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大帝孫權是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透過現象看本質,三國世界紛紛繞繞,看得人眼花繚亂,這個問題的答案,一般人肯定會就歷史事實講一大堆。

但我們今天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那就是你爲什麼覺得,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這件事會成爲問題呢?

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這主要是因爲我們長期的思維定式所引起的,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儒家確立的父死子繼纔是正常模式,兄終弟及似乎總有一些特別的原因。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得更遠大一些,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是人類兩種最普遍的對於權力的繼承模式,沒有說哪一種就一定是正確的,只不過是不同的地方產生了不同的繼承方式,而不同的繼承方式則代表了權力合法性來源的問題。

中原政權通常用父死子繼的繼承模式,權力的合法性來源是血統,只要你是前任皇帝的兒子,不管你的能力如何,歲數如何,甚至哪怕你是個白癡,你都有資格繼承,這就是看中血緣。

而草原政權主要是採取兄終弟及的方式,草原上採取這種方式,主要是草原上統治合法性的來源,並不取決於血統個,而是比比誰的拳頭大,誰的拳頭大,誰就有資格繼承。

兩種模式分別對應着兩種文明,一種是農耕文明,一種是遊牧文明,農耕文明積累的財富比較多,收稅相對比較容易,所以政權最大的因素是穩定。

皇帝或者說君王,不需要他有多能幹,只需要他血統純正就行,這樣就可以防止內亂,一個政權只要不內亂,大概率上講這個政權就可以持續很多年。

立長不立賢,目的就是爲了防止內亂,賢德的人誰都想要,問題是每個候選人都覺得自己很賢德,很能幹,這事兒可就麻煩了。

只有用最簡單的辦法,決出來誰有資格繼承,才能保證政權的穩定性,而其傳統上,國家根本不需要皇帝做什麼,垂拱而治,什麼都不幹的纔是好皇帝。

而草原上的邏輯跟這個恰好相反,草原上環境惡劣,收稅困難,所以很難形成一個大規模的有組織整體,草原上最常見的是那種一個個小部落,讓後在匯聚成大部落。

而打部落的首領,一定是那個最能打,能帶領所有部落掠奪到財富的人,而當大可汗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一般還都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由兄弟繼承就很正常,因爲大家最需要的是,實力最強的,至於你血統如何,並不是大家第一個要關心的問題。

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第2張

我們回到孫策傳位這個問題,孫策死的時候才6歲,他的孩子頂多也就是個小孩,而且當時江東的政權非常不穩定,隨時都可能崩潰。

這種情況下,就算孫策傳位給自己的孩子,那位置也是坐不穩的,而孫權已經成熟,逐步顯露出他是個可堪大用的人。

而且孫策死的時候,留下來的一句話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連孫權他都如此不放心,都需要張昭周瑜這樣的世家大族來扶持,更不要說是自己的孩子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傳位給孫權纔是最好的選擇,這的根本原因跟草原上的邏輯是一樣的,本身我們就基本上一無所有,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帶領我們打仗的領袖,而不是儒家那種垂拱而治什麼都不幹的人。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都是不同環境下傳位的方式,沒有孰優孰劣之分,主要是看哪種更有利於大組織的傳承和發展。

從另一個視野看,人類的天性是偏向於父死子繼的,畢竟兄弟再親,也沒有自己的兒子親,但有些現實的環境,逼得你沒有辦法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否則不但說組織要土崩瓦解,兒子的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權衡利弊之下,纔會選擇兄終弟及的方式。

我們習慣了父死子繼,所以面對孫策的傳位方式,纔會有疑問,事實上這事兒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不過是很正常的一種傳位方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