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的最後贏家司馬氏,最終是如何玩死自己的?

三國的最後贏家司馬氏,最終是如何玩死自己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的最後贏家司馬氏,最終是如何玩死自己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浪花淘盡英雄的三國時代,司馬氏無疑是最大的贏家,憑藉過人的隱忍和佈局,先篡曹魏,再滅吳、蜀,熬死一干英雄豪傑,打垮許多無名之輩,最終開創了"三家歸晉"的偉業,其膽大心黑的本領,可謂赫赫有名。

然而,自打頭上頂着一掛算盤珠子起,司馬氏卻迅速跌落神壇,立國僅數十年時間,竟被胡人打得跪地求饒,在中原沒有了立錐之地,最後逃奔江左,苟延殘喘,不但家族聲名狼藉,還連累中原大地飽受"五胡亂華"之苦,簡直丟盡了大一統王朝的臉。

不過,司馬氏這種爛泥糊不上牆的形象,卻也並非能力問題,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局面,歸根結底還是源自一場內部傾軋的"自爆"行爲,即——八王之亂。

說起"八王之亂",就不得不提一下西晉立國之初的形勢。

當時,門閥士族遍佈朝堂,影響力巨大,哪怕皇帝也要禮讓三分,有鑑於此,晉武帝司馬炎便大封同室宗親爲王,並出鎮地方掌握軍隊,藉以抵消士族影響,鞏固皇權。當然,司馬炎此舉還有另一大深層緣故,自己能夠篡奪曹魏政權,很大原因就是曹魏宗室薄弱,致使有機可乘,這種教訓司馬炎刻骨銘心,絕不想再出現一次。

但若只是分封諸王,倒不見得一定會釀成大禍,然而,司馬炎選定的接班人卻是司馬衷,這就是嫌國家太安定團結了。

所謂"何不食肉糜?"即得知饑民凍餓而死之後,司馬衷由衷發出的疑惑。作爲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蠢才,讓這廝去和老奸巨猾的士族、桀驁不馴的藩王打交道,朝政不亂,簡直沒天理。

於是,稍有政治野心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晉惠帝司馬衷,及其屁股底下閃閃發亮的椅子。

最先動手的是一個女人——皇后賈南風。

三國的最後贏家司馬氏,最終是如何玩死自己的?

見老公其蠢無比,這位"醜而短黑"的皇后,頓時起了指點江山的興趣。爲順利奪權,先是密令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領兵進京,剷除託孤重臣楊駿,隨後,利用二王之間分贓不勻,反手借司馬瑋除掉司馬亮,繼而,又以擅殺司馬亮爲由,一招釜底抽薪處死了司馬瑋。

如此精彩的"一石三鳥"之計,使得賈南風如願掌控了朝政,不過,人一旦大權在握,智商就容易萎縮。不久,賈南風又看太子不順眼,覺得十分作嘔,便設計廢掉太子,打算重起爐竈。於是,朝堂上徹底炸開了鍋,躲在暗處的厚黑人士大喜,紛紛跳將出來渾水摸魚。

其中,最爲活躍的當屬趙王司馬倫。

作爲頂級馬屁高手,司馬倫認爲時不我待,立即勸賈南風早日除掉太子,以免夜長夢多。智商已然下線的賈南風沒有多想,依計而行,這位被司馬炎寄予厚望的皇太孫,就此一命嗚呼。

得知太子已死,司馬倫非常興奮,當即調轉馬頭,祭出一杆"爲太子復仇"的大旗,率亂軍衝入宮中,將賈南風一黨碾成了碎渣。可憐"詭計大師"賈南風,到頭來竟栽在一招稀鬆平常的"黃雀在後"手裏,真正是身敗名裂,不勝唏噓。

當然,接下來,就是司馬倫的表演時間了。

比起賈南風,司馬倫明顯有更高的追求,別看這廝平時貪財好色、極端猥瑣,一旦動起搶班奪權的心思來,那可是一點不拖泥帶水。

掌握朝政幾個月後,司馬倫露出了猙獰面目,在狗頭軍師孫秀的策劃下,竟直接廢黜了惠帝司馬衷,堂而皇之的頂起了一掛算盤珠子。而比較搞笑的是,由於濫封官員,官帽上的貂尾數量不夠,這廝靈機一動,大大咧咧地把狗尾拿來充數,總算才矇混過關。

可見,司馬倫不但破壞了遊戲規則,水平還如此低下,這要是不捱揍,就真的見鬼了。

很快,司馬倫稱帝的消息傳開,幾位手握重兵的藩王登時暴跳如雷:"我們在外打仗,你小子卻在家篡位,就算篡也輪不到你。"於是,鎮守許昌的齊王司馬冏、鎮守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以及鎮守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三人,聯合起兵討伐司馬倫。

按理說,司馬倫手握精銳的中央軍,本該有的一拼,但無奈實在不是打仗的料,很快被三王打得崩潰,兵敗如山倒。而中央軍一團滅,司馬倫就只有等死的份了。

於是,三王進京,司馬倫被賜死,惠帝司馬衷復位,權力遊戲迎來新玩家。

經過商議,齊王司馬冏留在朝中主持大局,其餘二王各回各家,局勢暫時緩和。不過,好景不長,司馬冏也是一大粗人,平日裏除沉湎酒色以外,就是目中無人,居功自傲,到最後,還打起了惠帝接班人的主意,這讓本就不甘心的司馬顒和司馬穎找到藉口。隨即,二王再度起兵,目標直指昔日兄弟司馬冏。

