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廟號從明太宗變爲明成祖的原因是什麼?是怎麼一回事

朱棣廟號從明太宗變爲明成祖的原因是什麼?是怎麼一回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世宗嘉靖15歲時,以藩王身份繼皇帝位,登基後不顧禮制,爲了追封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爲皇帝不惜與羣臣反目。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明世宗朱厚熜乃是明憲宗朱見深子孫,興獻王朱祐杬之子,也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因其死後無子,其母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商議後決定,朱厚熜繼位爲帝。

由於朱厚熜是入繼爲帝,因此在議定興獻王主祀稱號時便發生了爭議。內閣首輔楊廷和認爲,既然朱祐樬是入繼爲帝,那麼理應認明孝宗朱佑樘爲父親,而應該稱親生父親興獻王爲叔父。進士張璁和侍郎王瓚卻堅持認爲,雖然朱厚熜是入繼爲帝,但顯然不是明孝宗的兒子,因此不應該稱明孝宗爲父親。結果王瓚被楊廷和調去了南京。

朱棣廟號從明太宗變爲明成祖的原因是什麼?是怎麼一回事

1、第一回合:明世宗和張璁敗北。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七日,毛澄按照楊廷和的意思,率領大臣上奏,認爲皇帝應該遵照漢定陶王、宋濮王兩例,以明孝宗朱佑樘爲父親,而以興獻王朱祐杬爲叔父。楊廷和緊接着上書,表示支持毛澄的意見,並將持有不同意見者視爲“奸邪”,“當斬”,或黜爲外官。而進士張璁也上書表示,漢哀帝、宋英宗雖然是定陶王、濮王之子,但那是因爲漢成帝和宋仁宗無子,因而將兩人立爲皇嗣,並養於宮中。而明孝宗卻是有明武宗這個兒子的,乃是兄終弟及,不應該遵循前例。雖然明世宗比較支持張璁的意見,奈何張璁此時剛剛考中進士,雖然在禮部任職,但並沒有實權,而明世宗也是剛剛繼位,皇位還未坐穩。楊廷和則早已是內閣首輔,且有擁立之功,雙方力量並不對等。於是,在楊廷和等大臣的攻擊下,張璁最終被調到地方爲官。

2、第二回合:雙方打了個平手。嘉靖二年(1523年),張璁與桂萼、胡鐸互相辨析大禮議。同年十一月,桂萼上疏,重提此事,明世宗於是在次年正月要求再次廷議,並於四月召張璁、桂萼至京師集議大禮,行至鳳陽,奉敕“不必來京”,遂還南京。當時,明世宗已經下詔稱孝宗爲皇考,興獻帝爲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結果張璁和桂萼等再度上書,認爲應該去掉“本生”兩字,否則會讓後世認爲朱厚熜乃是孝宗之子。不過,張璁等人畢竟是少數,而支持楊廷和一派意見的則多達“八十餘疏二百五十餘人”(《汪俊傳》)。嘉靖三年(1524年)五月,張璁、桂萼奉召至京,結果立即遭到朝中大臣的彈劾,甚至面臨被捕殺的威脅。不過,在明世宗的支持下,兩人不僅沒有被殺,反而被晉升爲翰林學士,專門負責處理禮儀問題。

3、第三回合:明世宗與張璁大獲全勝。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明世宗在左順門召見羣臣,宣詔稱生母章聖皇太后之尊號去“本生”二字,結果因爲羣臣反對而留中不發。事後,何孟春、楊慎等感覺事態嚴重,於是召集大臣231人(《明史》稱229人)全部跪於左順門外,嚮明世宗朱厚熜示威。明世宗多次命令引禮監太監勸退羣臣,但大臣們已經抱定了“仗節死義”的決心,仍然死諫不退。明世宗大怒之下將134人收監,對五品以下180餘人施以廷杖。九月,張璁與禮部尚書席書及桂萼、方獻夫等奉詔召集大臣於闕右門辨議大禮,這次張璁等人大獲全勝,最終以明孝宗爲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爲皇伯母。生父興獻王爲皇考,生母章聖皇太后爲聖母,明武宗朱厚照爲皇兄,莊肅皇后爲皇嫂。

這次“大禮儀之爭”事實上不僅是舊閣臣集團與新進士大夫之間的衝突,而且也是新皇權與舊閣權衝突,同時也是正統程朱道學(理學)與新興王陽明心學的衝突,因而影響極大。而且,這也是明朝中後期君臣關係惡化的開端,內閣首輔楊廷和被罷免(後削爲民),而廷杖中更是直接打死17人,朱厚熜雖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卻也惡化了君臣關係。

從明太宗到明成祖,朱厚熜費勁心思想讓父親進入太廟

歷史上,皇帝廟號中通常只有開國皇帝纔會稱“祖”,而此後的皇帝則普遍稱“宗”。朱棣其實也是一樣,其駕崩後最初的廟號是太宗,例如《明實錄》中便沒有《成祖實錄》,而只有《太宗實錄》。那麼,明太宗怎麼會變成明成祖呢?這就要說到“大禮儀之爭”的結果了。

