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曹植與諸葛亮之間發生過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歷史上曹植與諸葛亮之間發生過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三國之中曹魏、蜀漢兩家勢同水火,然而在南北文豪高士之間,卻又有着飄逸灑脫,純粹得難以置信的神交與論戰!身兼政治、軍事家且文思才情亦非凡品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居然和篡漢建魏奠基者曹操的三公子,也就是“才高八斗”的千古大文豪曹植曹子建曾有過一段“隔空”論戰。

歷史上曹植與諸葛亮之間發生過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這場論戰甚至還驚動了曹操,曹操爲免愛子落於孔明下風,還千里快遞贈送諸葛亮五斤名貴的香料“雞舌香”,並附書言道:“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意在誠懇地表達對諸葛亮的敬意,也求他在文學論戰上放過小兒,免得他年幼識淺難敵大家,遭此一敗,自尊心受挫,喪失對自身興趣專長的自信,而誤了前途。不得不說曹操真是愛子心切,舐犢情深。也可見當時諸葛亮的才氣殺傷力之大,確實名動天下。

當然也有人考據相關史料,得出“雞舌香”是當時除口臭之用,類似於今天的口香糖,曹操饋贈此香於諸葛亮,或許是想讓他閉上臭嘴,要麼在戰場上一決雌雄,何必別出心栽與他兒子在文壇之上脣槍舌戰,口誅筆伐呢?

然而三曹父子在漢末魏晉文壇可都是千古公認的領軍人物,不過從諸葛亮毫無所懼,公然挑戰的性情,我們也可以看出,無論是真刀真槍的戰場,還是文壇論戰,孔明向來都是不畏強敵,有膽魄有智慧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也難怪後世之人甚至他的無數勁敵都對他敬佩萬分。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場“論戰”的究竟,原來曹植曾經作有一篇佳文名爲《漢二祖優劣論》,也就是對比西漢開國皇帝高祖劉邦,和東漢開國、中興漢室的世祖光武皇帝劉秀誰優誰劣,曹植文采不俗,成就了這麼一篇千古流傳的好文章。

然而當諸葛亮讀到此文之後,心中甚爲不服,漢高祖、漢光武都是漢朝四百年極爲崇敬的帝王,且諸葛亮從治國戰略、用兵策略以及武裝思想各方面,都一再汲取和效仿推行漢高祖盤踞巴蜀伺機進取中原,漢光武帝巧結強援竇融等人穩定後方(類比東吳孫權),逐一削平天下的戰略路線。

如今曹家勢力不但圖謀篡漢,曹家小子還敢妄論二祖,身爲蜀漢百官之首,文壇第一領袖,就不得不出手一搏,提出自己的異議,於是就隔空回敬了一篇《讀曹子建文論光武》,這一篇文同樣驚天動地,爲世人傳頌至今,曹操讀罷也深知犬子尚非筆鋒老道、才思機敏的諸葛亮對手,於是贈香請和,就此罷戰,卻也成就了文壇之中的一段美談。

曹植文中一反人們以往高捧劉邦,貶抑劉秀的觀點,大膽而尖銳地提出劉秀文武雙全,論德論才都遠勝劉邦,得出世祖勝於高祖的論點。諸葛亮《論光武》當中並沒有全面否定曹植的觀點,而是借用曹植的論調在細節上進行了精準的駁斥。

歷史上曹植與諸葛亮之間發生過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第2張

曹植說,漢高祖劉邦和漢光武帝劉秀都是農民出身,劉邦對細小繁瑣之事從來不上心,做事不拘細節,粗獷豪放。而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則深知禮數,注重威德,做人做事謹小慎微,務必要面面周全。

高祖劉邦沒有這樣的君子風度,經常把儒生的帽子隨意丟到尿桶夜壺之中,沒有恭敬可言,甚至闢陽侯審食其與他妻子呂雉有染,劉邦也沒有介意,而是讓他與一干功臣都得到了封侯之賞,共享富貴。

詩書禮樂,是堯帝時就開始制訂的管理天下之正道,而劉邦卻非常輕視這些。周文王姬昌也是靠仁義禮教,才使天下之士在他西周濟濟一堂,而劉邦卻蔑視不用。

高祖劉邦的行爲舉止,從來都不注重純粹的道德,在入秦宮之初他也曾被美女金帛迷得不肯出來。鴻門宴時若不是張良、項伯、樊噲提醒施救,他還毫無尷尬地坐在死敵項羽面前痛快飲酒作樂。酈食其被齊王投鼎烹殺,劉邦也曾難忍憤恨痛罵韓信落井下石。

父親劉太公被項羽差點焚柴烹煮,劉邦卻大違孝道,不以爲意!在世人眼中,劉邦性情隨意,不受約束,這可是大敗古今之禮教,傷聖王治國治民之道義的行爲啊!

