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 屍體爲什麼還能葬在十三陵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 屍體爲什麼還能葬在十三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崇禎和十三陵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崇禎帝自縊於煤山,爲何最後還能葬於明十三陵?

崇禎生前倍受嫌棄,死後卻成爲香餑餑。他死得極慘,披頭散髮,光着一隻腳,吊死在樹上。素衣上用硃砂筆寫着遺書,竟然感動了李自成。

李自成本是懷着一腔憤恨之情攻入紫禁城,見人就殺,宮內屍橫遍野,鮮血淋漓。

宮中遍尋不見崇禎,李自成發出命令:誰能找到崇禎,無論是活人還是屍體,賞銀千兩。

兩天後,崇禎的屍體在煤山上被發現,寫在衣服上的遺書打動了李自成,原來崇禎死前還惦記着老百姓,李自成覺得自己誤會了這位皇帝。

衣前書曰:“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又書一行:“百官俱赴東宮行在。”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 屍體爲什麼還能葬在十三陵

一、被百姓和羣臣嫌棄的崇禎帝

隨着李自成大軍的吶喊聲出現在皇城外,紫禁城內亂成一團。任憑崇禎帝如何聲嘶力竭地呼叫大家組織抵抗,也沒人聽他號令。

只有他的貼身太監王承恩請命帶兵進行抵抗。於是,崇禎帝任命王承恩爲京師提督,掌管京城兵馬。

王承恩清點了一下兵馬,心都涼了,守城兵卒只有6000多名老弱殘兵。而且這些兵卒也無心戀戰,無論王承恩怎麼動員,都無濟於事。

甚至有人打開城門,迎接李自成的部隊入城。

心知大勢已去,崇禎帝讓三個皇子化妝後出逃,卻不幸被李自成逮個正着。

對於後宮七個妃嬪,崇禎帝下令她們自殺殉國,妃嬪們哭哭啼啼,卻又無奈地自赴黃泉。

兩個年幼的公主不想死,崇禎帝拔出隨身的佩劍,一劍刺死了五歲的昭平公主。

當他揮劍砍向十五歲的長平公主時,公主伸臂一擋,一隻手臂被砍斷,她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

崇禎帝不忍心再補上一劍,帶着王承恩匆匆向宮後的煤山跑去。

站在山頂,四面環望,京城殺聲震天,火光熊熊,舉着火把的起義軍像水一樣流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王承恩捧起硃砂筆,崇禎在衣襟上寫下絕筆遺書,隨後命王承恩伺候他奔赴黃泉。

王承恩在一棵歪脖樹上掛上白綾,墊上墊腳石,扶着崇禎站上石頭。兩眼含淚地看着主子將白綾套上脖子。

隨後,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就駕鶴西去。

王承恩連連磕了幾個頭,在旁邊的樹上掛上另一根白綾,追隨崇禎帝而去。

這是1644年3月19日,崇禎帝悲涼地在一位太監的陪伴下死去。臨死前,他曾經想方設法組織抵抗,妄想守住京城,拯救大明代於危難之間。

可是他幾乎被所有人嫌棄,沒有人聽他的號令。無論百姓和官員,有人只想等死,有人倉皇逃命,還有人做了帶路黨......

一代天子落到這樣的地步,實在是讓人嗚呼哀哉。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 屍體爲什麼還能葬在十三陵 第2張

崇禎帝原以爲那些覬覦大明江山的反賊們會將他碎屍萬段,可是他沒想到的是,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多爾袞,對他的遺體都是畢恭畢敬,還將他葬入了祖墳十三陵。

二、沒有格局的李自成怎樣對待崇禎帝?

李自成看了崇禎帝的遺書後,略有動容。他讓起義軍將崇禎帝的屍體用兩扇門板擡了出來,和皇后的屍體一起停在東華門外。

東華門外搭建起了一個簡陋的靈棚,允許明代官員和百姓祭拜。

李自成這樣做的目的是:正式宣告天下,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已經自縊死去,明代已亡。自己非常仁慈,善待了他的遺體。

崇禎帝的屍體安放在一口薄皮柳木棺材內,在外面停放了三天。

很多明代官員路過此地,“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

李自成爲崇禎葬禮定下“帝禮葬,王禮祭”的規格。

既然要用皇帝的禮儀進行安葬,首先就要確定皇陵的位置。

可是,崇禎帝生前並未來得及爲自己修建陵墓。到底把他葬在哪裏成了一個難題。

重新選擇地址,開挖皇陵需要大筆的錢財、大量的人力、漫長的時間,顯然非常不現實。

李自成將明代舊臣召集起來,讓他們出主意。有人提議,崇禎帝的寵妃田貴妃前幾年去世,葬於明十三陵,田貴妃當時很得寵,陵寢規格並不寒酸,可以讓崇禎帝和她擠在一處湊合一下。

李自成立即同意了這個建議,可是當他打開崇禎帝的小金庫時,竟然驚訝地發現裏面幾乎空空如也。而他也不捨得將四處搜刮的錢財拿出來爲崇禎帝舉行奢侈的葬禮。

因此,“帝禮葬”也就成了一個空喊的口號,錢不是萬能的,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於是李自成靈機一動,反正當時的各級官府還是明代舊部,你們自己想辦法安葬自己的舊主吧。

