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德:漢景帝劉啓第三子,對古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做出巨大貢獻

劉德:漢景帝劉啓第三子,對古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做出巨大貢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德,西漢宗室、藏書家,漢景帝劉啓第二子,廢太子劉榮同母弟,母爲慄姬。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劉德以皇子身份受封河間王,爲王二十六載,始終沒有被捲入政治漩渦,而是將其畢生精力投入了對中國文化古籍的收集與整理,對古文化寶貴遺產的保存和延續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今留傳後世的影響很大的《毛詩》和《左傳》,應是劉德之功績。晚年受到漢武帝猜疑,憂悒成疾。元光五年(前130年)病逝,諡號爲獻。

劉德:漢景帝劉啓第三子,對古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做出巨大貢獻

人物生平

劉德居於咸陽,修學好古,遇事實事求是。喜好儒學,藏書最多,衣著服飾和言行舉止都依仿儒生。山東儒生多附於他。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諡“獻”,又稱河間獻王。他凡從民間得一善書,必好寫以還,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銀玉帛賞賜,以招四方之書。由是有舊書者,多奉奏河間王。故其得書之多,可與漢朝官家藏書相等。所得書皆古文及先秦舊書,價值較高。其學舉六經,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精儒學,山東諸儒多從其遊。

漢承秦制,到漢武帝時,感到光靠嚴厲的法制,沒有德行的教育,國家難以長治久安。於是,依從大儒董仲舒 “獨尊儒術,罷黝百家" 的政治主張,實行忠君愛民的孔孟之道。

劉德:漢景帝劉啓第三子,對古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做出巨大貢獻 第2張

然而 "三代之書" 燔煬殆盡,讀書之人也鳳毛麟角,恢復儒術教育談何容易。這時,河間王劉德應時而起,"於灰盡之餘纂亡散篇卷,僅而復存"。

足跡踏遍魯燕趙魏,尋尋覓覓爲國求書。劉德不畏勞苦,身體力行,凡聞民間有善書者,則親自前去收求出重金購之,並命人重抄一份留與百姓。對不願出讓者,則好言求之,從不採取強制手段,這在當時的統治者來說,是難以做到的。由此劉德賢名遠揚,衆多知識分子和百姓,都不遠千里,攜先祖舊書,前來奉獻, 劉德均給予重用和獎費。所得之書,有《詩》、《左傳》、《周官》、《禮記》等多達幾十種。數量之多,充滿樓閣,據載 "其量可與漢朝" 等。

劉德曾下令修築日華宮,“置客館二十餘區,以待學士”。而劉德自己的奉養沒有超過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