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袁紹當初膽敢頂撞董卓 董卓爲什麼沒有殺他

袁紹當初膽敢頂撞董卓 董卓爲什麼沒有殺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極度殘暴,袁紹當場頂撞,爲何董卓並沒有殺他?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漢宮大亂,董卓入主洛陽,結束了士族與宦官長期鬥爭。

董卓掌權,也引發大量士族的不滿,比如曾經支持何進的曹操與袁紹,他們倆人就堅決反對董卓干政,可是反對歸反對,畢竟倆人實力太弱,沒辦法與董卓抗衡,自然也干涉不了董卓廢立皇帝的事情。

就在董卓迎皇帝回宮不久,原本的皇帝被廢掉,漢獻帝被扶持上位,這件事徹底觸怒了袁紹,他公然在堂上與董卓對噴,董卓甚至都威脅要殺他,可袁紹絲毫不怵他,在堂上與董卓鬧翻之後立即離開了洛陽。

袁紹出走是董卓的一大敗筆,給自己培養了大患,袁紹隨後組織起軍隊討伐董卓,這也標誌着漢末羣雄紛爭正式開始。

袁紹當初膽敢頂撞董卓 董卓爲什麼沒有殺他

董卓這個人不是個善茬,他與手下的西涼軍異常悍勇,但也非常殘暴,他們在洛陽等地胡作非爲,董卓更是隨後就殺掉了所有在洛陽的袁氏族人,他們倆人算是結下了世仇。

董卓這麼殘暴的性格,居然一開始沒有殺掉袁紹,即便是袁紹離開洛陽,他也打消了要通緝袁紹的念頭,反而給袁紹加官進爵,給他外放了一個美差。

這麼做實在是有些奇怪。在董卓剛剛入主洛陽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些什麼?讓他不敢動袁紹一根汗毛?

袁氏的力量

袁紹成爲漢末最強大的軍閥,他還真不是光靠着自己的能力,他背後的袁氏家族,可以說是漢末的第一望族,這點董卓當初想抓袁紹的時候,就有人給他提出來了,《三國志》就記載:

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

汝南袁氏是東漢時期崛起的望族,所謂的士族,是以儒經易學爲主,研習這些東西代代相傳。漢朝以察舉製爲主選官,更是確定了儒家的地位,春秋戰國所殘留下來的舊貴族漸漸消亡,而新貴族就是這些以易經傳家的士族。

天下做官的人,大部分都是儒學門人,袁氏家族在東漢時期人才輩出,代代都有人能做到高位。

到了漢末,他們家族中像袁隗、袁逢兄弟倆人同爲三公。

袁紹當初膽敢頂撞董卓 董卓爲什麼沒有殺他 第2張

在士族的黨羣中,袁氏無疑是領袖,袁家最厲害的還是門生故吏遍天下,兩漢是非常注重人情關係的,察舉制中那個負責推薦你的官員,地位可能比父母還要高,袁氏在朝中有着極大的政治能量,他們可以推薦大小官員在各地任職。

漢末朝廷控制力越來越弱,各地官員基本就把自己的長官當做是主公。

袁氏在海內的威望很高,袁紹因爲家族的緣故,所結交的人都是當世的人傑。等袁紹起兵之後,他們家族的影響就開始顯露出來,韓馥這些地方高官,都是他們家的舊員,幾乎都選擇了支持投奔袁紹,他的勢力就能快速發展起來。

董卓是邊陲地區出身的人,他雖然是靠着軍功起家,但他對這些士族是非常忌憚的,不敢隨意與袁氏翻臉。

袁紹當初膽敢頂撞董卓 董卓爲什麼沒有殺他 第3張

他對袁紹的處理明顯是在拉攏袁氏,袁紹出去就被任命爲渤海太守,還順利封侯,渤海郡可是冀州的好地方,在這裏做太守實在很舒服,渤海一郡人口就超過100萬。

袁紹後來也是靠着這裏起家的,他原本並非是家族的嫡子,雖然被過繼給了叔父,還受到袁隗等家主的喜愛,但他還不能得到家族的全力支持,弟弟袁術號召力同樣很大。

可袁紹還有一個大的優勢,那就是他誅滅宦官,得到天下人的認可,他公開與董卓決裂,維護了漢室正統,這些都讓袁紹獲得大量威望,從他離京這一刻開始,他就已經是袁氏家族實際的領袖了。

董卓的野心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董卓都有着一個巨大的誤解,董卓確實是殘暴不仁的傢伙,但他一開始還真不是這樣的人。

