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登基稱帝后 武則天爲什麼會選擇周作爲國號

武則天登基稱帝后 武則天爲什麼會選擇周作爲國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武則天國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女皇武則天爲何選擇“周”爲國號?

按照各種歷史紀念表的普遍說法,唐代從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享國289年,但是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爲從公元690年的九月到公元705年的二月,皇帝姓武不姓李,國號是“周”不是“唐”,皇帝姓氏的改變,從客觀上來說就是改朝換代。唐代這樣的情形與漢朝極爲相似,漢朝在漫長的歲月中夾雜了一個十五年的新朝,唐代同樣夾雜了一個十五年的周朝,新朝以外戚權臣王莽而始終,周朝以強勢皇后武曌[zhào]而始終。但王莽和武曌的結局卻完全相反,王莽是以亂臣賊子的身份被貶入列傳,而武曌則是以皇帝的身份被寫入了本紀。

武則天登基稱帝后 武則天爲什麼會選擇周作爲國號

武曌作爲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奮鬥,終於奪得了天下,成爲了我國曆史上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掌握國家命運的女性皇帝。在那個男權至上的帝制時代,武曌以女性的身份成爲了一個強大王朝的命運主宰者,因此而被世人所熟知。然而她所建立的周朝,在經過短短的十五年之後,卻被她親手終結,而她自己最後沒有以“則天大聖皇帝”的身份入葬,而是以“則天大聖皇后”的身份,與丈夫李治合葬於乾陵。

武曌的傳奇人生

武則天長的是天庭飽滿、前額方正、下巴寬厚、眉清目媚,這樣的長相是很適合唐代時期的審美標準,據說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就是她出資,令人按照自己的容貌雕刻而成的。武則天的人生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十四歲入宮做了11年的才人,然後出宮做了4年的尼姑,30歲再次入宮,先後做了3年的昭儀、28年的皇后、7年的皇太后、15年的皇帝以及不到一年的皇太后。她先後嫁過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這兩位父子皇帝,她也撫養出了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這兩位兄弟皇帝。

武則天登基稱帝后 武則天爲什麼會選擇周作爲國號 第2張

作爲女人武則天的性格十分剛烈,她的手段殘忍冷酷,她以鐵鞭、鐵錘、匕首來對付唐太宗難以馴服的烈馬,也以這種方式來清除她攀升道路上的種種障礙。面對自己的情敵,她斬斷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手腳,並將她們放在酒甕當中,對待自己的家人,她毒殺了自己的親姐姐韓國夫人、親外甥女魏國夫人,甚至自己的長子李弘、二子李賢也難以倖免。只要能達到自己向上攀升的目的,任何妨礙她的人都會被她無情地清除,哪怕面對自己的親兒子也毫不手軟。

建立周朝之後,武則天大開告密之門,大肆任用酷吏,誅殺、貶斥唐代的重臣和李唐的宗室,可以說武則天是得位不以其道,殺人心狠手辣。但是她的歷史功勳卻彪炳史冊,她採用了重視農桑、輕徭薄稅的休養生息的國策,她還發展了科舉制度,首創了殿試、初創了武舉,爲防止作弊而採取的糊名制度也是從她這裏開始的。雖然武則天重用小人和酷吏,但這些人只不過是維繫她統治地位的耳目和爪牙,她以君子來治國,以能成來經世,用合適的人辦合適的事,表現出了武則天高超的馭人之術。

在她掌控大唐帝國的半個多世紀中,她的所作所爲都表現出了她積極進取的統治之道,所以唐代在武則天之前有貞觀之治,武則天之後有開元盛世,她的這半個多世紀爲唐代的繁榮和強大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這樣的武則天讓人又愛又恨,今天陝西乾陵前那聳立的無字豐碑,據說就是按照武則天的遺言所立的,它所代表的含義衆說紛紜,但它留給世人的是對武則天一生的無盡的思考。

武則天登基稱帝后 武則天爲什麼會選擇周作爲國號 第3張

定國號爲“周”的背後,隱藏着武則天濃厚的名號情結

武則天原名武照,在她登基之前她爲自己的名字造了一個新字“曌”,這個她新造的字的含義是日月當空。不僅如此,她還對更改年號情有獨鍾,武則天在位的15年裏,產生了14個年號,經常是一年一改年號,甚至有時候是一年三改。武則天的這些舉動顯示了她具有濃厚的名號情結,登上皇位之後的武則天,她的名號情結驅使她要將“唐”國號加以修改,而她最後選擇了“周”這個國號也是頗有深意。

武則天原籍是山西文水縣人,公元625年出生在長安,她的父親武士彠原本是一個木材商人,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武士彠曾資助過李淵,唐代建立之後,武士彠就成爲了開國功臣,後來被封爲應國公。對於這個曾資助過自己的木材商人,李淵還是比較關心的,曾做媒幫助武士彠娶了隋朝宗室宰相楊達的女兒爲妻,之後楊氏爲武士彠生下了三個女兒,武曌就是二女兒。

