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曹丕與曹叡託孤的結局如何?有何差別?

三國時期曹丕與曹叡託孤的結局如何?有何差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縱觀歷史,有很多老皇帝無法繼續照顧孩子,於是有了託孤的情況。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託孤,顧名思義,是指把身後的繼承人相托給別人,在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例子,例如劉備白帝城託孤。在白帝城託孤時,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爲成都之主。”對此,諸葛亮自然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即全力輔佐後主劉禪,確保了蜀漢的延續。在此基礎上,白帝城託孤,自然也成爲三國時期最成功的託孤了。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曹魏來說,曹丕和曹叡臨終時指定的託孤大臣中,都有司馬懿,但是,曹丕的託孤很成功,司馬懿全力輔佐曹叡,沒有半點不臣之心。不過,等到曹叡去世後,司馬懿作爲曹叡指定的託孤大臣,卻篡奪了曹魏大權,這是爲什麼呢?

三國時期曹丕與曹叡託孤的結局如何?有何差別?

首先,對於託孤是否成功,自然要看託孤大臣是否全力輔佐即位的君主,並且能否維持朝政的穩定,以及國家的強盛。就曹丕託孤來說,選擇了司馬懿等四位託孤大臣,在曹丕去世後,司馬懿等託孤大臣對魏明帝曹叡可謂忠心不二。在此基礎上,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不僅成功抵擋了蜀漢和東吳的進攻,還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促使曹魏在整體實力上依然力壓蜀漢和東吳。

因此,從結果上來看,曹丕託孤,顯然是成功的。與此相對應的是,曹叡的託孤大臣中,也有司馬懿。但是,在曹叡去世後,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不僅奪取了曹魏大權,更誅殺了曹爽等曹魏宗室,從而架空了皇帝曹芳,這無疑是失敗的託孤。所以,同樣是託孤於司馬懿,爲何曹丕能成功,曹叡卻失敗了?

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這是因爲魏明帝曹叡的託孤人選,不如魏文帝曹丕的合理。就曹丕來說,黃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陽的宮殿。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鎮軍大將軍陳羣、中軍大將軍曹真、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

由此,曹丕選擇的是四位託孤大臣,在這四人中,曹真、曹休是曹魏的宗室,對於曹魏的忠誠,自然是沒有什麼可懷疑的。當然,在歷史上,宗室篡權的情況也有很多。所以,曹丕又選擇兩位異姓大臣來輔政,也即司馬懿和陳羣。由此,宗室大臣和異姓大臣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制衡,從而有助於曹叡掌握大權。

進一步來說,對於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託孤的目的就是爲了確保新即位的君主可以掌握大權,不至於被架空。從曹丕的安排上來看,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羣的組合,很難出現某一位大臣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並且,因爲文臣武將的差異,以及出身、立場的不同,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羣之間,也幾乎不會出現聯手架空曹叡的可能。

三國時期曹丕與曹叡託孤的結局如何?有何差別? 第2張

基於此,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對內朝政平穩,對外力壓蜀漢和東吳。另一方面,與此相對應的是,魏明帝曹叡臨終之際,只指定了兩位託孤大臣,也即司馬懿和曹爽。而這,意味着曹叡將制衡司馬懿的希望,都放在了曹爽身上,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顯然存在較大的風險。比如曹丕則將這一風險平攤在曹真、曹休以及陳羣身上。

最後,更爲關鍵的是,曹爽的能力,實在差曹真、曹休太多了。在正史中,曹真、曹休都是跟隨曹操、曹丕征戰多年的將領,不管是謀略還是在將士中的威望,都不是曹爽可以媲美的。而就曹爽來說,缺乏戰場上的歷練,完全不是司馬懿的對手。除此之外,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爲皇太子,即位於洛陽,也即曹叡即位時,已經22歲了。與此相對應的是,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後,曹芳繼立爲帝,此時,曹芳只有7歲。

由此,從年齡上來看,曹叡因爲心智成熟,自然有助於其迅速掌握曹魏大權,而就年幼的曹芳,則只能將朝政交給大將軍曹爽和太傅司馬懿來處理。在高平陵之變時,曹爽應對失策,曹芳也因爲年幼而手足無措。換而言之,將曹芳和曹叡對調的話,或許高平陵之變的走向可能出現改變。而這,自然也是曹丕能託孤成功,曹叡卻託孤失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