層層安排下去,安葬崇禎帝的任務落在了昌平州吏趙一桂身上。

上司們都說,要給崇禎帝一個體面的葬禮。可是卻沒有人掏出銀子來。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 屍體爲什麼還能葬在十三陵 第3張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趙一桂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號召大家募捐,東拼西湊籌集到233兩銀子。

可是這233兩銀子再精打細算,也只能勉強應付打開田貴妃墓地和重新封閉的費用。

趙一桂再也沒有多餘的錢爲崇禎置辦一副好棺材和包裹棺材的槨木。

最後,大家只好七手八腳地將田貴妃的棺材從槨中倒出來,將崇禎的棺材放進槨中。

就這樣,崇禎棺槨在中間,兩邊分別是田貴妃和周皇后的棺,三個人擠在一處下了葬。

可是,田貴妃的墓地被封閉後。看着光禿禿的墓地,衆人感覺到實在太過寒酸了點兒。於是在場衆人湊了五兩銀子,在崇禎的陵寢外包了一圈磚。

明代諸多舊臣已經歸降了李自成,看到舊主子葬得如此寒酸,心也漸漸涼了。李自成說得好聽,做得如此難堪,以後怎麼可能好好地對待他們這些舊臣呢?

雖說崇禎國庫空虛,可是李自成起義過程中,搜刮了不少官員的財產,一毛不拔實在有點過分。再看看李自成在紫禁城內花天酒地,大家不由得心裏暗罵:這是個多麼沒有格局的土鱉!

李自成只在紫禁城享受了42天,就被多爾袞帶來的清軍打得倉皇而逃。

三、工具人崇禎終於發揮了作用

多爾袞帶着清軍衝進紫禁城,高呼:“滅流寇,安天下,爲君父報仇!”

流寇當然指的就是李自成,君父就是崇禎帝。既然口號響亮地喊了出來,流寇也溜之大吉,多爾袞進入北京後最重要的事就是安葬崇禎帝。

爲了擺出善待明代宗室的態度,讓自己的統治更爲合理和正統,多爾袞給了崇禎帝所有皇帝死去該有的禮遇。

首先,清政府爲崇禎帝后陵墓命名爲“思陵”。接着,計劃按照皇帝制式重新改葬崇禎帝后的陵墓,不僅準備了很多隨葬品放入陵墓,還要修建宏偉的地面宮殿。

可是,實際實行起來,改建皇帝陵還是遇到很多困難。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 屍體爲什麼還能葬在十三陵 第4張

最大的一個問題還是缺錢,後來清政府從財政拿出建陵所需的大部分錢,平西王吳三桂又捐銀千兩,才解決了資金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清政府負責修陵的官員因爲擔心有人告發他們心向大明,因此不敢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只能拖拖拉拉。

順治帝特地爲建陵一事多次發出指示,在他的催促下,思陵得以全部完成。

順治皇帝覽奏硃批:“思陵作速經營,已奉有旨,該監何得玩泄?冉維肇等姑且不究,著即刻期赴工,先開隧道,其餘俟來春報竣。如再延諉,定行重治。”

當時,滿清剛剛入關,反對滿人統治中原的漢族人非常多。安葬崇禎帝的這一行爲,迷惑了不少反對人士,認爲滿清政府是會善待漢人的。

可是,他們完全是被表象矇蔽了。

滿清政府在大肆宣揚厚葬崇禎帝,善待明代宗室的同時,也在四處尋找明代宗室子弟,斬盡殺絕。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 屍體爲什麼還能葬在十三陵 第5張

崇禎帝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在李自成進入紫禁城時,曾試圖化妝逃走,卻被李自成俘獲。

當清軍在山海關大勝李自成後,李自成就將三個皇子放走,讓他們自謀生路。

太子朱慈烺在外躲藏多日後,看到滿清厚葬了自己的父親,還將斷了一臂的太平公主供養起來,還讓她嫁了人,生活看上去富足平靜。

於是,朱慈烺找到長平公主,兩人抱頭痛哭。清政府卻派人抓了他,非要說他是假冒太子,將他殺害。

永王朱慈炤一直隱姓埋名,75歲的時候被清政府發現,滿門抄斬。

對於已經死去的崇禎遺體和身爲女人的太平公主,清政府不吝嗇展現自己的仁慈,爲自己帶上了僞善的面具。

而對於活生生的皇子,清政府心狠手辣,毫不留情。

這就是政治上的制衡之術,拉攏和打壓,一手硬,一手軟。用軟的一面矇蔽世人,而用硬的一面消除所有政權的隱患。

崇禎帝在清政府統治時期真正發揮了工具人的作用。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 屍體爲什麼還能葬在十三陵 第6張

四、結束語

崇禎帝死後,依然爲清政府的統治和政權穩定發揮了作用。這也是他能夠得以與老祖宗們一起葬於明十三陵的最大原因。

由於清政府撥付的資金有限,崇禎帝陵墓中的隨葬品並不珍貴。無法引起盜墓賊的覬覦。再加上明代算是漢人正統,滿清過後,地宮也安然地度過了民國的混亂時期。

不過,地下陵墓雖然並未被盜掘,地面的宮殿卻遭受了軍閥混戰,日本人、盜墓賊、國民黨大軍的多重蹂躪,及至現在,思陵只留有古陵殘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