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代名臣,陳廷敬爲什麼不參與朝臣之間的爭鬥?

清代名臣,陳廷敬爲什麼不參與朝臣之間的爭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陳廷敬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康熙年間名臣輩出,那時候的官場關係十分複雜,幾乎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但陳廷敬爲官卻善始善終,他爲官幾乎貫穿了康熙王朝的全過程。在風雲變幻的政壇,陳廷敬是一顆官場上的長春樹,死後猶獲殊榮,被康熙帝讚揚爲“寬大老成,幾近完人”。那他爲什麼能夠做到一身正氣,不參與朝臣間的爭鬥呢?

清代名臣,陳廷敬爲什麼不參與朝臣之間的爭鬥?

首先,縱觀歷史,有很多朝代因爲黨爭而逐漸走向衰弱,最終滅亡。

唐朝的“牛李黨爭”、北宋的“君子黨爭”、明朝“東林黨”與“閹黨”之間的爭鬥,以及清朝“明珠索額圖黨爭”,這些都是歷史上影響比較大的“黨爭”。在這些黨爭的背後,與很多朝廷中的重要官員都有很大的利益關聯,他們難免都會牽扯其中。

但陳廷敬卻是官場中的一股清流,他從不參與任何朝臣之間的爭鬥,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過,這些黨爭的結果也證明了陳廷敬的選擇是正確的。

康熙年間,明珠與索額圖之間的爭鬥也是十分出名的,他們利用皇帝的信任招攬大全,在朝廷中拉幫結派,可最終的結果呢?明珠被革職,索額圖被處死。

清代名臣,陳廷敬爲什麼不參與朝臣之間的爭鬥? 第2張

由此可見,參與到黨爭其中並不會有什麼好結果,那爲什麼還要鋌而走險呢?可能在陳廷敬心中,他也早已料到了這樣的結局所以纔不參與這種“不利己”的爭鬥,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

其次,這與陳廷敬本身的性情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官場裏,很多人都會經受不住利益的誘惑,從而做一些有違“君子不黨”的事。但陳廷敬一生爲官清廉,深受康熙皇帝的重用。

陳廷敬出身名門世家,飽讀詩書。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在他身上有種不同與其他人的官場氣息。他19歲考中進士,22歲成爲翰林院的學士,39歲已是康熙皇帝的老師。他熱愛文學,擅長寫詩作賦。陳廷敬爲官盡職盡責,極具政治智慧。陳廷敬手下其實有很多弟子,如果他想玩弄權術的話,肯定也可以在官場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但他卻從來沒有這樣的野心,他只爲君想,只爲天下百姓着想。從而這也避免了很多的政治風險,也爲自己在康熙帝的心中樹立了一個幾近完美的角色。

清代名臣,陳廷敬爲什麼不參與朝臣之間的爭鬥? 第3張

“清官多酷,他是清官,卻宅心仁厚;好官多庸,他是好官,卻精明能幹;能官多專,他是能官,卻從善如流;德官多懦,他是德官,卻不乏鐵腕。”

這是後人對他的一段評價,從這段話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他的政治智慧。

在陳廷敬的爲官生涯中,他一步一個腳印,從文淵閣大學士到吏部尚書,仕途坦蕩。他勤勤懇懇,不爭不搶,忠心不二,深得聖心。也正是做到如此,才能讓他最終保全了自己,從而在政治風雲中獨善其身。

《清史稿》中記載,陳廷敬去世後,康熙皇帝深惜之,親筆爲他寫下了輓詩:

“世傳詩賦重,名在獨遺榮。去歲傷元輔,連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勵,國典玉衡平。儒雅空階嘆,長嗟光潤生。”

在清朝很少有朝臣能夠像他一樣得到皇帝如此眷顧。這除了與他的政治智慧有關外,也與他的爲人有很大的關係。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做那顆官場上的長春樹,屹立於政壇之上而不倒。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