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彭越和韓信爲什麼是最早死的功臣?

彭越和韓信爲什麼是最早死的功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彭越和韓信爲什麼是最早死的功臣?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前二百零三年(前203年),韓信率軍平定了齊地,派人前往劉邦大營索要齊王之位。此時,劉邦率軍在滎陽與項羽展開大戰,落入了下風,正希望韓信率領的漢軍精銳回師救援,卻沒想到韓信竟然公然索要王位,劉邦怒火中燒,在張良、陳平的勸解下,劉邦心不甘情不願地將韓信封爲齊王,並且派出張良前去傳令,逼迫韓信出兵攻打項羽。

劉邦在將韓信封王之後,繼續在滎陽城與項羽相持,在此過程中,兩軍交戰大多以漢軍的失敗告終,劉邦就想就近調集自己另一位得力助手彭越的大軍前來增援,可是此時彭越卻以“魏地初定,無兵可調”爲由,拒絕出兵。劉邦這時突然醒悟,自己的得力干將們這是有樣學樣開始要裂地稱王了啊,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順水推舟與彭越約定,只要滅掉項羽,就將彭越封爲樑王。

彭越得到消息後,馬上率軍趕到前線,與此同時,韓信也率軍趕到。劉邦得到了兩人的支援後,在垓下包圍了項羽率領的楚軍,項羽兵敗自刎,劉邦果真將彭越封爲了樑王,又把韓信改封爲楚王。

後來,劉邦稱帝之後,彭越和韓信成爲了最早被劉邦清算的異姓王之一,這難道就是因爲他們在劉邦落入下風的時候,伸手要了王爵之位嗎?

彭越和韓信爲什麼是最早死的功臣?

其實不然,這件事最多隻是讓劉邦記恨二人,絕對算不上是主因。

衆所周知,劉邦在消滅了項羽之後,登基稱帝,在權衡之下,定都長安。劉邦成了天下之主後,面臨了和當年秦王政橫掃六合之後同樣的抉擇——繼續分封還是推行郡縣制?

當年李斯建議秦王政不要繼續分封,這樣只會使得大秦帝國走上週王朝的老路,推行郡縣制,但是推行郡縣制的清朝卻二世而亡。劉邦爲此思考,是否將兩種制度同時推行,這就有了“郡國並行制”的誕生,但是,劉邦想要分封同姓諸侯王,希望藉助血緣關係幫助皇室鎮守江山。不過,要是這樣做了,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又該如何處置?剛剛熄滅的戰火,恐怕又要重燃。

所以,劉邦不得不將臧荼(這是劉邦幹掉的第一個異姓王,不過,臧荼在楚漢之爭中一直都是心向項羽的,被迫投靠劉邦而已,項羽死後不久,就起兵反叛了)封爲了燕王、張敖封爲了趙王、韓王信爲韓王、吳芮封爲長沙王、英布封爲了淮南王,再加上樑王彭越、楚王韓信,這就組成了漢初最早的異姓王集團。

劉邦分封異姓王不過是因爲形勢所逼,只能說是權宜之計,劉邦遲早要把他們挨個收拾了,然後分封劉氏子弟爲王,在劉邦的意識中,這樣才能保證大漢王朝的長治久安。

說起韓信,他的功勞多得數也數不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韓信就不會有劉邦的大漢王朝,而彭越呢,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氣並沒有韓信大,但是他在劉邦陣營當中的戰功僅次於韓信。而沒有彭越和韓信的支持,劉邦根本不可能將項羽包圍在垓下,最後逼得他在烏江自刎。

這兩人又在楚漢爭霸最關鍵的時候,公然向劉邦索要王爵之位,天下平定之後,兩人又開始在暗地裏活動,劉邦召他們入京都不敢去,又幾次抗旨不遵,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試想,這樣兩個能力超羣但是卻有不臣之心的異姓王在側,劉邦又怎麼會心安呢?

加上劉邦登基稱帝之時,已經年過半百了,連自己心腹中的心腹,也就是那位長年爲劉邦安定後方的蕭何都屢遭劉邦的詰難,只要有一點不滿,蕭何都要人頭落地,而且太子劉盈又生性軟弱,韓信和彭越正值壯年,自己兩腿一蹬之後,劉盈又如何能夠震懾韓信和彭越兩大異姓王呢?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大家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開國君王大多都會將開國將軍屠殺殆盡,以保證江山永固。其實這些君王也都是常人,如果你是劉邦,你敢說不會清算這些有異心的異姓王?

所以,除了實力弱小,且一直對劉邦忠心耿耿的長沙王吳芮能夠獨善其身,其他的六個漢初異姓王皆被清算,連着一些和劉邦出生入死,後來被封爲王侯,但卻生有異心的兄弟也被除掉,開始分封同姓諸侯王,並且定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