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昭王姬瑕:西周第四位君主,他的一生經歷了哪些事?

周昭王姬瑕:西周第四位君主,他的一生經歷了哪些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姬瑕,即周昭王,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釗之子,西周第四位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把昭王在位時間定爲前995年至前977年。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姬瑕在出土青銅器銘文中多作卲王。周昭王繼位後,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周昭王十九年,親自南征,凱旋迴師渡漢水時,因攜帶俘獲的大量戰利品青銅(即考古銘文中的“孚金”),退兵途中,病死於漢水 ,諡號爲昭。

周昭王姬瑕:西周第四位君主,他的一生經歷了哪些事?

王道微缺

中國第一個見於史冊的治世成康之治後,西周王朝應該迎來一個盛世,但此時西周王朝的執掌者卻“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前982)夏四月初八,鎬京突然出現反常的自然現象,河、井、泉、池裏的水同時泛漲,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緊接着宮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搖晃起來。夜裏有五色光氣入貫紫徽星座,遍於四方,盡作青紅色,天空竟然看不見二十八宿 。古人認爲天象和人間爲表裏,王道缺失才招致異象疊生。

如果說所謂天象只是古人迷信無知,那麼周昭王處置國事的態度就是確證無疑的“王道微缺”。周昭王十四年秋七月,魯國發生政變,魯侯之弟姬沸殺死兄長魯幽公姬宰奪取侯位,自稱魏公。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周昭王竟聽之任之,既不發兵征討,也不興師問罪,致使天下恃強凌弱的現象屢屢發生,朝綱由此偏斜。

東夷之戰

周昭王十六年(前980),昭王率軍對東夷各國(今山東、江蘇、安徽一帶)進行軍事威懾。

東夷是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西周初年,這些方國部落對周王朝時服時叛。經周公、周成王東征,周勢力達到今山東境地,淮夷、徐夷仍倔強不服。是年,以楚爲首的方國部落進犯周朝疆土,周昭王集結大軍,南征楚荊。爲穩定後方,先向東夷進兵。各夷國見衆寡懸殊,紛紛歸順。至周昭王伐楚時,東夷南夷有二十六邦國前來臣服朝見。

東夷之戰加強了周王朝對東夷諸國的控制,孤立了荊楚。

周昭王姬瑕:西周第四位君主,他的一生經歷了哪些事? 第2張

昭王伐楚

據《竹書紀年》記載,昭王伐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前985),周昭王“伐楚,涉漢,遇大兕” 。一般認爲此次戰爭與上述《牆盤》記載相同。周昭王領軍渡過漢水,深入荊楚一帶,渡漢水時還遇見“大兕”(犀牛)。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前982),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 。周軍渡漢水時,陰風驟起,氣候惡劣,將士驚恐,軍隊損失嚴重。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據魯紀年推算,此時爲周昭王二十四年(前977)。此次伐楚聲勢浩大,陝西扶鳳出土的“牆盤”銘文記載:“弘魯召(昭)王,廣笞荊楚,唯狩南行。”但結果全軍覆沒,周人諱言此事,模糊地說“南巡不返”。

昭王伐楚與早期楚史和楚文化研究有極重要的關係,但這樣一件西周史和楚史上的重大事件,卻因爲周人的隱諱而蒙上了重重迷霧,甚至連周昭王征伐的對象到底是誰都存在爭議。根據現代學者的考證,周昭王所伐之“楚”並非“楚國(楚子)”,而是西周時期和楚國(楚子)並立於楚地的楚蠻。

“楚”有二義,一是指羋姓楚國,二是指南方楚蠻。周成王十九年,楚國先祖熊繹被封爲楚子,封地在楚蠻之地,因此楚國與楚蠻有交集,到東周時,楚國崛起吞併了楚蠻,兩者才混爲一體。在周昭王時期,楚國爵位不過是楚子,封地僅五十里,荒僻貧弱 。在這種情況下,周昭王不可能盡起六師,傾力南下攻打小小的楚子,更不會收穫頗豐,大小貴族均興高采烈地作器銘功 。而且如果周昭王果真的因爲南征楚國而喪命,則周、楚必爲不可解的死敵,周昭王之子周穆王不可能不報此仇,楚國更不可能在周穆王十四年還作爲周朝的封國參與伐徐之役。