因此,後來劉邦纔會被戚姬的邪媚之言所迷惑,而萌生廢嫡立庶,動搖國本之念,也因此而導致呂雉變成了一個殘暴酷烈的惡婦,嬖妾戚姬被受人彘之刑,幼子趙王劉如意慘飲鴆酒而身亡,如此禍殃骨肉,這都是由於劉邦思慮短淺,獨斷專行造成的,這樣看來,他和市井匹夫也沒什麼兩樣了。

而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學識淵博,智慧超羣,仁義無雙,他的武功足以殄滅世間的所有暴徒,他興起的仁義之師像秋風掃落葉一樣,足以將天下的不義之輩盡數掃清。

世祖劉秀的雄才大略,和瀟灑風度,足以讓當世的豪傑義士五體投地。劉秀不僅有精湛的治國治軍之道,又深通黃老之術的妙理、孔孟之道的真諦,他又頗具純正的仁義之風,這都是古今鮮有,歷世罕見的。

劉秀爲人通達而多識,聰明智慧又懂得,做事慎重而周密,樂善好施,愛惜人才。王莽篡漢的時候,天下九州大亂,四海像鼎中沸騰之水,涌向四方,海內妄自稱帝者不少於六人,自封爲王者不下二十人,然而面對常人難以制勝的強敵,劉秀帶領漢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昆陽一戰而使王莽覆滅。

歷史上曹植與諸葛亮之間發生過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第3張

不計其數的赤眉軍暴徒,無一不成了他的俘虜。彭寵心存異心,處心積慮,最終也被他識破,身首異處。龐萌突然叛變,也沒有猖狂多久,就被他誅殺。隗囂背信棄義,反覆無常,也沒有躲過世祖劉秀的嚴罰,最終斃命。白帝公孫述佔據偏僻的西蜀,一味頑抗大漢一統,最後也被劉秀斬首傳示天下。

當時的竇融完全有實力與劉秀一決高下,卻很快明斷時務,率衆歸順。而起初在隗囂帳下的名將馬援,也因一見劉秀而爲之傾心投誠,並對人說:“劉秀多次與我交談,都是從日暮談到天明,他的才幹和韜略不是常人所能匹敵的,他說話十分誠懇坦白,無所隱瞞,胸襟豁達,氣度恢宏,大概和高祖劉邦不相上下,他的學識淵博,文辭落筆非凡,論辯口才敏銳,處理政務果斷迅捷,平日飲酒娛樂都非常有節制,這是前朝當世都無人能及的!”

劉秀總是通過自身嚴謹機密的謀算,然後再興師動衆,最終都能一戰而定。每次派兵遣將,出征討伐,受命之將只要完全按照劉秀的行事,沒有不克敵制勝,建立赫赫功勳的。而臨陣違令犯旨,自作聰明的,沒有不在戰場上功敗垂成,危及自身的。所以,人們都說:“漢光武帝用兵,決勝於廟堂,計出於其心!”

讀到這裏,諸葛亮對曹植的才情也是相當佩服,年紀輕輕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來,確實是極可深造的大才,諸葛亮《論光武》中寫道:曹子建論我大漢世祖光武皇帝,說他手下的將領比不過高祖時的韓信、周勃,謀臣也不如高祖時的張良、陳平,當世之人談及於此,也都認爲是這樣。

追憶世祖劉秀麾下雲臺二十八將,沒有一個不是忠貞無二,智勇超羣的,然而漢高祖時的張良、陳平名氣爲何遠勝光武帝時的二十八名將呢?這是因爲高祖劉邦性情豁達,疏懶於細瑣繁務,才使得張良、陳平處處顯能,韓信、彭越、周勃等猛將橫行於外。

俗話不也說:“曲突徙薪爲彼人,焦頭爛額爲上客”(平日規勸防火的惹人厭,臨時跑來救火的卻成座上賓),光武帝劉秀天賦過人,就喜歡像張良那樣親自謀劃,像韓信那樣臨陣指揮,因此軍營之中就沒有了他人思考的餘地,六出奇計定天下也無從出自他人的功勞,可劉秀卻還謙虛地說::“這是大家共成王業而已!”

這樣的德義又怎不叫人欽佩折服!劉秀還常把功臣鄧禹比作孔子身邊的愛徒顏回,又說吳漢勇武過人,更讓人不可及的是他的一片忠心!與諸臣議事,又常說馬援和他想的一樣,使人們認爲君臣之間多默契,實際這都是劉秀不居功,爲了拉近與功臣的距離,消除隔閡,故作謙遜,加強凝聚力的高明之處!

歷史上曹植與諸葛亮之間發生過什麼樣的歷史故事? 第4張

可以說,劉秀更喜歡聽取防火的意見,將火災防微杜漸,而高祖劉邦則相反,才使張良、陳平、韓信、周勃成爲了焦頭爛額的救火功臣!(光武策慮深遠,有杜漸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陳、張、韓、周有焦爛之功耳!)

諸葛亮從用人方面,回擊了曹植貶損高祖劉邦性情乖張,不講仁孝禮義的觀點,在肯定世祖劉秀同樣優秀的情況下,大加讚頌了高祖劉邦大膽用人,氣勢更爲磅礴,以至謀臣名將層出不窮,纔開創了四百年大漢江山,而世祖謙恭自抑,天賦異稟,諸將功臣按部就班,同樣使大漢天下中興再起,延綿數百年之久。

說白了,我家世祖各項全能,“冠百王者”(明朝大學者王夫之對漢光武的評價,所有帝王中的冠軍),高祖愛玩任性,但是天命所歸,他不喜歡防火,就愛手提三尺斬蛇劍,玩火再滅火,你們曹家就等着瞧吧,篡漢小丑,跳梁者,雖強必誅!

心機深重的曹操看過諸葛亮的《論光武》之後,也不得不佩服孔明的蓋世文筆,當然也深知這文章背後對他的警示和侮辱,於是便使人足稱五斤雞舌香遠贈西蜀,以表謝意,實則還真是讓孔明緊閉他張威震敵膽、“擾人心神的烏嘴”,還不如痛痛快快來一場“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生死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