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和趙雲都戰敗了 手下士兵爲何都區別對待

關羽和趙雲都戰敗了 手下士兵爲何都區別對待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關羽和趙雲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關羽失敗之後,麾下的士卒爲何跑光了?這涉及到兩個因素,一個是外因,另外一個就是內因,那麼內因是啥呢?就是關羽自己的問題,外因就是關羽的對手,也就是呂蒙的問題,外因和內因交錯,綜合起來,從而導致關羽失敗之後,麾下士卒一溜煙全部跑光了。

趙雲同樣面臨敵人強大的問題,在失敗後也沒有一鬨而散,同樣也是外因和內因的緣故,從而確保趙雲不至於全軍覆沒。

關羽和趙雲都戰敗了 手下士兵爲何都區別對待

關羽失敗,士卒爲何一鬨而散?

一方面,關羽失敗士卒逃跑的外因。

關羽的對手除了曹操之外,還有一個人就是東吳的呂蒙,而呂蒙纔是導致關羽失敗,士卒一鬨而散的關鍵人物。

那麼呂蒙到底使用了什麼法子搞得關羽數萬軍隊一鬨而散呢?

方式很簡單,當年韓信在垓下也是用這個方式擊敗項羽的,只是具體方式有所調整。

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幹歷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爲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飢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衆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總結起來就是三招:

第一招:厚待關羽將佐士卒家屬。關羽士卒將佐的家屬均在江陵,呂蒙奪取江陵城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撫這些前線將佐士卒的家屬,有病看病,沒錢的給錢,餓着的給東西吃,冷的給衣服,反正能夠做的事情都做了,無法做的事情創造條件做,待遇就是比關羽時期要好。

關羽和趙雲都戰敗了 手下士兵爲何都區別對待 第2張

第二招:殺雞駭猴以收買人心。呂蒙有個同鄉爲了公家的事情拿了私人的東西,因此被呂蒙毫不猶豫的殺了,把小事變成大事來做,起到了千金買馬骨收買人心的作用。

第三招:厚待使者以傳遞消息。呂蒙不但厚待城中關羽軍的家屬,還厚待關羽派來的使者,讓他們在城中到處走動,看看東吳軍來江陵城後的所作所爲,並且還讓他們回到關羽軍後傳遞消息。呂蒙覺得自己到處說自己如何如何的好沒有什麼作用,讓敵人去宣傳,效果更佳。

三招齊下,關羽軍順利的瞭解了家屬們在江陵城裏面的消息。對於普通的將佐和士卒來說,打仗的目的就是爲了封妻廕子,或者就是爲了應付勞役,現在家屬陷於敵人手裏,而且受到了更好的善待,這個仗有必要打下去嗎?再打下去,家屬在人家手裏做人質,不但待遇沒有了,而且還有可能有性命之憂,因此無心戀戰。

對照JIEFANG戰爭,爲何能夠順利的擊敗蔣家百萬軍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TUGAI,蔣軍士兵的家屬能夠在JIFANG區獲得大量的,免費的,夢寐以求的土地,那麼還有誰願意去和JFJ作戰?投降還來不及呢!

按照這個道理,關羽士卒們獲得家屬獲得了更好的優待,鬥志必然瓦解,只是尋找一個機會一鬨而散而已。

因此,呂蒙運用的攻心之術確實到位,堪比當年韓信垓下敗項羽!

關羽和趙雲都戰敗了 手下士兵爲何都區別對待 第3張

另外一方面,關羽士卒跑光的內因問題。

所謂的內因就是關羽自己的問題,這個就是他的性格問題。

根據《三國志》關羽記載:

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關羽對待士卒們很好,對待那些士大夫就很傲慢;而張飛則相反。但是俗話有一句就是“慈不掌兵”,用孫子的話就是“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掌兵不是不能有仁愛之心,而是不宜仁慈過度。如果當嚴不嚴、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否則事情就搞不好了。戰場之上的事情,本來就是流血玩命,如果這樣姑息下去,全軍就都得丟命,損失的就不是單個人而是所有的人。

關羽善待士卒,能夠讓士卒們樂於效命,可是一旦遇到極端情況,就無法做令行禁止,極有可能一鬨而散。

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衆皆委羽而降。

關羽派到江陵探聽消息的使者回來之後,關羽並沒有將他們關起來,封閉消息,而是讓他們在軍營裏面四處走動傳播江陵城裏的消息,關羽難道不了解這樣的危害?作爲幾十年的老將,當然瞭解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可是他依然這麼做了,爲何這麼幹?很簡單,他愛惜士卒,他也瞭解士卒將佐們的家屬都在江陵城裏,他也希望他們瞭解家屬平安的消息。

可是關羽顧及到士卒將佐們明白家屬淪陷後的感受嗎?他當然明白,可是即使明白,他也這麼幹,這就是他的“仁心”。

他的“仁心”最終導致軍心渙散,毫無鬥志,最後一鬨而散,數萬軍隊只有十來人跟隨。

關羽和趙雲都戰敗了 手下士兵爲何都區別對待 第4張

所以,縱觀關羽失敗兵散的根源在於關羽的內因問題,如果關羽治軍嚴謹,嚴厲禁止使者私下聯絡,立即回軍南下,勝負還未知吧。

趙雲失敗爲何沒有一鬨而散?

趙雲失敗的戰役主要發生在萁谷之戰,這場戰役發生於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讓趙雲和鄧芝帶領少部分兵力去萁谷做疑軍,以拖住曹真軍隊。

在馬謖失街亭,趙雲的疑兵之計失敗之後,面臨曹真軍隊的猛攻的時候,趙雲到底做了什麼呢?

關羽和趙雲都戰敗了 手下士兵爲何都區別對待 第5張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衆固守,不至大敗。

對手太強了,趙雲和鄧芝雖然失敗了,可是並沒有慘敗,也就是並沒有全軍覆沒,那麼趙雲採取了什麼措施避免呢呢?很簡單,就是“斂衆固守”就是把部衆收攏起來,固守,從而避免全軍覆沒。但是這個記敘還是不太明白,我們看《資治通鑑》,司馬光是怎麼說的:

亮問鄧芝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諸葛亮向鄧芝瞭解趙雲在萁谷中沒有大敗的原因的時候,鄧芝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趙雲親自斷後帶隊抵抗敵軍,從而確保物資士卒都沒有走散。

因此總結起來就是,趙雲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採取了兩個措施,一個就是讓大家團結起來共勉,另外一個就是身先士卒對敵,從而確保士卒不至於一鬨而散。

這個是趙雲軍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沒有失散的內因,還有一個外因就是這些士卒都是來自蜀漢統治區,他們的家屬均來自蜀漢,即使面對曹魏的勸降,也不可能主動投降,除非面臨絕境。

正是在趙雲的有利的領導下,他纔沒有像馬謖和關羽那樣,士卒一鬨而散,從而導致全軍覆沒。

關羽和趙雲都戰敗了 手下士兵爲何都區別對待 第6張

總而言之,關羽兵敗導致士卒失散,趙雲卻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其根源在於將,而不在於士卒們,統兵得法纔是確保勝仗的基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