而楚蠻在周昭王時期佔據地域廣大,大約在今漢水中上游的丹江地區和下游的漢東地區,且佔據銅礦主產地銅綠山。在先秦時期,銅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政治、經濟、戰爭等方方面面都廣泛需求。楚蠻雖然人數衆多,分佈廣泛,但始終沒有如從前的三苗和後來的楚國一樣形成一個強大統一的政治體,只是一些分散的部族,這種情形下的楚蠻正適合作爲周昭王南下征伐的對象。

昭王南征之“楚”爲楚國的說法最早出現於東漢,王逸注《楚辭·天問》 。後世學者多信此說,口口相傳代代爲繼,昭王南征楚國幾成定論。

周昭王姬瑕:西周第四位君主,他的一生經歷了哪些事? 第3張

南巡不返

《古本竹書紀年》載:“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

第三次伐楚對西周的軍事力量打擊很大,周昭王薨於漢水,全軍覆沒。經過春秋筆法潤飾的正史對此事諱莫如深,無法獲知詳情。北宋時期,在湖北安陸一帶出土了六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稱爲“安州六器”,透露了周昭王南巡的相關信息。

周昭王十六年,昭王南巡親征,征伐楚荊。爲了保證進軍的順利,他任命一個姓南宮的人爲統帥,一個叫中的人爲先鋒。中帶領軍隊聯絡漢陽的姬姓諸侯,爲大軍開路,並在鄧國和曾國爲昭王準備行宮。一路上得到了漢北各姬姓諸侯的支持,軍隊人馬更加壯大,很快深入江漢腹地。原來臣服於楚荊的大部族、小方國紛紛歸順。

中的先頭部隊到達長江,後軍隨後趕到,王師攻佔了鄂部駐地,大軍沿漢水東岸南下,到達長江邊後,昭王留下一支人馬在江北守衛渡口,自己親率大軍渡江南下。揚越的鄂部將主力退縮到南面的大山中,昭王佔領了銅綠山。然後昭王渡江北上,在唐國(今湖北隨州西北)大會漢陽諸侯,論功行賞,給先鋒中很多馬匹和銅材,元帥南宮也得到了很多賞賜。後來,中用昭王賞賜的銅材鑄造了一批青銅禮器,並在上面刻上了文字,記載此次戰爭和他所得到的賞賜,昭王給貴族們分發一些銅材,然後將大量銅材運回。這些銅材多被用來鑄造青銅器,其中就包括上述的安州六器。

周昭王佔領銅綠山後,留下了少數王師鎮守銅綠山,率領大部隊返回。然而,鄂部一聽周軍主力已經撤走,又奪取了銅綠山,昭王決定再次親征。

周昭王十九年,昭王率大臣祭公等,以戍衛鎬京的西六師再攻楚荊。開始時形勢很好,周軍從唐國(今湖北隨州北面)出發,經過厲國、曾國向南順利推進。爲了壯大聲勢,昭王還派出使臣到長江中游的大小邦國,爭取支持。昭王本人則率師沿江而上,直抵夔國邊境(今湖北秭歸)。然而回師漢水時,周軍卻遭到了楚荊部隊的強烈抵抗,又遭遇了異常天氣,全軍覆沒。

姬瑕二十七歲即位,在位執政虛記二十年,卒於昭王十九年(前977),終年四十六歲,尊號周昭王。古書上說“儀容恭美曰昭”,故諡號昭王。

周昭王崩後沒有向諸侯告喪,宗室諸侯擁立周昭王長子姬滿繼位,是爲周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