朱棣廟號從明太宗變爲明成祖的原因是什麼?是怎麼一回事 第2張

明世宗朱厚熜贏得了“大禮儀之爭”後,便給自己的父親興獻王上了尊號“皇考恭穆獻皇帝”,不過皇帝的尊號好上,但想要再爲其上廟號入住太廟,就算你再孝順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明世宗只得安排了一個單獨的世廟祭祀。

不過,明世宗顯然是個極爲孝順的孩子,他還是不太死心,總想着給自己老爹再上個廟號。於是,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已經致仕的揚州府同知豐坊上書,投其所好的請求“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明堂和郊祀乃是古代極爲重要的兩個祭祀活動,郊祀是祭老祖宗朱元璋的,而明堂祭祀按周禮則是祭祀太宗的,不過在漢、宋、唐時都有皇帝祭祀自己父親代替太宗的先例。

明世宗一聽,這個主意好啊,於是便也要求爲自己的父親上廟號,並且享用明堂祭祀。朝廷頓時一片譁然,心想皇帝你也不能太過分吧,明世宗於是便去問嚴嵩,嚴嵩則成了牆頭草,他表示明堂乃是祭祀太宗的,不過祭祀自己父親似乎也沒問題。結果,朱厚熜沒能等來明確支持自己的大臣,反而等來了堅決反對的,戶部侍郎唐胄明確表示放着周禮不學,跑去學什麼漢唐宋亂七八糟的東西。

唐胄這一招把明世宗氣的不輕,不僅將唐胄下了大牢,還親自寫了一篇《明堂或問》,表示自己決心已定,父親必須明堂祭祀、稱宗袱廟。於是,經過長期鬥爭,朱厚熜於同年九月,爲自己的父親追尊廟號爲“睿宗”,不過此時的睿宗還不能享受單間待遇,而是和明孝宗朱佑樘同廟異室。直到嘉靖二十年(1541)四月北京太廟因大火燒燬,歷時數年重新建造成功之後,明世宗這才親自動手給父親爭取來了一個單間。

可如此一來就有個問題,那便是明太宗朱棣豈不是永遠沒有在明堂祭祀露臉的機會了?朱棣畢竟是朱厚熜這一世系的,如果沒了他,那麼明朝的皇帝就應該是建文帝朱允炆這一世系。於是,朱厚熜便在《明堂或問》中明確表示,朱棣功兼創守、再造社稷,應該也稱祖,不僅在太廟中“萬世不祧”,還應該和太祖朱元璋一起,二祖並列享受郊祀,於是明太宗就變成了明成祖。

“親盡則祧”的說法系謠傳,朱厚熜早已爲父親擠出了位置

很多人認爲明太宗之所以會變成明太祖,乃是因爲明世宗朱厚熜想要將父親牌位放進太廟時,太廟中的牌位已滿,爲了避免朱棣的牌位被擠出去,便將其廟號從“明太宗”改爲了“明太祖”,從而使其享受開國皇帝纔會享受的“萬世不祧”。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朱棣廟號從明太宗變爲明成祖的原因是什麼?是怎麼一回事 第3張

明朝遵循周禮而設太廟,而根據《禮記·王制》的規定,“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也就是說,太廟正殿中只允許擺放自己七位先人的牌位。通常正中間的是開國皇帝,兩側則爲其餘六位皇帝。(注:明憲宗時明朝太廟正殿供奉牌位便達到了九個)

同時,一旦自己前面的皇帝超過了九個,便要遵循“三昭三穆,親盡則祧”的規矩。也就是說,當太廟供奉的皇帝位置不夠了,那麼便將離現任皇帝關係最遠的先祖牌位請到偏殿(稱爲“祧廟”)供奉,這被稱爲“被祧”。

不過,雖然開國皇帝距離現任皇帝關係最遠,但由於開國之君功勞最大,有“萬世不祧”的權力,因此最先“被祧”的只能是第二位皇帝。似乎明成祖朱棣被擠出去也在情理之中,嘉慶帝爲了避免自己這一世系的祖宗被遷出,便將其廟號改爲了“成祖”,使其同樣享受“萬世不祧”的權力,從而將仁宗的牌位遷出。

朱厚熜爲了讓老爹進太廟費盡了心思

在明世宗朱厚熜之前,明朝已經歷經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宗朱允炆、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十位皇帝,其中明惠宗朱允炆和明代宗朱祁鈺沒能進入太廟。

也就是說,在嘉靖帝繼位時,明朝太廟中事實上是擺放着九位皇帝牌位的,除了以上八位之外,還有明德祖朱百六的牌位。事實上,朱厚熜早已爲父親的牌位擠出了位置,“(嘉靖)十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於太廟、世廟並祧廟三主。遷德祖神主於祧廟,奉安太祖神主於寢殿正中,遂以序進遷七宗神位。”(《明史》)

也就是說,在嘉靖十年(1531年)之後,明朝太廟正殿中其實只剩下了八個牌位,朱厚熜想要將自己父親的牌位放進去並不會再將任何人擠出。但直到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朱厚熜纔將自己父親的牌位擺進去,可見期間仍然產生了爭端,而原因便是前文提到的朝臣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