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民爲何禮遇蕭太后和楊政道?目的是什麼

李世民爲何禮遇蕭太后和楊政道?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李世民爲何禮遇蕭太后和楊政道?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有兩個短暫的大一統王朝,分別是秦朝和隋朝。秦朝和隋朝雖然時間不長,但對後世都有較爲深遠的影響。秦朝結束了東周以來的混亂時代,隋朝結束了自東晉以來的亂世,讓天下重歸大一統。

很多人認爲,隋朝和秦朝一樣是二世而亡,實際上,隋朝並非只有楊堅(隋文帝)和楊廣(隋煬帝)兩個皇帝,算起來,隋朝一共有6位皇帝。如下圖:

公元617年,李淵攻入長安,因楊廣的長子楊昭去世,李淵立即擁立楊昭的長子,也就是楊廣的長孫楊侑爲皇帝,遙尊楊廣爲太上皇。這樣,楊侑就成了隋朝的第三位皇帝。

第二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楊廣被弒,宇文化及擁立秦王楊俊之子,也就是楊廣的侄子楊浩爲帝。此時,隋朝有楊侑和楊浩兩位皇帝並存。

李世民爲何禮遇蕭太后和楊政道?目的是什麼

隨後,李淵接受楊侑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宇文化及稱帝,殺掉了楊浩,王世充在洛陽尊楊廣的孫子楊侗爲帝,改元皇泰。之後隋朝滅亡,但是在楊侗之後,出現了一個“後隋”,同時還有一位皇帝。

隋朝滅亡後,楊氏子孫幾乎消亡殆盡,竇建德找到了楊堅的孫子、齊王楊的兒子楊政道,並且將他們保護起來。武德三年,楊政道和蕭太后(楊廣之妻)被接到突厥。在突厥的保護下,楊政道建立獨立的政權,史稱“後隋”,楊政道被稱爲隋朝最後的皇帝。突厥爲何願意保護楊政道,還同意楊政道建立獨立的政權呢?

因爲突厥的處羅可汗是位知恩圖報之人,處羅可汗的父親名叫啓民可汗,啓民可汗當年受隋朝的恩惠才得以重奪汗位,因此,對處羅可汗來說,隋朝是他父親的恩人,楊政道又是隋朝宗室的遺孤,處羅可汗因此對楊政道照顧有加,還專門在突厥境內劃出一片區域,全權交給楊政道按照隋朝的制度來治理。因此,楊政道躲過了隋朝亂世的討伐,在突厥的勢力下得到了很好的庇護。

李淵在起兵反隋之前,和突厥締結盟約,因此李淵在位期間,雖然多次派人到突厥交涉,希望突厥能夠將楊政道和蕭太后送回中原,但突厥並不答應。一方面,隋朝對突厥有恩,突厥擔心楊政道回到唐朝後會遭遇不幸;另一方面,楊政道是隋朝宗室遺孤,有他在突厥,也可以掣肘唐朝。

李世民登基之後,突厥趁亂入侵唐朝,李世民被迫和突厥達成“渭水之盟”,從此之後,李世民暗下決心,打算滅掉突厥這個強敵。貞觀三年,啓民可汗的孫子突利可汗投降唐朝,突厥內部動盪不安,之後陸續有突厥將領帶兵投降唐朝。楊政道也時刻關心唐朝和突厥的局勢。

李世民爲何禮遇蕭太后和楊政道?目的是什麼 第2張

貞觀四年正月,李世民派名將李靖率領三千騎兵,突襲定襄,突厥內部大驚失色,頡利可汗的親信康蘇派人暗暗和李世民通信,希望能夠投奔唐朝。李世民大喜,沒多久,蘇康果然前來投奔,還帶來了兩位重量級的人物——楊政道和蕭太后。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楊政道和蕭太后前來投奔,親自出城迎接,以皇家禮儀迎接蕭太后(畢竟是李世民的長輩),給予榮養。而後,封楊政道爲員外散騎侍郎。

李世民此舉,深得民心,特別隋朝遺留下來的門閥士族,對李世民禮遇蕭太后和楊政道,紛紛表示讚揚。

很快,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讓很多隋朝舊臣人心惶惶。陪同楊政道投降突厥胡人爆料:楊政道和蕭太后在突厥期間,有不少唐朝大臣偷偷和其有書信往來。

要知道,唐朝是反隋而立,很多隋朝大臣雖然投降了唐朝,但大多是權宜之計。若是有人還和隋朝皇帝有書信往來,往輕了說,是“不忘舊主”;往重了說,是“通敵”。

這件事被爆料出來後,很多隋朝舊臣內心不安,有人甚至想法設法求見蕭太后和楊政道,請求他們爲舊臣保守祕密。有一位叫楊文的中書舍人上奏要求嚴查此事,把那些不忠之臣全部重重處罰。不曾想,李世民聽聞後,卻當衆表示:不必調查此事,就當不知道吧!

李世民爲何不下旨徹查呢?

李世民爲何禮遇蕭太后和楊政道?目的是什麼 第3張

春秋時期,楚莊王夜宴羣臣,讓王妃陪同,大家都喝醉了,突然一陣風將蠟燭吹滅,有人趁着醉意拉了一下王妃的手。王妃大驚失色,趁亂將此人帽纓拽掉了。爲了查明此時,大家建議把蠟燭點起來,看誰沒有帽纓,誰就是非禮王妃之人。沒想到楚莊王卻讓大家都把帽纓取下,然後才點起蠟燭,重新飲宴。歷史上稱之爲“絕纓之宴”。

李世民不追究大臣和隋朝皇帝暗中通款,和“絕纓之宴”有異曲同工之妙。用李世民的話說:

天下未定,突厥方強,愚民無知,或有斯事。今天下已安,既往之罪,何須問也!——《資治通鑑》

李世民認爲,自己剛剛登基的時候,突厥還比較強盛,當時天下未定,很多人腳踏兩隻船,也情有可原。如果現在徹查,畢竟滿朝震盪,既然蕭太后和楊政道已經回到長安,再查這些人,沒什麼意義了。

做大事,就要有王者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