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晏殊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讓熱羨慕?

歷史上晏殊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讓熱羨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這樣的詞句或許還不至於讓我們感傷起詞人的生活不順,但至少易讓我們覺得作詞者是一個正陷於迷茫悲慼中的人。然而這位多情傷春者,其實是大宋詞人們羨慕至極的幸運兒——晏殊。

一、少年天才高位坐

我們大多數人對晏殊的瞭解,或止於他是個文學家,寫出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樣的名句。然而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時代,“文名遠播”其實就是晏殊“位極人臣”的“代名詞”。

生在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的晏殊,據說在五歲的時候就能獨立寫作文章,因而早早就成了江西遠近聞名的“神童”。景德元年(1004),名臣張知白奉命巡撫江南,得知了晏殊的出衆,遂將年僅十三歲的他舉薦給朝廷。頂着“神童” 的名號有了官員推薦,晏殊本可直接入朝爲官。但他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打算憑藉實力參加科考。

歷史上晏殊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讓熱羨慕?

第二年,十四歲的晏殊離家來到汴京。儘管年紀不大、個頭不高,晏殊還是憑藉才學和誠實得到了宋真宗的垂青。時爲宰相的寇準曾因晏殊來自江東而爲難他(江東曾是南唐疆域,而南唐曾是北宋的敵人),但宋真宗甚至搬出了唐代名臣張九齡爲晏殊正名。

由於宋真宗的垂愛,晏殊在年僅十八歲時就成了光祿寺丞。後他因父母先後離世而想回鄉守孝,但都因宋真宗的重用而不能守孝滿三年。在宋真宗辭世前,晏殊一路高升,年紀輕輕就做到了翰林學士,遷升左庶子。

乾興元年(1022),年幼的宋仁宗繼位,劉太后臨朝聽政。念及先帝對晏殊的垂青,以及晏殊冒險防範大臣擅權,劉太后把晏殊從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提拔到給事中,又擢升爲禮部侍郎,後授樞密副使。

雖然晏殊因一些事和劉太后有過矛盾,被太后怒而貶官。但因爲佔理的一直都是晏殊,在被貶時他也兢兢業業,晏殊往往是被貶不久就又被召回,並被授予比被貶前更高的官職。至因病退休,他先後任御史中丞、資政殿學士、兵部侍郎、三司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樞密使、同平章事、兵部尚書……從十四歲入朝到六十三歲致仕,晏殊可謂是終身恪盡職守,終究位極人臣。

二、文學大家門生多

北宋這個時代,是封建歷史上文化的一個輝煌時代。我們熟悉的蘇軾、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等文學大家,又都曾是朝廷命官。晏殊也不例外。而相比於歐陽、范仲淹等,晏殊是比他們更早一個時段的人物。在歐陽修成爲文壇領袖而青睞蘇軾之前,北宋文壇正以晏殊爲“一代龍門”。

在掌管禮部期間,晏殊借科考大力倡導儒風,提倡柳宗元和韓愈的“古文之風”,爲我們熟知的“古文運動”提供了重要助力。在位極人臣之時,他利用人事調配權擢升了范仲淹、歐陽修等一大批後爲人所熟知的北宋名臣。在左遷南京期間,晏殊“大興學校,以教諸生”。被視作北宋興學開端的范仲淹也正是在這時於晏殊的重用下成爲了南京的教員。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曾評價,晏殊“工儒學妙於語言”,“備文儒道德之任”,“以文學謀議爲任”,“爲學者宗,天下慕其聲名”……作爲晏殊的再傳弟子,曾鞏都能給出如此之高的評價,也印證了晏殊在北宋文壇的重要地位。

歷史上晏殊的一生都是什麼樣的?爲何會讓熱羨慕? 第2張

三、明哲保身不出錯

作爲晏殊的門生和文壇領袖之位的繼承人,歐陽修還曾對晏殊有一句經典評價——“富貴優遊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有人認爲這裏的“明哲保身”是貶義,是說晏殊對於北宋新政改革沒多大積極影響。然而在當時,“明哲保身”是連朱熹都盛讚的一種文人修養。蘇軾曾說歐陽修也是“私喜明哲得保身之全”。

且歐陽修對晏殊的評價,前半句也非常讓人羨慕。“富貴優遊五十年”,晏殊從得到宋真宗青眼到最後退休,確實可謂是順風順水。即便是期間去過地方,晏殊去的也是南京這類的繁華之地,做的也是當地的大官。如此順遂的仕途,簡直能讓寒窗苦讀幾十年才能成爲候補進士的讀書們“酸”到掉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