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盤點中國史上四個祕不發喪的皇帝:爲何連劉邦朱棣都不發喪?

盤點中國史上四個祕不發喪的皇帝:爲何連劉邦朱棣都不發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發喪這件事情其實在明間也還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會選擇敲鑼打鼓的,說明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的,話說其實古代的一些帝王也是這樣的,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四位皇帝並不是這樣的,他們選擇了祕而不發,那麼這到底是爲什麼呢?下面我們就着這些問題一起來揭祕分析看看!

盤點中國史上四個祕不發喪的皇帝:爲何連劉邦朱棣都不發喪?

這個祕不發喪頗具“強主末政,鮮有不亂”的意思,都是因爲帝王世襲制度下的弊端,而祕不發喪也大多發生在“強主”身上。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確定下一任皇位的繼承人,所以纔有了祕不發喪,簡單來說就是爲了不讓人知道皇帝已經死了,這樣就可以避免內亂、外亂,或者第一獲悉者可以暗箱操作,改變先皇遺囑。

那麼歷史上又有哪些皇帝祕不發喪?

1、秦始皇

最出名的還得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在第五次東巡之時,在沙丘行宮身亡,而趙高威脅李斯,聯合秦始皇兒子胡亥一起密謀,篡改詔書,逼蒙恬和扶蘇自殺,期間還派人照常送食物到秦始皇行宮,趙高也假裝送奏摺。

後因天氣炎熱,屍體發臭,最後用鮑魚擱置秦始皇身邊,掩蓋氣味,而百官竟無一知曉。

秦始皇的祕不發喪,主要就是趙高等人爲了擁立胡亥,怕扶蘇得知消息,原本扶蘇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很大,三十萬大軍也在蒙恬手中,如果不自殺奪取皇位並不是不可能。

奈何趙高等人假借秦始皇之名,賜死了扶蘇。

2、劉邦

劉邦在討伐英布叛亂的過程中,身受重傷,最後重病身亡。

去世之後,同樣採取了祕不發喪的措施,這樣做的原因主要就是呂后認爲,劉邦的追隨者大多是開國功臣,這些老將軍定然不會心甘情願輔佐幼主,所以用祕不發喪的措施,以最快的速度除掉這些功高蓋主之人。

盤點中國史上四個祕不發喪的皇帝:爲何連劉邦朱棣都不發喪? 第2張

後來將軍驪商得知後,勸說呂后,說這樣做,萬一事情敗露,像陳平、灌嬰、周勃等人肯定會誓死抵抗。

這才讓呂后及時發喪,好在呂后政治能力超羣,如果沒有呂后估計很難擺平。

3、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在六盤水的清水縣去世,當時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西夏,西夏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於是答應投降,但是要寬限一個月,可是還沒到一個月成吉思汗就去世了,所以成吉思汗在去世之前,立下遺囑:“祕不發喪,一定要等到西夏獻城投降之後,再將城中士兵全部殺掉再發喪。”

成吉思汗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爲西夏向來反覆無常,所以爲了穩定局勢,只能委屈自己,有些像諸葛亮一樣,死後不讓他人知道,讓蜀軍撤退。

盤點中國史上四個祕不發喪的皇帝:爲何連劉邦朱棣都不發喪? 第3張

4、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在北征蒙古時,死於回京途中的榆木川,因爲距離回到京城還有些路程,皇帝去世很有可能會導致軍心不穩,所以楊榮和金幼孜商量決定祕不發喪。

因爲楊榮支持太子朱高熾,皇子朱高熙同樣覬覦皇位,因此不能讓朱高熙知道朱棣已死。

如果知道定會發兵謀反,所以楊榮等人用錫器製造了一個圓桶,將朱棣遺體放入桶內,同樣每天送食物,彙報軍中事情,一路上也無人知曉朱棣已死。

到了經常楊榮立刻稟報太子朱高熾,朱高熾也順利繼位。

從上面來看,祕不發喪的原因大多是皇帝都死在了外面,如果是在宮中駕崩,皇位自然可以平穩過度,可是在征戰的途中去世,皇宮裏有太子還好,如果沒有太子,其他皇子和大臣很有可能會發動叛亂。

因此祕不發喪也成了一種政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