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商鞅爲何會拒絕擔任秦國君主?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商鞅爲何會拒絕擔任秦國君主?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他在戰國時期是非常著名的人物,是非常有名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商鞅相孝公,爲秦開帝業。”(《論衡·書解篇》)在戰國時期,商鞅在魏國遲遲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而秦國秦孝公則求賢若渴,希望可以招攬天下的人才。於是,商鞅自魏國來到秦國,提出了變法圖強的主張,從而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於是,秦孝公便任他爲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和戰鬥”爲主要內容的變法。

歷史上商鞅爲何會拒絕擔任秦國君主?原因是什麼

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可謂煥然一新,也即在國力上不斷增強,通過河西之戰,秦國收回了之前被魏國奪取了的河西之地,爲秦國進一步向中原之地擴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臨終前打算傳位給商鞅,也即讓商鞅擔任秦國的君主。對此,商鞅爲何選擇拒絕呢?

《戰國策·卷三·衛鞅亡魏入秦》中記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在臨終前想傳位於商鞅,也即將商鞅成爲秦國的君主。對此,商鞅的態度是推辭不受。秦孝公去世後,葬於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繼位。

對此,在筆者看來,商鞅之所以推辭不受,原因非常簡單,也即秦孝公只是想試探商鞅,而不是真心誠意將君主之位傳給商鞅。雖然在先秦時期,存在堯舜禹這樣禪讓的例子,但是,自夏朝之後,禪讓的情況幾乎就存在了。作爲秦國君主,如果秦孝公真的將君主之位傳給商鞅,可謂愧對秦國曆代君主的奮鬥和努力。和晉國、齊國、魯國、宋國、燕國等諸侯國不同,秦國的建立,可謂非常艱辛。

歷史上商鞅爲何會拒絕擔任秦國君主?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爲附庸國。對於當時的秦國,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國,只是一個附庸國。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爲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而這,意味着秦國正式成爲周朝的諸侯國。不過,周平王賜給秦國的岐山以西之地,實際上被西戎所佔據了。彼時,強大的西戎攻破西周都城,導致西周走向滅亡。

因此,周平王的這一賞賜,可謂非常不厚道,甚至可以說周平王並不看好秦國可以擊敗西戎,奪回岐山以西之地。在此基礎上,經過秦襄公等數位君主的努力,秦國終於擊敗了西戎,擁有了真正可以位列諸侯的地盤。因此,相對於晉國、齊國、魯國、宋國、燕國等諸侯國,秦國直到春秋初期,才正式成爲諸侯。對此,如果秦孝公真的將這些地盤讓給了商鞅,可謂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因此,在筆者看來,秦孝公打算傳位給商鞅,實際上是想試探他,促使商鞅不敢有篡奪秦國大權的舉動。通過“商鞅變法”,商鞅在秦國積累了巨大的威望,乃至於很多秦國人只知道商鞅,不知道秦孝公了。對此,李斯曾表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也即經過商鞅的治理,秦國確實走向了強盛,而秦國上下,自然也有很多人將這一功勞歸於商鞅身上。

除了變法之外,商鞅還多次率軍攻打魏國。比如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任命商鞅爲大良造,率兵長驅直入,包圍魏國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通過多次率軍征伐,商鞅在秦軍將士中也是頗有威望。換而言之,商鞅既在秦國朝堂之上位極人臣,又在外執掌兵馬,無疑對秦國君主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歷史上商鞅爲何會拒絕擔任秦國君主?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最後,進一步來說,在商鞅之後,白起因爲屢立戰功,所以功高震主,最終被秦昭襄王賜死。值得注意的是,白起只是掌握兵權,在朝堂之上還有范雎等人的制衡,照樣遭到了秦昭襄王的猜忌。而就商鞅來說,自然更加會引起秦孝公的猜忌了。所以,想要傳位給商鞅,既是一種試探,也是爲了震懾商鞅,促使其不敢有什麼二心。秦孝公死後,太子駟即位,即秦惠文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也即功高震主的商鞅,不管真的想不想謀反,都已經不能被秦惠文王所容了。

對於秦惠文王來說,想要執掌秦國大權,就必須除掉功高震主的商鞅。不久之後,商鞅逃到自己的封地起兵,秦惠文王派兵攻打他,商鞅失敗戰亡。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衆。當然,商鞅雖然難逃一死,落下了悲慘的結局,但是,商鞅變法依然在秦國推行下去了,正是商鞅變法的實行,促使秦國得以消滅魏國、韓國、趙國、楚國、齊國、燕國這山東六國,進而結束了春秋戰國時代。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