自魏晉之後直到初唐時期,等級森嚴的門閥觀念深入人心,在那些舊貴族眼裏,武士彠這個木材商人起家的新權貴只不過是一個暴發戶,文水武氏這樣的出身是很差的,沒有什麼社會地位。這種情況到後來有了改變,在公元659年也就是武曌做皇后的第四年,朝廷新修的《姓氏錄》中,武曌的父族列在九等姓氏的第一等,武氏成爲了天下最高貴姓氏中的一員。究其原因是因爲武曌爲武氏家族找了一個好祖宗,使得武氏家族有了顯貴的家世和悠久的淵源。

武曌找的這個祖宗就是周平王姬宜臼的小兒子,相傳周平王少子出生的時候,他的手掌上有一個“武”字樣的紋路,於是就以武爲氏了。這樣一來武氏就是出自姬姓了,也就是說武氏就是姬姓,只不過在周平王少子的時候改姓武了。姬姓是夏、商、周時期周朝的國姓,武曌的父族追根溯源出自於姬姓,也就是說武曌的父族乃是周天子的苗裔,所以武曌當了皇后之後追封她的父親武士彠爲“周國公”,最後追封爲“周忠孝太皇”。

武則天登基稱帝后 武則天爲什麼會選擇周作爲國號 第4張

在唐代人眼裏,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只有周朝和漢朝,唐代人認爲“周用王道,教化一人而人從;漢雜霸道,刑政嚴而俗僞”,這兩個朝代相比較的話還是周朝更適合唐代人心中的盛世。武曌在正式建立新的王朝之前,改用周朝的歷法,國家制度以及各級政府機構的名稱都採用周禮,比如之前的“吏、戶、禮、兵、刑、工”六曹尚書,武曌則改成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尚書。

武曌將新國號定爲“周”,一方面是爲了確定自己姓氏的來源,表明自己乃是周天子的苗裔,確立自己做皇帝在法理上是行得通的;另一方面也是表達了自己將要建立一個周朝那樣的盛世王朝。其實在武曌將父族牽強附會到周天子苗裔身上之後,她所建立的新王朝也只能用“周”這個國號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而她後來所推行了改用周禮、周制也是適合士人們的利益。

武則天登基稱帝后 武則天爲什麼會選擇周作爲國號 第5張

定國號爲“周”成爲了女皇選擇繼承人的一個難題

在武曌的周朝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年事已高的女皇武曌就遭遇到了一個在男性皇帝看來不是問題的難題,那就是皇位的繼承人是選擇兒子還是侄子。雖然當時武曌將自己兩個兒子的姓由“李”改爲了“武”,但是她瞭解,在那個子承父姓的社會中,一旦兒子繼位之後,那必然會恢復“李唐”,自己辛苦半個多世紀所建立的“周”將變回“唐”。而如果選擇侄子,這樣儘管“周”的國號不會改變,但是那個時候的“周”已經不是她武曌的“周”了,而是武氏家族的“周”。

在當時的世人眼裏,死後能夠進入祖宗宗廟,就可以享受後世子孫的祭祀,如果沒有後世子孫的祭祀的話,那自己就成爲了孤魂惡鬼。武曌在嫁入李氏之後,可以說就不在是武氏中人了,如果武曌要是把皇位傳給了侄子,那等於說是把江山送給了外人。公元691年,宰相李昭德上奏武曌說“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當傳之子孫爲萬代業,豈有得以侄爲嗣乎,自古未聞侄爲天子而爲姑立廟者也”。李昭德的這番進言深深地觸動了武曌的內心,而之後的狄仁傑也以同樣的理由上書勸諫武曌。

武則天登基稱帝后 武則天爲什麼會選擇周作爲國號 第6張

武曌也瞭解自己的兩個侄子才德平庸,朝廷上的重臣都十分反感他們,如果強行立自己侄子爲繼承人的話,自己活着的時候或許可以強行彈壓,但自己百年之後必然會引起朝堂的動盪,甚至會發生宮廷政變,自己的侄子們或者兒子們必然會有一方付出血的代價。在武曌看來與其自己死後“周”朝被滅,自己被逐出李氏宗廟,不如現在自己主動讓出換取政權的平穩交接。

在經過武曌的多方面考慮,公元698年九月十五號,武曌立43歲的三子李顯爲皇太子,公元705年正月二十四日,病重之中的武曌傳位給皇太子李顯,同年正月二十七日,李顯給母親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二月四日李顯恢復國號爲“唐”。至此“周”朝滅亡,“唐”朝復辟,各種各樣的制度也都恢復到唐高宗李治時期的樣子,而武曌在臨終時留下的遺言是“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自己去掉了皇帝的稱號,以皇后的身份與丈夫李治合葬於乾陵。

總結

在父系傳承、祖先崇拜、儒學禮教的重重約束下,武曌最終放棄了她大周開國皇帝的榮譽,放棄了她追求一生的女性獨立,重新迴歸到了男權社會當中。武曌以一個女性的身份,通過自己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使得自己以女性的身份站在了男權社會的金字塔的頂端,在這個過程中,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然而在面對王朝繼承人的選擇的時候,爲了維持丈夫留給自己的王朝的穩定,她痛苦地將自己的事業親手葬送,“周”這個國號的背後隱藏着一代女皇的情結和糾結。

正是有了武曌的這十五年“周”的插曲,使得大唐王朝多了幾分女性的柔媚,更重要的是在唐王朝這艘巨輪在即將觸礁的時候,她毅然決然地改變航向,使得這艘巨輪重新走向了繁榮強大的航線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