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渾:本是曹爽的部下,後來成了西晉大臣!

王渾:本是曹爽的部下,後來成了西晉大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渾(223年~297年),字玄衝,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人。魏晉時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兒子。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王渾曾任大將軍曹爽的掾屬。掾屬,意思是佐治的官吏。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王渾曾是大將軍曹爽的部下。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王渾得以逃過一劫,卻被罷免了官職。

當然,對於王渾來說,還是在曹魏後期東山再起,並且成爲了西晉大臣。更爲關鍵的是,王渾還在晉滅吳之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王渾這位魏晉時期的歷史人物。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首先,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除掉了曹爽,王渾循例遭到罷黜。但是,因爲王渾的父親王昶,已經倒向了司馬懿家族,這促使王渾能夠在曹魏朝廷復出,先後任懷縣縣令、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官職。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爲獲得了王渾等曹魏士族的支持,這爲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晉王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王渾:本是曹爽的部下,後來成了西晉大臣!

甘露四年(259年),王渾的父親王昶去世,王渾承襲其爵位京陵侯。鹹熙(264年~265年)年間,王渾改任越騎校尉。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予司馬炎,西晉建立。在此背景下,王渾被晉武帝司馬炎封爲揚烈將軍,遷徐州刺史。在擔任徐州刺史的時候,王渾曾開倉賑濟饑荒,從而深得百姓的信賴。後來,王渾又轉任東中郎將,並鎮守許昌。

在西晉初期,王渾後又轉徵虜將軍、改監豫州諸兵馬、假節,領豫州刺史。因豫州與東吳接壤,王渾就在當地宣揚西晉的威望,令很多不滿孫皓的東吳人士前來投靠西晉。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王渾這位西晉將領,東吳將領薛瑩和魯淑(魯肅之子)號稱領兵十萬,以此攻打王渾鎮守的豫州。得知這一消息後,王渾率軍悄悄渡過淮河,出其不意地攻擊東吳軍,並將其擊破。

因爲立下了戰功,王渾被晉武帝司馬炎晉升爲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兵馬,並鎮守壽春。此時,東吳又在皖城大舉耕作,意圖爲進攻儲蓄糧草。王渾於是派揚州刺史應綽率領淮南諸軍進攻皖城的田地,不但擊破在當地鎮守的東吳將士,更是燒燬大量穀物和船隻。在此基礎上,王渾觀察了東吳的地形和城池,準備籌劃進攻方略。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和東吳的較量中,王渾佔據了上風。而這,促使其成爲了晉滅吳的主將之一。

早在公元263年,曹魏消滅蜀漢之後,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就已經在謀劃消滅東吳,一統天下。當然,因爲種種原因,直到咸寧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馬炎才決定發動滅吳戰爭。在晉滅吳之戰開始之後,王渾奉命領兵從橫江出擊,又派部下進攻東吳各城,將其一一擊破,東吳厲武將軍陳代和平虜將軍朱明發現晉軍所向披靡,遂前來投降。對此,在筆者看來,衆多東吳將士臨陣倒戈,自然成爲東吳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

此時,東吳荊州已大致落入晉軍之手,西晉的各路軍隊又攻向建業,孫皓於是派丞相張悌督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和副軍師諸葛靚等率三萬兵抵擋晉軍。不過,在筆者看來,此時的孫皓,已經是窮途末路了。所以,他對於西晉大軍的抵抗,同樣是一種徒勞了。

面對西晉大軍,東吳丞相張悌領兵渡江到牛渚,並圍困王渾所派的城陽都尉張喬,王渾派安東司馬孫疇和揚州刺史周浚進擊,並將吳軍擊破,張悌、沈瑩和孫震等戰死,七千八百多人,這讓東吳上下震動不已,從而加快了東吳的滅亡進程。

王渾:本是曹爽的部下,後來成了西晉大臣! 第2張

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面對西晉大軍,孫皓派使者,分別送降書給晉軍三位主將王渾、王濬和琅邪王司馬伷。對於孫皓來說,希望通過這一小動作,讓西晉的將領互相爭鬥,從而獲得一線生機。當然,孫皓的這一小算盤,並沒有成功。

在孫皓決定歸降之後,王渾因按兵不動,而王濬則一路沿長江到建業,並受降後才渡江。王濬當時因從蜀地直攻至建業而威名遠播,但是,王渾卻認爲他自己率先攻破孫皓麾下的大軍,功勞應當最大,只因當時按兵不動才令王濬比他更快到建業;故此王渾非常不甘心,後悔沒有在擊破張悌後立刻進攻建業。

因爲心懷不滿,王渾多次上奏要揭發王濬的罪狀,稱他不受節度,要求要用檻車押王濬回洛陽,但是,晉武帝司馬炎都不應允,而王渾此舉更被人譏諷。對此,在筆者看來,蜀漢滅亡之後,鍾會、鄧艾等滅蜀將領之間,開始了一番激烈的較量。而在東吳滅亡後,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當然,因爲晉武帝司馬炎比較大度,這促使西晉將領之間的矛盾沒有擴大化。

東吳滅亡後,西晉得以一統天下。在此基礎上,晉武帝司馬炎嘉獎王渾的功勞,讓他進爵爲京陵公,增邑八千戶。王渾在此後轉任徵東大將軍,重新鎮守壽春。彼時,王渾又妥善安撫了當時心中畏懼西晉的東吳百姓,令江東安定,民心歸附。

最後,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太康三年(282年),在東吳疆域徹底平定之後,王渾受召入朝,任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此時,晉武帝司馬炎聽從荀勖等人的建議,打算讓一直在洛陽任官的弟弟齊王司馬攸送返封國。得知這一消息後,大臣王渾上書諫止,但是,晉武帝司馬炎不聽。而這,最終導致齊王司馬攸鬱鬱而終,這無疑是令人唏噓不已。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渾升任司徒。對於司徒來說,和司空、太尉並列三公,堪稱魏晉時期地位最高的官職之一了。比如王渾的父親王昶,就曾擔任曹魏的司空一職。現在,王渾差不多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久之後,晉武帝司馬炎病逝,太子司馬衷繼位。

西晉第二位皇帝司馬衷在位時,加授王渾爲侍中。元康七年(297年),王渾病逝,享年七十五歲,諡號爲元公,後世稱其爲“京陵元公”。對於王渾這位西晉大臣,有兩個兒子。其中,長子王尚早亡,次子王濟嗣爵,但是,王濟也死於王渾之前,於是以庶長孫王卓嗣爵。此外,《隋書·經籍志》錄樑代有“晉司徒《王渾集》”五卷,唐初已佚。《全晉文》據《太平御覽》《藝文類聚》《通典》等書,輯有王渾的佚文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