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和曹丕都有稱帝的理由 孫權又是以名義稱帝的

劉備和曹丕都有稱帝的理由 孫權又是以名義稱帝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孫權稱帝,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都崇信名正言順,比如說對外征戰,都會尋個藉口,以示自己法理上的正義地位,而稱帝建國更是如此,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也是以暴秦無道爲由豎起的反旗,雖然大多的藉口只是用來安慰自己的謊話,但統治者還是寄希望於能這種方式能防止百姓及後世對自己的詬病。

劉備和曹丕都有稱帝的理由 孫權又是以名義稱帝的

而在三國時期,魏國曹丕是以憚位之名稱帝,而蜀國劉備又以代天討賊,宗室續漢的名義稱帝,表面上看兩人都沒什麼問題,那麼做爲一方霸主的孫權又以何名義稱帝呢?

自劉邦建漢到王莽篡漢,經過兩百多年的統治,身人漢人已經成了全天下人的共識,所以哪怕劉秀一統天下之後,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爲了自己法理上的名正言順,以自己劉姓族人身份,依舊稱漢,意爲延續漢朝。

到東漢末年,羣雄割據,中央失了自己鹿,諸侯都想逐上一下,雖然諸侯們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但卻並沒有一人敢表露出來,如董卓、曹操,雖也有稱帝之心,但都明白漢室雖然衰微,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冒然代漢,只會引起天下紛亂,百姓非議,羣臣牴觸,所以曹操直到死也沒有稱帝,只是將自己的地位不斷擡高,以達到削弱大漢,擴大自己對天下的影響力的目的。

劉備和曹丕都有稱帝的理由 孫權又是以名義稱帝的 第2張

當然,也有鬼迷心竅的,如袁術,自認爲自己的實力達到足以代漢自立,選擇了更進一步,結果被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召天下共討之,最終敗亡。

這並不是說各方諸侯還對漢室保持忠心,只不過大家都維持着絕不率先稱帝的默契,以觀天下之變,結果袁術卻率先站出來打破這個默契,這就激起了所有有野心的諸侯的憤怒。

劉備和曹丕都有稱帝的理由 孫權又是以名義稱帝的 第3張

在得知曹丕和劉備相繼稱王之後,孫權有三條路可走:第一,自己稱帝反魏,孫氏一族雖然割據江東,但還是以漢朝封的官名行使治權,而受曹操封也是因爲曹操是以天子的名義封賞孫家,所以孫權完全可以自立並豎旗反魏,這樣就可以獲得合理的稱帝名義。

第二,在得知曹丕稱帝之後,孫權可以重新扶持一位劉姓宗親對抗曹魏,這樣在獲得道義上的正義之後,可以走曹丕憚位的道路,最後稱帝。當然,劉備也稱帝了,因爲劉備擁有法理,孫權也可以選擇承認劉備的蜀漢政權,但這樣一來,孫權就成了劉備的臣屬,江東也成了劉備的治下,孫權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劉備和曹丕都有稱帝的理由 孫權又是以名義稱帝的 第4張

第三,承認曹丕代漢建魏,這也是當時最附和孫權所處的局面,襄樊之戰,呂蒙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從而致使孫劉聯盟破裂,並且將雙方的關係置於了死敵的對立局面。

此時若是孫權也選擇自立稱帝,那麼不僅在法理上站不住,更會激起魏蜀兩國的同時討伐,扶持劉姓宗親,又沒有合適的人選,承認劉備,孫權又不願意,而且倒向劉備的結局只會是被劉備架空,並最終失去孫氏兩代三人打下的地盤,所以雖然江東朝堂一片勸進之言,但孫權還是選擇了壓下一衆聲音,選擇向曹丕稱臣,接受了曹丕封予的吳王之位。

從另一方面講,孫權向曹丕臣服,也意味着孫權向亂臣賊子投誠,在自詡漢室正統的蜀漢眼中,孫權與曹丕無異。

劉備和曹丕都有稱帝的理由 孫權又是以名義稱帝的 第5張

夷陵之戰後,蜀漢大敗,劉備病死於白帝城,蜀吳關係在諸葛亮的努力下,走向緩和,雖然向曹魏臣服,並不意味着孫權真心投降曹魏,只不過是在劉備大軍兵鋒之下的無奈選擇,此時蜀漢己構不成威脅,東吳憑藉長江天險也完全無懼曹魏,所以孫權稱帝的心思再次萌發。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

公元223年劉備病死於白帝城。

公元226年曹丕病死,曹叡繼位。

公元228年諸葛亮發動北伐,失敗後退回蜀中,次年發動第二次北伐,魏蜀兩國陷入僵持階段,孫權則趁着魏國無暇顧及江東,宣佈斷絕於魏國的臣屬關係,在武昌祭天稱帝,國號吳,年號黃龍。

劉備和曹丕都有稱帝的理由 孫權又是以名義稱帝的 第6張

有意思的是,孫權爲了強行給自己一個稱帝的法理,則是對之前自己臣服的魏國極力謾罵,言稱魏得國不正,對於江東又追索春秋時的吳國典故,意爲漢吳爲兩個國家,自己繼吳國皇帝位,與漢無關,而曹魏篡漢得國不正,世人共討之,自己以吳帝之名代漢討魏。

不得不說,孫權實在夠能忍,曹丕在位的六年間,孫權一直與其虛以委蛇,只是名義臣服,實際上並無任何臣服的動作,反而極力提防曹魏南下,直到曹丕死後,魏蜀兩國交戰,孫權才趁機稱帝。

孫權稱帝后,東吳擁有了名正言順與魏蜀爭奪天下的藉口,三方正式形成鼎立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