董卓殘殺了袁氏家族,也是在袁紹等人起兵之後,一開始董卓入主洛陽,他的實力還沒有那麼強大,可他見到何進被殺,自己就有了別的想法。

董卓兼併了何進、丁原等人的部隊,基本掌握了洛陽的軍力,然而董卓在朝中沒有威望,他更不是關東士族出身的人,反而是深受士族鄙夷的西涼蠻子。

他並不是一個傻子,明白自己入京之後,要想掌權就必須要得到士族的支持,所以董卓最初是積極討好,甚至到了跪舔士族的地步。

比如他率先爲黨錮之禍受害的士族平反,隨他入京的這些手下一個都沒有被他提拔,反而是朝中各個士族官員獲得提拔,像袁紹這種外放到地方擔任美差的人也有不少。

更有甚者,董卓廢立皇帝都是得到朝中士族認可的,袁隗就與他合作,還是袁隗親自把皇帝給扶下去的。

董卓試圖掌握朝中大權,他不斷結好士族,這樣才能讓他贏得更大的權勢。後來董卓殘殺士族,是因爲他實在不能忍受這些人一面接受他的封官,一面又起兵來討伐他,他與士族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

可袁紹與他鬧翻的時候,正好是董卓需要得到士族支持的時期,此時的董卓不可能對袁氏下手,那可是他重點巴結的對象,關東士族的領袖。

而且殺掉袁紹,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當時袁氏的老大是袁隗,此人都已經同意他廢立的舉動,等於袁氏已經站在自己這邊,一個袁紹站出來反對也代表不了什麼,他對董卓已經不構成威脅了。

袁紹當初膽敢頂撞董卓 董卓爲什麼沒有殺他 第4張

名望爲重

董卓非常清楚,自己外藩入京,已經引發天下人的猜忌,現在天下人都看着董卓的舉動,看看他是不是那個能安定漢室的人。董卓肯定要考慮自己的名望,他試圖打造一個好的形象,這樣才能繼續拉攏人心。

董卓起家是靠着在西部的戰爭,他在朝中德行不夠,而漢末關東關西兩個地區對立嚴重,西部士人經常受到歧視,董卓也希望能改變這個形象。

他殺掉袁紹,比他放走袁紹損失要更大。而且袁紹這麼做,也是與董卓之間演了一齣戲,袁紹肯定是不滿董卓干政,但袁紹是留有餘地的演戲。

演義裏面袁紹表現得更剛,直接就抽出刀威脅董卓,還放言“我劍未嘗不利。”要真是這樣,袁紹肯定就會被董卓殺掉了,實際上袁紹只是站出來反對董卓廢立,他公開頂撞董卓,《後漢書》寫道:

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

袁紹的態度就顯得有些微妙,他雖然頂撞董卓,但他離開的時候還作揖。因此他並沒有與董卓鬧得太僵,只是自己與董卓不和離開洛陽。

袁紹這麼做明顯就是投機,董卓入京他有極大的責任,他誅殺了全部宦官,希望能借機掌握大權,代替何進的位置。

可他沒想到,董卓突然出現,打亂了他的計劃,其實袁紹最初還是有機會奪權的,董卓進來帶的兵馬並不多,京師還有可用的兵馬。

袁紹就展現出他性格缺陷的一面,他太過猶豫,拒絕了鮑信的提議,放棄了整軍反擊的機會,等他再想反擊,董卓已經掌握京師兵馬。

袁紹見自己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心裏當然不平衡,他與董卓的對立,就是利益分贓不均。

袁紹當堂表態與董卓劃清界限,他卻是自己離開,沒有勸其他袁氏族人離開,可見袁紹就是爲了演戲,爲自己贏得聲望,他難道不了解這麼做的結果嗎?

袁紹當初膽敢頂撞董卓 董卓爲什麼沒有殺他 第5張

後來他更是不顧袁家的安危起兵,袁紹是有野心的人,只是他一開始沒有表露出來,也沒有掌軍與董卓交戰,董卓就低估了袁紹的野心。

實際上袁紹公然出走,爲自己贏得名望,董卓卻認爲袁紹再怎麼無禮,他的家人很多都在自己的手上,袁紹出去也不敢有什麼舉動。

誰能想到袁紹居然敢主動起兵,他坑死了自己一族,卻爲自己贏得了打天下的資本,他之前的表演贏得天下人的稱讚,他們家族大部分都死在董卓手裏,更是爲袁紹賺足了同情分。《後漢書》寫道:

是時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家禍,人思爲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爲名。

董卓希望展現自己籠絡士族的一面,袁紹卻需要展現他不畏強權的一面,他們倆在堂上雖然沒有提前商量,但卻都通過默契的表演,爲自己贏得了名望。

袁紹當初膽敢頂撞董卓 董卓爲什麼沒有殺他 第6張

小結:董卓與西涼軍並不能真正掌握朝政,因此他們需要向士族示好,拉攏袁氏就是一個重要手段。董卓此人雖然有一定的政治頭腦,但他缺乏識人之術,沒有看出來袁紹,曹操這些人的野心。

當然,董卓的問題不是殺一個袁紹就能解決的,他廢立皇帝后,幾乎所有自己任命的官員都開始反對自己的做法,提起底西涼地區的人來負責朝政,是無法得到士族的認可。

董卓一直希望能改變這種局面,爲此他放出了不少禍害,也給自己的失敗埋下伏筆,可地域歧視在那個年代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即便他殺了一個袁紹,也會有千千萬萬與袁紹一樣的人出來反對他。

參考資料《後漢書》《三國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