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張飛和東吳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張飛被刺殺時,爲何沒被大家發現,他的死爲伐吳帶來了什麼影響?

在三國時期,死得最憋屈的大將當屬張飛了。這位叱吒風雲的將領,在戰場上無人敢當,被古人選爲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可是他卻沒有戰死在沙場,馬革裹屍,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殺。而且他的首級還被兇手拿去邀功請賞,這就實在讓人無語了。那麼,我們有一個疑問,一位大將怎麼會被自己的部下謀害在自己的營中,還不被人所知呢?

一、《三國演義》中的描述。

張飛之死在《三國演義》中有着詳細的描述。張飛是在關羽被東吳所害後,因爲兄弟情深,日夕號泣。他的部下爲了勸解他,用飲酒爲手段,誰瞭解張飛喝醉酒後,怒氣更盛。他爲了出氣,手下有冒犯他的,都遭到鞭撻,有不少人被鞭撻而死。

在劉備準備討伐東吳前,張飛來見劉備,要求出兵伐吳。劉備答應了張飛的要求,讓他率領部下從閬中出發,與自己在江州會合,一起伐吳。張飛回去後,便要求軍中在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出征。他的手下範疆、張達請求緩期,被張飛鞭背五十。張飛還說如果來日製辦不齊,就殺二人示衆。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範疆、張達無可奈何之下,只得鋌而走險。他們在半夜中,各藏短刀,密入帳中。詐言欲稟告機密事情,直到牀前。他們見張飛酒後酣睡,便趁機刺死了張飛,並割下張飛的首級,引了數十人,連夜投東吳去了。我們看《三國演義》中的這段描寫,對範疆、張達刺殺張飛如此容易就會有三分疑惑,更何況張飛臨死前還大叫了一聲。難道張飛的大帳就沒有衛士把守,聽不到動靜嗎?

其實,《三國演義》的作者寫作態度十分認真,他的描述環環相扣,讓人感到合理。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作歷史來看的原因。其實,張飛之死沒人察覺的原因,在書中已經寫得很明白了。

首先,張飛之死的環境。當時,張飛的大帳肯定是有人把守的。因爲範疆、張達是打着稟報機密事的幌子進入大帳的。這就說明了當時是有守衛把守的。可是,範疆、張達進入大帳後,卻沒有其他人在場,只有張飛一人醉臥帳中,這就給範疆、張達行刺創造了條件。

張飛的營帳中之所以沒有其他人,一是張飛酒醉後休息,大家退走免得打擾。二是張飛在關羽去世後,心情不好,借酒澆愁。在酒醉之後,他爲了出氣,專門拿身邊人找茬。找到毛病就鞭撻他們,還打死了不少人。這讓大家在張飛酒醉後,都對他敬而遠之,沒人敢接近他。因此,張飛的帳中才會沒有他人。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第2張

而張飛臨死前的那聲大叫沒人注意,也應該是張飛在酒醉後,經常藉着酒勁喊叫。大家早就對此習以爲常,甚至可能還有因爲跑去查看被張飛責打的情況。這樣一來,聽到張飛大叫的人,還以爲張飛在發酒瘋,就更不敢進帳查看情況了。

其次,是範疆張達行刺的時機。範疆張達選擇的行刺時機正是軍中混亂的時候。爲了三日後的出征,張飛的部將都忙着做各種準備。在這種情況下,軍中四處忙亂,守衛的警惕性自然下降。可以說,這個時候是大軍防備最差的時候,這也給範疆張達刺殺成功創造了條件。

第三,是刺殺張飛的兇手問題。我們看範疆張達的表現,就會感覺這兩人雖然是張飛帳下的末將,可是跟張飛的關係不一般。在張飛下令全軍準備白旗白甲的時候,所有將領都不說話,他們兩位末將卻越衆而出,要求緩期。這說明了其他將領都不好說話,指望他們能夠向張飛求情。這顯示了他們與張飛的關係不一般,深受張飛的信任。

我們瞭解,劉備曾經給張飛指出他的缺點,那就是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作用。這範疆張達就應該屬於那些健兒中的一員。而他們又是末將,說明他們沒有什麼指揮才能,純粹是靠武力得到張飛青睞的人。可是,他們的要求正碰到張飛的氣頭上,不但遭到了張飛的鞭撻,還受到了張飛的限期的威脅,逼着他們鋌而走險。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第3張

由於範疆張達是張飛信任的將領,這才使得他們能夠進入張飛的營帳。把守營帳的衛士由於瞭解他們與張飛的關係,纔沒有對他們產生疑心,這給他們刺殺張飛打開了方便之門。

第四是範疆張達並不是獨自作案。我們雖然只看到範疆張達兩人進入張飛的營帳刺殺張飛,但是後面說道他們帶着幾十人投奔了東吳。作爲兩名降將,還能夠帶走幾十人,這說明他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他們在行刺的時候,沒有動用這些人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想到,如果他們在刺殺張飛時出現差錯,肯定會把這些人也增加進去。因此,張飛的大帳雖然有衛士把守,也頂不住數十人的襲擊。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張飛的死是他對部下暴而無恩造成的。範疆張達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刺殺了張飛,從側面也顯示出張飛治軍不嚴,內部管理混亂的狀況。這是張飛被刺殺而不被發現的主要原因。