但大軍尚未出發,遠在洛陽的司馬冏卻被人幹掉了,原因很簡單,司馬家總算出了個英才。

當收到二王的討伐檄文後,爲以防萬一,司馬冏決定先行除掉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遂令部下暗中偷襲。不料司馬乂太過剛猛,反手就是一招擒賊先擒王,率一百多號人關閉宮門,直衝司馬冏的府邸,雙方大戰一天一夜,司馬冏慘敗,被活捉後斬首暴屍,就此垮臺。

然而,司馬乂的上臺,並沒有讓司馬顒和司馬穎退兵,這兩位兄弟得知司馬冏的死訊後,面面相覷,哥們如此大張旗鼓,難道又白乾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連司馬乂也照打不誤。於是,片刻停歇之後,混戰繼續。

直到在戰場上碰面,二王才領教了司馬乂的厲害,雙方大戰幾個月之久,佔有絕對優勢的二王竟折損了數萬兵馬,而司馬乂除了缺糧以外,士氣高昂,城池固若金湯。

樣子戰事要耗下去了,但一個人卻不這樣想——東海王司馬越。

見二王軍隊勢大,洛陽城中又缺糧,司馬越認爲必定失敗,便想出一個納投名狀的招數自保,趁亂在夜間發動兵變,將司馬乂抓起來上交給了司馬顒的部將張方,這位晉室難得的英才就此隕落,活活被烤死。

接下來,權力格局再次洗牌,司馬穎實力最強、功勞最大,順利執掌朝政,司馬顒和司馬越因爲表現突出,理所當然成爲"鐵三角"的另外兩極。

不過,走到現在,司馬穎是不會傻乎乎留在洛陽的,爲實現利益最大化,當即定下"向曹丞相學習"的方針。具體而言,就是先加封自己爲皇太弟(皇位繼承人),然後率軍回到老巢鄴城,一邊招兵買馬,積蓄實力,一邊遙控朝政,坐等惠帝司馬衷暴斃而亡。

這個安排無疑十分穩妥,但司馬穎卻棋差一着,忽視了司馬越的野心。

作爲唯一一個留在洛陽的"鐵三角"人物,看着白癡一般的惠帝司馬衷,司馬越暗自下定決心,大吼一聲:"屬於我的時代,終於來臨!"於是,立即以欺君罔上爲名,廣發檄文,召集了近十萬軍隊,攜帶惠帝一起浩浩蕩蕩開赴鄴城,討伐司馬穎。

排場如此之大,雙方免不了惡戰一場,兩軍在蕩陰相遇,結果卻目瞪口呆。司馬越一戰便全軍覆沒,自己灰頭土臉逃回老家不說,連惠帝也身中三箭,被司馬穎搶走,可謂丟人現眼之極。

按照慣例,打了敗仗就該安心等死了,但司馬越終究逃過了一刀,因爲他有一個好弟弟。

哥哥吃虧,時任幷州刺史的司馬騰坐不住了,馬上與安北將軍王浚合謀討伐司馬穎,爲增加勝算,二人不惜引鮮卑、烏桓等部族軍隊參戰,而這也開了少數民族勢力介入內戰的先河。

當然,鮮卑等部族軍隊的戰鬥力的確強勁,一頓王八拳下來,司馬穎被打得擡不起頭。於是,危急時刻,這廝也動起"請外援"的心思,隨即命匈奴人劉淵回到故土,招募族人。然而,這位後來"五胡亂華"時期的盟主,一回去便稱號自立,大錯就此鑄成。

援軍等不來,打又打不過,司馬穎的部隊旋即崩潰,無奈之下,只得率數十名騎兵帶着惠帝司馬衷逃回洛陽。但所謂破鼓萬人捶,見司馬穎輸光了底褲,在洛陽的司馬顒部將張方沒有客氣,很快將其與惠帝一同扣押,隨後帶回長安,變作傀儡,不可一世的司馬穎徹底歇菜。

仗打到這個份上,形勢逐漸明瞭,挾持惠帝、佔據長安的司馬顒成爲西邊老大,而靠着幾位小弟支持,重新振作起來的司馬越,成爲事實上的東方霸主。由此,二人之間的決戰不可避免。

不過,這場決戰卻很不精彩,幾乎呈現出一邊倒的吊打態勢。

簡而言之,就是司馬越以張方挾持惠帝爲由,號召羣雄討伐司馬顒,繼而,手底下的漢、鮮卑、烏桓聯軍向長安進發,一路上所向披靡。於是,司馬顒驚恐萬分,手底下十數萬"西北軍"死傷大半,紛紛作鳥獸散,聯軍趁勢攻入長安,取得最後勝利。

緊接着,司馬越又抽空做了如下掃尾工作——勒死司馬穎,掐死司馬顒,毒死惠帝司馬衷。

至此,歷時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終於落下帷幕,東海王司馬越笑到了最後。

然而,當司馬越滿心歡喜地審視手中的江山時,卻無論如何笑不出來,反倒冷汗直流,因爲,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

長期的混戰,致使晉軍主力消耗殆盡,各地民不聊生,而盜賊橫行之下,叛亂勢力也相繼迭起,更有甚者,匈奴人劉淵早已虎視眈眈,在北方不斷蠶食,這讓本就依仗鮮卑人軍力的司馬越束手無策,戰戰兢兢。

但勝利者是要負責任的,永嘉五年(311年),司馬越以討伐劉淵大將石勒爲名,率拼湊的十餘萬主力向東進發,行至項城,憂懼而死。石勒聞訊,立即出擊,將隨軍的王公大臣及所有兵士一個不留,斬殺乾淨,司馬越已死,挫骨揚灰,西晉最後一支正規軍,就此覆滅。

於是,烏雲蔽天,風雨欲來,"五胡亂華"的序幕,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