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稱帝之後爲何要封自己的父親爲太上皇?

劉邦稱帝之後爲何要封自己的父親爲太上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沛豐邑中陽裏 人,漢朝開國皇帝。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劉邦,在秦朝末期推翻秦朝的暴政,在與項羽爭權奪利中打敗項羽,成爲漢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其爲漢高祖。提起劉邦,人們腦海中浮現的多半是一個貪財好色的地痞形象。但是,一介莽夫在成爲皇帝之後,也有貼心孝順的時候。

劉邦稱帝之後爲何要封自己的父親爲太上皇?

在劉邦還是農民的時候,他與父親的關係並不融洽。因爲劉邦每天“吊兒郎當”,好吃懶做,不下地幹農活,這使一向勤勤懇懇的父親對自己這個一事無成的兒子感到憤怒又着急,常常訓斥劉邦,希望他能早日開竅。但事與願違,劉邦不但沒有如父親所期望勤懇耕種,反而把惡劣性格發展到極致,發展的結果就是起兵造反。

對於劉邦的起兵,劉家人並不看好,他們對劉邦的勝利不抱希望,所以也沒有參與到造反的行列。但是即便這樣,他們還是難以和劉邦劃清界限,劉邦的造反還是給劉家帶來了不少麻煩,原本安定的劉家爲了躲避追兵,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可以想見,在這個過程中,劉父對劉邦這個兒子應該是已經徹底失望。

出劉家人意料的是,楚漢相爭的結果以項羽自刎而告終,劉邦取得勝利,建立漢朝,登上天子朝,成爲漢朝的開國皇帝。成爲皇帝的劉邦,在享受高貴奢靡的宮廷生活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身份還是農民的家人們。他將父親接進宮,替父親安置好生活,還隔三岔五的到父親那兒噓寒問暖,儼然一副“大孝子”的模樣。在宮中,人們都稱劉邦的父親爲劉太公。

起初,在父親面前,劉邦放下自己皇帝的身份,只將自己視作一個應當尊敬父親的兒子,就如平常父子那樣對父親行禮,劉邦和父親都沒有察覺不妥。但是在劉邦父子身邊的人看來,皇帝不該向任何人行禮,即使是父親,也應該由父親向皇帝下跪行禮,否則不符合君臣之禮。經貼身管家的提醒後,劉太公方恍然大悟。後來劉邦再來探望時,劉太公手持掃把,看着自己的兒子畢恭畢敬地欠身後退,在劉太公眼裏,眼前的人不再只是自己的兒子,更是統治包括自己在內的萬千百姓的天子,是高高在上受人仰矚的。

劉邦稱帝之後爲何要封自己的父親爲太上皇? 第2張

孝順的劉邦看到這一幕心裏很不是滋味,在他心中,父親的身份是在兒子的地位之上的。但是他又礙於自己尊爲皇帝這一身份,不想破壞君臣之禮。一面是父子關係,一面是君臣關係,如何在這兩者之間作出恰當的調和,使兩邊的規矩都不破壞呢?最終,劉邦想出了一個兩全之計:封來自草根百姓的太公爲“太上皇”,給予父親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處於這個地位的父親又不能參政,干涉皇帝的治國。

這樣,既保住了皇帝的地位和尊嚴,又提高了太公的身份,有效調和了君臣和父子這兩對關係的矛盾。劉邦的父親,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沒有當過皇帝的“太上皇”。從此,後代的皇帝便沿襲劉邦流傳下來的傳統,新皇帝即位,若新皇帝的父親或老皇帝還在世,便封其爲“太上皇”,歷史上著名的“太上皇”有唐高祖李淵、宋徽宗趙佶、明英宗朱祁鎮以及清朝皇帝乾隆。

從“太上皇”的冊封一事,我們不難看出劉邦作爲兒子,對父親還是心懷敬意的。即使父親在劉邦幹出一番事業之前對劉邦很不看好,成爲皇帝的劉邦也沒有過多地記仇和計較。反而爲了保留父親的顏面,不讓父親向自己下跪行禮,而給予父親至高無上的身份。那麼爲何後來的漢朝如此推崇“孝文化”,其中緣由便不言自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