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嘉淦:一生剛正的大臣,最後什麼結局?

孫嘉淦:一生剛正的大臣,最後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十二年,清朝三朝老臣孫嘉淦以年老體邁上書乞求退休,得到乾隆批准。

臨行前,乾隆問他對今後的政治有什麼建議,孫家淦簡短而深沉地說出了四個字:“慎終如始”,作爲迴應。意思就是告誡乾隆爲政,要謹慎處理政務,就像一開始一般的慎重。

作爲橫跨三朝老臣,孫嘉淦從工作履歷和個人風格上都堪稱清朝最獨特的一位。

從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孫嘉淦考中進士,自此踏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檢討等小官,此後一路晉升至尚書。孫家淦從基層做起,幾乎橫跨了當時政治體系的所有崗位,這種多崗位歷練和閱歷在當時來說並不多見。

孫家淦山西太原府興縣人,祖父在清初擔任崇仁知縣,其父是鄉里當時有名的紳士,孫家淦在三十一歲中進士後,出任檢討一職。孫家淦工作之餘研習程朱理學。

孫嘉淦:一生剛正的大臣,最後什麼結局?

正是“程朱理學”思想的深刻作用下,孫家淦處處以理學標準要求自己去做純粹之人,由此也導致了日後雍正評價其“憨直”的結論。

如果說康熙時期的孫家淦在“修煉”理學的純粹存天理,去人慾的功夫,那麼在雍正時期,則是這種“修煉”的發力期。

就在雍正大力打擊剷除其兄弟黨羽時,把他們變成“豬”,“狗”扔進大獄,孫家淦竟然犯逆鱗向雍正上書強烈建議他“親骨肉”,言外之意便是他殘忍對待手足。

雍正果然大怒,找來翰林院掌院學士朱軾,問他這個孫家淦爲什麼如此膽大狂妄,打算重罪處理。朱軾坦誠回答說:“此人誠屬狂妄,但臣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膽量。”雍正想了一會,竟也笑着說,我也不能不讚賞他的膽識。

在孫家淦得到重用做主考官回來述職時,雍正問在場人一個問題:“天下有幾種人?”唯獨孫嘉淦回答最爲精妙:“天下有兩種人,一種爲名,一種爲利。”雍正問他你是哪一種呢?孫家淦只是回答說:“爲臣不愛錢”。意思是他把名聲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雍正甚至和寵臣鄂爾泰私下討論過孫嘉淦這一現象,鄂爾泰倒也客觀對雍正說:“孫某,性或偏執,若操守臣敢以百口保之。”以此可知,孫嘉淦敢於直言的最大資本就是本身清廉,自身過硬,任何人也抓不到其污點證據。

《嘯庭雜錄》記載了一個較爲生動有趣的事情。

孫嘉淦在國子監任職時,向雍正推薦幾名知縣候選人。幾天後,雍正對孫嘉淦說:“你推薦的這幾個人品行不好,名單退給你,你再考察一下。”孫嘉淦卻脫口回答:“我與這六人共事很多年,非常瞭解,不需要再考察了。”

孫嘉淦:一生剛正的大臣,最後什麼結局? 第2張

雍正非常不滿地說:“如果你這樣認定,那你給我寫個保證”,順手把手中的筆扔給了孫嘉淦,跪在地上的孫嘉淦剛要撿筆寫保證,一旁的大學時斥責說:“孫嘉淦,皇上的御筆你也敢用!”

孫嘉淦這才意識到過格不敢再說話。事後刑部以“大不敬罪擬斬”上報處理意見,雍正想了想說:“孫嘉淦太憨,然不愛錢。”索性就讓他去管理庫銀。又一次因爲煩了老毛病惹得雍正大怒,乾脆罰他去順義縣做苦工。

這兩次挫折可以被視爲雍正對他的考驗,也可以說視對他的重要官員必要的警告手段,這樣一來,孫嘉淦任職經歷也越來越豐富,其“直臣”的名聲越來越大。

到了乾隆時期,依然不改本色進諫,,“每事必廷諍,純皇帝(乾隆)輒曰:‘汝又以古大臣面目對君矣。’”孫嘉淦不僅敢於直言,同時更是勇於做事。

乾隆元年(1736)河南鄭州發生一起影響惡劣案件,株連十餘人,許多人被屈打成招,官員富德以死罪上奏覈准。河道總督對此案表示懷疑,也向乾隆反應情況。乾隆迅速令刑部尚書的孫嘉淦前往調查。

幾天後,孫嘉淦多方審訊查案,終於弄清原因,原來是官吏和豪紳相互勾結,而製造的冤案。孫嘉淦非常氣憤,立刻上奏,要求釋放無辜百姓,並嚴懲這些勾連冤案官員。書信遞上去後,“舉朝大駭”在孫嘉淦一再要求下,乾隆認可了孫嘉淦的處理意見,“上然之,竟從其議”。

孫嘉淦給乾隆的《三習一弊疏》被認爲經典之作,上疏原因也是因爲“皇上隆恩,卑以風紀重任”,對乾隆提出告誡,揭示了帝王在政治中遇到的各種甜言蜜語而導致最終失去正確判斷。如果我們能夠考慮到乾隆後期對和珅的寵幸,則可以看到孫嘉淦的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