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駱賓王的一生是怎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駱賓王的一生是怎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駱賓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唐玄宗開元二年(714年)正月二十五,豔陽高照,長安城的百姓們還沉浸在節日氣氛中,意猶未盡。宰相姚崇給李隆基上表,現在出家當和尚的太多,應該管管了。"佛圖澄不能存趙,鳩摩羅什不能存秦。但使蒼生安樂,即是佛身;何用妄度奸人,使壞正法"。李隆基聽了,下令沙汰天下僧尼。

千里之遙的杭州靈隱寺內,月上中天,一位鬚眉皆白的老僧趺坐在蒲團上,正在閉目練功。衆弟子團團圍住,面色哀慼。良久,老僧睜開眼睛,微微一笑,說道,我即將成佛歸西,你們爲何不樂啊。主持上前,雙手合十,唸了一聲佛號,說道,老師自三年前下臨鄙寺,終日誦經打坐,也不教誨我等。今日就要西見我佛,弟子斗膽敢問,老師從何而來?

老僧聽了,默然無語,望着滔滔大江,忽然低頭,伸手拿過挑燈杖,將略微昏暗的油燈挑了一挑,燈光瞬間照亮了暗室。放下挑燈杖,老僧吟了一首詩:稟質非貪熱,焦心豈憚熬。終知不自潤,何處用脂膏。萬事皆有因果,天地敦明,不如暗室一燈。我便是三十年前跟隨徐敬業起兵反武的駱賓王。這麼多年以來,我們時時懺悔,爲天下蒼生遭此一劫贖罪,今日終於解脫了。

說完,他長誦一聲佛號,瞑目而逝。

駱賓王的一生是怎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大唐武德二年(619年)初春,乍暖還寒,駱賓王出生於婺州義烏縣駱家塘村。此時義烏還在南樑蕭銑控制下。武德四年(621年)十月,秋風蕭瑟,李孝恭擒獲蕭銑,獻俘長安。武德九年(627年)五月,山雨欲來,駱賓王父親駱履元被任命爲青州博昌縣令,帶着妻子劉氏和八歲的兒子前去赴任。

駱賓王七歲時已經成爲義烏縣的神童,才名遠播。他有一天去池塘邊玩耍,看見一羣白鵝在河裏游來游去,於是賦詩一首: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短短十八個字,便把白鵝游水之情景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意境清麗,流露出童稚天真爛漫之態。

駱賓王,字觀光,這個名字取自《易經》: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意思是說,一個士子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窩在家裏讀聖賢書,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考察瞭解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這樣對以後當官很有幫助。也就是老人家經常教導的,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我們現在常說的觀光考察,就是擱這兒來的。

駱賓王來到博山,接受了“趨庭奉訓”的嚴格教育。趨庭奉訓是個典故,說的是孔子嚴格教育兒子孔鯉的故事。孔鯉貪玩,不好好學習,有一天溜出去玩,被孔子叫住了,學詩學禮了嗎?孔鯉說,沒有。孔子說,那還不趕緊回去學,不學詩就不會跟人交流,不學禮就不會跟人處事。孔鯉趕緊小跑着回去學習去了。

爲了讓駱賓王增長見識,駱履元經常帶他出席各種場合,交接各路大儒。博山本來就是聖人之鄉,文風興盛,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因此駱賓王成長很快,十五六歲便在博山聲名鵲起。

無奈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兇禍福。貞觀十一年(637年)晚秋,落葉飄零,駱履元死在了博山縣令任上。駱履元是個清官,家無餘財,政聲尤佳,駱賓王和劉氏在當地父老的幫助下將駱履元埋葬後,前往袞州瑕丘縣,投奔了父親的舊友韋縣令。就在駱賓王前往袞州途中,14歲的武媚娘被李世民納入皇宮,成爲一名才人。這一年,一歲的徐敬業尚在襁褓之中。

三人都不會想到,幾十年後,他們會上演一出大戲。

寄人籬下的日子當然不好過,但比寄人籬下更不好過的是,如何才能寄人籬下。別人家的籬笆下,憑啥讓你這隻鳥來搭窩築巢。駱賓王給韋縣令寫了《上瑕丘韋明府啓》,明府是唐朝對縣令的稱呼,縣尉稱爲少府。

