是位列愛德華六世之後。

不久後,亨利八世病逝了,11歲的愛德華六世繼位。簇擁在一羣新教徒的大臣之中,小國王愛德華六世順其自然地認爲新教才應該是英國的國教。瑪麗公主對此雖然萬般無奈,但也無可奈何,因爲她躲過了一次又一次愛德華對天主教徒的肅清,終於熬到了1553年這一年,年幼的小國王愛德華就因爲肺結核而不治身亡。眼瞅着王位終於要回歸到自己的手裏了,但誰承想,愛德華爲了不讓王位被天主教的瑪麗繼承,違背了1544年的《繼承法案》將瑪麗和伊麗莎白同時抹去了繼承地位,轉而將自己的外甥女珍格雷扶上了王位。但可惜珍只做了十天的女王就被趕下了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英國百姓深深地記得前王后凱瑟琳的悲慘遭遇,並承認瑪麗公主的合法繼承權。於是在一幫鄉紳的支持下,瑪麗攻回倫敦奪取了王位,成爲了英國的第一位女皇。

英格蘭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的悲劇人生 第3張

前面說了這麼多,都還沒有解釋爲什麼瑪麗一世和“血腥瑪麗”的傳說有什麼關係。其實她之所以贏得了這個名稱主要還是緣於她上位之後對新教徒的殘酷鎮壓。終於登上了早該就是她的王位的那一年,當年那個羸弱的小瑪麗已經是一個37歲的老姑娘了,但她卻還從來沒有結過婚。想來可能也是害怕自己前途未卜,結婚生子也是連累下一代。但當上了女皇就不一樣了,子嗣必須提上日程,不然辛辛苦苦迴歸了天主教懷抱的英國又會落到新教的妹妹伊麗莎白手裏。雖然本身相貌就並不出衆再加上年老色衰,瑪麗可能在普通人眼裏不是個讓人趨之若鶩的新娘,但是貴爲一國之王的她還是嫁給了比她小十一歲了的西班牙王室斐立普二世。1554年7月23日,兩人首次見面,兩天後便舉行婚禮。可是,斐立普與瑪麗結婚純粹是基於政治利益考慮。再且,女王與西班牙人的婚姻並不受英國國民的普遍歡迎。即使是瑪麗的顧問也勸她與英國人結婚,以免英格蘭將來失去政治及經濟等方面的獨立性。但瑪麗堅持嫁給斐立普。根據婚約內容,斐立普得到英格蘭國王的稱號,所有文件必須同時有斐立普及瑪麗二人的簽名,國會也只會同時聽命於兩人聯合的命令,甚至連貨幣上也同時雕有國王與女王的肖像。不過,婚約亦指明英國於西班牙有戰役時,沒有義務爲其國王查理五世提供任何軍事援助。

英格蘭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的悲劇人生 第4張

可惜年輕力壯的斐立普並沒有和年老多病的瑪麗一世生有一男半女。與此同時,瑪麗殘忍屠殺新教徒的行徑也遭到了越來越多的國民的反感。有將近300名新教徒被處決或燒死,800多人被流放。死傷的數量比她父王亨利八世在位推翻天主教期間的人數還多。但客觀地講,瑪麗一世對異教徒勢力的懲處並沒有後人說的那麼誇張,也不至於得了個血腥瑪麗的稱號。而事實的真相卻是,瑪麗之所以不受愛戴只因爲她沒有體察到民情,而是自顧自地做着自己認爲對的事情,堅持自己的信仰而不去看看普羅大衆的需求。從亨利八世開始宗教改革到1553年瑪麗登基已經有20年的時間,新教已經廣泛深入民心,並且英國社會的勞動結構在此期間也得到了改善,老百姓過的比以前更好了。但就在這全民正打算休養生息的時間裏又殺回來一個瑪麗女王鬧得全國上下動盪不安,只想吃飽穿暖的老百姓當然不願意了。再加上瑪麗因爲效忠自己的丈夫西班牙國王出兵大戰*而丟失了十分重要的英國領地,國民不滿的情緒更加激昂。在痛苦中成長的瑪麗身體的頑疾日益嚴重,生不出孩子,丈夫也離開她遠赴他鄉,留下悲傷的瑪麗不管不顧。無論瑪麗身體流淌着再怎麼樣高貴的皇室之血,那時那刻的她除了在信仰中尋找寄託也再無他法。雖然她生前知道妹妹伊麗莎白不是真的信奉天主教,但無奈國法如此她也無計可施,只得留着她一條命和她繼承權。終於在1558年,年僅42歲的瑪麗一世在焦慮和悲傷中因病離開了這個世界。

瑪麗一世的一生雖然稱不上美滿,但是她骨子裏堅持不妥協的性格也終於讓她對天主教的熱忱在史書上留下了一筆,併成爲了第一位英國曆史上的女皇。從她的經歷又可以看出民意是多麼難以捉摸的東西,正如古人所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意揣測好了就是千古聖明的女皇,如同伊麗莎白一世。若是不諳此道,則就會最終落得‘血腥瑪麗’這種民間流傳中嗜血女鬼的境地。

瑪麗一世是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即位後在英格蘭復辟羅馬天主教(舊教),取代她父親亨利八世提倡的英國新教。爲此,她下令燒死約300名反對人士。於是瑪麗一世被稱爲“血腥瑪麗”(BloodyMary)。後來,Bloody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