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賢:明朝一代名臣,揭祕其傳奇人生

李賢:明朝一代名臣,揭祕其傳奇人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明朝大臣李賢,下面小編就來說說李賢一生傳奇的故事。

一.登進士第後入仕,初期不順但僥倖逃脫

李賢生於明成祖永樂六年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409年1月1日)。他從小學習非常刻苦,於宣德七年(1432年)考中鄉試第一名;宣德八年(1433年),又登進士第。從此進入明宣宗朝服務,起初被任爲驗封司主事,並奉命到河津考察蝗災。

當時的少師楊士奇看重李賢的才華,想見他一面,他竟然沒有去。可能是考慮涉事不深,自己不便急於站隊吧。可見剛入道的李賢待人處事就非常謹慎小心。

到明英宗朱祁鎮正統(1436年-1449年)年間,李賢開始大膽給皇上提合理化建議了,他的第一個建議是:“韃官住在京師的已超過一萬,而支給一個韃官的費用相當於十七個半京官的開支。應逐漸把韃官遷到外地,以節省繁重的開支,並且可以把消除禍患於未萌芽狀態。”但明英宗沒能採用這項建議。

李賢劇照

但朱祁鎮聽從了李賢的第二個建議:當時,朝廷詔令說文武大臣的誥敕,不任滿九年不授予。李賢建議說:“以九年爲限,有的任官不能滿期,有的因爲親老等不到年限,這樣得不到誥敕的可有十之八九。這樣做無法勸勵臣下,請仍以三年爲期爲便。”明英宗不僅採納了他的建議,還升他爲吏部考功司郎中,又改任吏部文選司郎中。

可剛剛升官的李賢並沒有交到好運,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祁鎮在權宦王振的慫恿下下令親征瓦剌,當時本應隨徵的吏部侍郎因病告假,於是由李賢候補隨從。同年,“土木之變”爆發,明軍全軍覆沒,還好李賢等少數人死裏逃生,亡命逃回到了北京。

二.謹慎服侍代宗,並埋下伏筆

剛剛撿回一條性命的李賢,變得老成、謹慎起來。他向新立的明代宗上書提出正本十策,即:勤於聖人之學,聽從規勸,戒除聲色等嗜好,斷絕玩好,舉動謹慎,崇尚節儉,敬畏天命,勉勵近臣,振作士風,團結民心。

李賢:明朝一代名臣,揭祕其傳奇人生

這些都是新君正確治國理政的必做之事,代宗朱祁鈺當然很讚賞,並命翰林抄寫好放置於左右,以備閱覽。因獻策有功代宗將李賢升爲兵部右侍郎,後轉調爲戶部右侍郎。

不久李賢又上書陳述車戰和火器之利,且建議加強邊境防備,朱祁鈺也採納了,還讓兵部尚書于謙將他的奏章傳閱到邊塞,以激勵諸將。

然而,處事向來謹慎的李賢給自己留了後手:因他無法知道代宗到底能當政多久?

於是,在明代宗朝代,李賢只是向皇上建言獻策,對擁立代宗取代英宗,以及後來代宗試圖阻止英宗回國等敏感事項,他都沒有親自參與之中,而且他後來在所著的書中曾說過代宗荒淫。這給李賢后來在英宗復位後,能順利打消他的懷疑,並還能逐步受到寵信埋下了伏筆。

三.得寵英宗,堅持爲國民辦實事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發動“奪門之變”,迎接被囚禁在南宮的朱祁鎮復位。朱祁鎮復位後,賞識李賢關鍵時期的表現,並命他兼翰林學士,入文淵閣當值,與徐有貞一起參預機務。不久,又升他爲吏部尚書。

李賢也不負皇命,他開始踏實認真爲國爲民辦理實事,並且氣度端正凝重,每每奏對都切中機宜;他爲政識得大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用人的一方面,他進賢而退不肖,提拔了年富、王竑等名臣,革斥了四千多冒“奪門”之功而膺爵位之人。

當石亨、曹吉祥得勢時,李賢不與其沆瀣一氣,而時時勸英宗疏遠他們。反之,代宗朱祁鈺逝世後,英宗朱祁鎮意用汪皇后殉葬,李賢不贊同,認爲汪氏已廢幽禁深宮,況兩女年幼,不應殉葬。朱祁鎮同意李賢的建議,這才作罷。

李賢:明朝一代名臣,揭祕其傳奇人生 第2張

因惠帝朱允炆的少子朱文圭(建庶人)受幽禁已近60年,同樣曾被軟禁7年的朱祁鎮頗爲不忍,想赦免他,便問李賢,李賢非常支持並叩頭說:“這是堯、舜的用心,天地祖宗也尊行它。”朱祁鎮於是下了決心將其放出。

李賢曾向英宗說:內庫的餘財,如果不用來救荒和撥給軍隊,人主必生奢侈之心,而把它們挪用來做土木工程或祈禱聲色之用。他前後懇請朱祁鎮發放內庫財物賑貸恤邊的,不可勝計。

按舊例,地方官員敕令由三品以上京官保薦。李賢憂慮這樣做導致有關人員競相營私,所以令吏部每個職務可舉薦兩個人,請朱祁鎮選用。並推之例即從此開始。

李賢上述所有誠懇的建言獻策,以及他一貫地爲人耿介忠直,深受英宗寵待。而當英宗意圖更換太子時,謹慎地李賢認爲,在這種關鍵時刻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於是,他立即予以勸止,終使太子(明憲宗)得以保全,這不僅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儲位之爭,而且爲自己順利進入下一朝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憲宗朝繼續實幹,留遺憾爲世人惋惜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明憲宗朱見深即位。因當時極力保住太子之位有功,李賢被進升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掌理講誦經筵事務。他繼續兢兢業業爲憲宗朝服務,並警告憲宗“天時未和,由陰氣太盛”,又勸憲宗“無狎左右近幸”。輔佐憲宗初期順利執政。

《明史》稱“自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以來,得君無如(李)賢者。”但李賢曾壓制葉盛,排擠嶽正,不救羅倫(這三名後來被證明都是賢臣),這些都反映了他有氣度不大、嫉賢妒能的缺點,因此爲世人感到惋惜。

總之,明朝名臣李賢,善於替皇帝考慮問題,並能堅持爲國爲民踏實做事,加上他小心謹慎的待人風格,使得他成功服侍了四位皇帝、五個朝代而不倒。他堅持兢兢業業爲國爲民辦實事、好事的精神值得人們稱讚;但他嫉賢妒能,氣量小的作風,我們應該批判與引以爲戒。學習他好的品德,批判及借鑑其不好的作風,從而爲振興中華、服務大衆貢獻我們的畢生精力。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