二、歷史上對張飛之死的記載。

在歷史上對張飛的死,記載要比《三國演義》裏簡略得多。《三國志張飛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疆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這段記載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基本與《三國演義》中的一致。只不過沒有夜晚入帳行刺的情節,那個情節應該是作者的藝術加工,但也還是站得住腳的。不過,我們從這段歷史記載中,也可以看出張飛之死的一些端倪。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第4張

首先,是張飛被範疆張達刺殺的時間是在張飛率領大軍即將出徵的時候。範疆張達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刺殺張飛,應該與上面的分析一樣,是趁着大軍即將出發,做各種準備忙亂的時候,這是大軍防備最鬆懈的時候。

其次,是歷史記載中,在張飛之死前,專門寫道了劉備經常告誡張飛的話,那就是他對手下粗暴,經常鞭撻健兒,還讓他們在自己的左右,這是取禍之道。張飛聽了但並不改正。這說明,張飛被部下範疆張達刺殺,與這個缺點有關。

第三,是刺殺張飛後,範疆張達拿着張飛的首級逃奔了東吳。在《三國演義》中,範疆張達最後是東吳爲了求和,送給了劉備。劉備將他們殺掉,爲張飛報了仇。在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記載,這兩人至此也沒有了下文。

歷史上的記載雖然沒有描寫張飛之死的細節,不過對張飛之死的原因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張飛愛敬君子不恤小人,對待手下過於粗暴,這最終遭到了部下的報復,糊里糊塗地丟掉了性命。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第5張

三、張飛之死與伐吳的關係。

張飛是死在他即將出兵伐吳的時候,這使得他的死與伐吳有着緊密的聯繫。當時,劉備得到張飛部下都督的奏章,就發生了嘆息,說“噫,飛死矣”。這更加激發了劉備伐吳的憤怒,向東吳發動了更猛烈的進攻。

張飛之所以在伐吳前被殺,不僅僅是因爲兇手選擇時機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這是兇手最大的機會。這是因爲,當孫劉聯盟的時候,兇手是難以下定刺殺張飛的決心的。這是因爲張飛駐軍在閬中,如果兇手刺殺了張飛,他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逃跑。

如果想要向北投降曹魏,由於有秦嶺天險的阻隔,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曹操撤走的時候,將漢中的百姓全部遷走,只給劉備留下一片荒原。這樣,兇手很可能在逃到曹魏的控制區前,不是餓死荒野,就是被蜀軍擒獲。

只有在蜀吳發動衝突的時候,兇手纔有逃跑的目的地。那就是順流而下,逃往東吳。由於從水路逃走,蜀漢就算是瞭解了張飛的死訊,也無法去攔截捉拿他們。有了這個有利條件,才使得兇手下定決心,在部隊出征前刺殺了張飛逃走。可以說,在蜀漢決定伐吳的時候,張飛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後人在評價張飛之死的時候,曾經說過張飛一死,蜀軍可以無出也。這個意思是說,在蜀軍中,張飛是僅次於關羽的武將。張飛一死,劉備就失去了能征慣戰的猛將。這給蜀軍的作戰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第6張

在夷陵之戰前,黃權建議讓自己擔任先鋒,劉備在後方壓陣。這個建議主要是讓蜀軍有一定的戰略縱深,並使得劉備不親自到第一線指揮作戰。但是劉備拒絕了黃權的建議,自己親臨前線指揮。這主要因爲劉備並不認爲黃權的指揮作戰能力,能夠達到摧破吳軍防線的水平。如果張飛尚在的話,劉備就會放心地讓張飛擔任先鋒了。

這樣,以張飛的能力,就可以採取陸遜最害怕的戰術,水陸並進,夾江而下。張飛在前衝鋒,劉備在後支援,蜀漢有希望奪取夷陵之戰的勝利。即便是不能勝利,在東吳反擊的時候,也不會遭受那麼重大的損失。

這是因爲劉備親臨前線指揮,使得他成爲東吳的主要攻擊目標。東吳集中兵力攻打劉備,打亂了蜀軍的指揮,大部分大軍都陷入混亂,遭到了重大的損失。東吳派兵一路死死咬住劉備窮追猛打,使得劉備一路逃亡,沒有喘息的機會。很多沒有遭受攻擊的蜀軍,都自行潰散了。如果張飛尚在的話,這種情況是不會出現的。可以說,張飛的存亡,在很大方面上左右了夷陵之戰的勝負結果。

結語:

張飛被部下刺殺而沒有被大家察覺,主要是在時間、環境、兇手各個方面的綜合作用。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張飛不聽從劉備的勸誡,不思悔改的結果。他對部下暴而無恩,還將鞭撻的健兒放置在身邊,這使得他的被刺殺成爲了一件必然的事情。

張飛被謀害時爲何沒有人發現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有多大 第7張

張飛的死,對夷陵之戰的影響極大。正是因爲他的死,使得劉備手下沒有了能征慣戰的將領,迫使劉備親自到前線指揮。在東吳採取火攻的時候,由於劉備身處第一線,失去了指揮能力,造成了蜀軍的混亂,乃至崩潰。如果張飛不死,夷陵之戰的勝負還不可知。因此,張飛因爲對自己的缺點明知故犯,不但造成了自己的殺身之禍,也給蜀漢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這也是我們後人應當引以爲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