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只有五十萬士兵,爲什麼能打的四方臣服呢

唐朝只有五十萬士兵,爲什麼能打的四方臣服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意氣風發的朝代,這個朝代被後世稱爲“大有胡氣”。唐朝的戰爭是很頻繁的,突厥、回紇、吐蕃、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曾經都是唐朝的敵人。

唐朝只有五十萬士兵,爲什麼能打的四方臣服呢

貞觀年間,唐朝在東突厥、吐谷渾、高昌、薛延陀、高句麗、吐蕃、龜茲等用兵的勝利,也正是這些勝利,讓大唐被世界所畏懼。大唐爲此進行了上百年的猛烈拓邊,終於讓領土面積達到了巔峯。

當然,對於大唐而言,最能讓它陣痛的還是塞北邊患,東突厥的頡利可汗,曾經讓李世民蒙受作爲一個皇帝最大的羞辱,所以唐太宗想要滅掉東突厥的決心,超過了十萬鐵騎的寒光。

我們知道,拓邊需要軍隊,唐朝軍隊的戰鬥力如何呢?

唐朝有一支很能打的正規軍,不過據說這支軍隊總人數才50萬。宋朝、明朝,正規軍都是200萬,唐朝才50萬,怎麼能夠開疆擴土呢?

唐朝只有五十萬士兵,爲什麼能打的四方臣服呢 第2張

“少而精”這句話就是形容唐朝軍隊的,唐朝是有“胡風”的,不像中原人民性格那麼溫順。大唐的強悍和豪爽是後世少有的,大唐女子也可以騎馬射箭。大唐的人民以去邊疆作戰爲榮,可以說是“全民皆兵”的。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婦女老少都可以上陣殺敵。

大唐實行府兵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軍事政策,一部分人供養軍隊,保障軍士的生活,讓他們上陣殺敵能夠心無旁騖。府兵制就是農兵合一,需要用兵的時候,自帶乾糧武器,戍守邊境。有人說,國家不花一兩銀子,瞬息集聚起百萬雄兵。話雖然有點誇張,但大抵還是不錯。

大唐的兵力一度達到60萬,起碼有50萬兵力用來戍邊,國內駐守的士兵不多,既然軍人出自百姓,關鍵時刻百姓也可以衛護自己的國家。

唐朝只有五十萬士兵,爲什麼能打的四方臣服呢 第3張

大唐還接納了很多叛將,這些叛將大有用處,有的是突厥的,有的是契丹的,他們對“自家打法”太熟悉了,而且只要給他們足夠的尊重和信任,足夠的福利和品階,他們打仗是強悍不畏死的,何況這些叛將還帶了大量的軍隊,充實了唐朝的兵力。

分化瓦解對手,是唐朝常用的軍事手法之一,也就是將東突厥分成一個部分,在部落內部搞分裂。

聯合對手的對手,打擊對手,是封建王朝玩得最熟的一套把戲,李世民就是靠着這樣的手段打敗東突厥的。

說起李世民打敗東突厥,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東突厥的運氣。那一年,東突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雪災,羊、馬、人凍死一片,可別小看這雪災,強極一世的匈奴帝國就是被雪災毀滅的。在這個時候,突利背叛了頡利可汗,投降了李世民。

唐朝只有五十萬士兵,爲什麼能打的四方臣服呢 第4張

貞觀三年,唐朝大將李靖、李勣、蘇定方率領大軍,給頡利可汗送上一份“大禮”。頡利可汗成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被中國軍隊活捉的草原最高首領,也是可憐。

從大唐對突厥一戰我們可以看出,唐軍之所以能令草原震撼,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府兵制的推行,讓軍士無後顧之憂,國家又可以少花錢。

第二,大唐開明的政策,對異族將領的信任和栽培,是能夠克敵制勝重要的因素。

第三,大唐的名將多,個個拿出來都是一條好漢,能敵百萬之軍。

第四,戰術,戰術。

唐朝一改前朝對步兵的倚重,大力發展騎兵,騎兵不但精通騎射,擅長主動出擊,武器也比較先進。唐朝軍隊已經用上了火器,攻堅能力和野戰能力都比較強。

唐朝只有五十萬士兵,爲什麼能打的四方臣服呢 第5張

而且唐朝的士兵文化素質還特別高,他們都會做詩,還會寫文章,他們是關中良家弟子和歸化胡人的年輕貴族組成,有着建功立業的渴望。打仗對於他們而言,是榮譽,是登科及第的夢想,所以他們打起仗來特別有鬥志,意志力也很強大。

唐朝士兵的“裝備”被稱“武裝到牙齒”,這是因爲府兵制的實行,讓士兵都DIY了。他們的裝備都是自己出錢買的,據《新唐書》記載,人均一張弓,三十支箭,橫刀一把,磨刀石一塊,氈帽一個,行李箱一個,當然,還有吃的:人均攜麥飯九鬥、米二斗。

所以說唐朝士兵“武裝到牙齒”,一點也不誇張。

大唐的強大,不是今人所能揣測的,當時大唐在亞洲的聲望,也是任何一個國家,包括阿拉伯都無法比擬的。當時西方的長毛猴子,只能遙遠眺望着繁榮富庶的中國,世界一切文明都爲中國讓路。

不過,大唐後期因爲政策的失誤,中央將財政大權、賦稅權力都交給地方的節度使,導致節度使擁兵自重,導致安史之亂,讓大唐走向末路,這也是統治者完全沒有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