駱賓王先說,“臨淄遣婦,寄束縕於齊鄰;邯鄲下客,效處囊於趙相”,開門見山,我來投奔您了。接着把韋縣令一頓猛誇,“談叢散馥,韞餘氣於九蘭;筆海飛濤,駭洪波於八水”,“漱流逸客,望驥足以雲蒸;棲泌遺才,款龍門而霧會”,云云。您會說能寫,寬容大度,愛才之名播於海內,我慕名而來。最後介紹自己,“幸以奉訓趨庭,束情田於理窟;從師負笈,私默識於書林。九流百氏,頗探其異端;萬卷五車,亦研其奧旨”。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不是白吃飯。您要有啥用得着我的儘管說,我願效犬馬之勞。“諒以糟糠不贍,甘旨之養屢空;簞食無資,朝夕之歡寧展”,我現在遇到麻煩了,吃不上飯,還有老母需要養活,希望您能收留我。

這封自薦信寫的有禮有節,可以當作求職介紹信慢慢揣摩。

寄居瑕丘之後,駱賓王築廬隱居,給父親守孝三年,潛心苦讀,爲即將到來的科考做準備。他每次讀到古書上子路負米的故事,便“廢書輟卷,流涕傷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誠可謂人生大不幸。

貞觀十五年(641年),駱賓王守孝期滿,意氣風發西漂長安參加科考,不料鎩羽而歸。大唐科考還是初創,剛從魏晉薦舉制走出來,亟待完善,雖然李世民說“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其實還是把持在豪門大族手中。所有舉子考試前必須拜謁豪門,讓朝中大佬引薦,否則想考上門都沒有。駱賓王卻“少年重英俠,弱歲賤衣冠”,不屑於奔走豪門,結局不言而喻。

第一次沒考上,駱賓王沒有逗留,趕緊往家中趕,路上大發牢騷,“莫言無皓齒,時俗薄朱顏”,不是我沒有才華,實在是這幫大佬瞎了眼。不平之氣,噴然紙上。回家不久,他便娶了媳婦,妻子就是瑕丘縣人。三年之後,駱賓王告別嬌妻,再一次奔赴長安,開始了第二次科考。這次還沒考上,不過得到了貴人賞識,便是道王李元慶。

李元慶是李淵十六子,看駱賓王有兩把刷子,便將其收入幕府,幹些幫閒之類的雜活,終日玩鷹走馬,特別滋潤。“九陌爭馳千里馬,三條競騖七香車。掩映飛軒乘落照,參差步障引朝霞”。這種日子過了三年,李元慶也是愛才之人,不想讓他就這樣跟着自己浪費青春,就說,你有啥本事,寫一篇自薦信,我抽空找我哥說說,提拔你一下。

沒想到駱賓王腦回路絕對清奇,他不僅沒拾李元慶這茬,反而寫了一個《自敘狀》,“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若乃脂韋其跡,乾沒其心,說已之長,言身之善,容冒進,貪祿要君,上以紊國家之大猷,下以瀆狷介之高節,此兇人以爲恥,況吉士之爲榮乎?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令。”

我的本事你要不清楚,這麼多年豈不白混了?你要引薦就去引薦,不引薦隨你大小便。讓我給自己吹牛逼,告訴你,門都沒有。我覺得丟人。

李元慶一看,沒想到遇見這麼個神經病,腦子簡直被驢踢了,於是不再搭理他。府中都是些見風使舵的傢伙,一看他受了冷落,立馬跟他劃清了界限,駱賓王很快成爲孤家寡人,“當時門客今何在,疇昔交朋已疏索”。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這種尷尬境況中,駱賓王不僅沒有選擇離開,反而又呆了整整三年,“上苑頻經柳絮飛,中園幾見梅花落”。看柳絮紛飛,睹花開花落,駱賓王安慰困境中的自己,“莫教憔悴損容儀,會得高秋雲霧廓”。我得每天精神點,不能讓你們看我笑話。等我哪天青雲直上,你們哭都找不到地兒。

由此可見,駱賓王的《自敘狀》不是不想讓李元慶推薦自己,而是想劍走偏鋒,用不同尋常的自薦方式引起領導注意,從而一步登天。換言之,他想投機一把,沒想到玩脫了。所以年輕人做事,還是悠着點好,小聰明耍不得。想靠小聰明“來襲,來騙”,就只能“好自爲之”了。

駱賓王在上層圈子沒了朋友,只好屈沉下潦,跟一幫流氓聲妓混在一起,終日喝酒賭錢吹牛逼。人都是想往頂層走的,住豪宅,騎駿馬,乘雕車,飲醇酒,聽絃歌,嬉美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過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生活,沒人想在底層沉淪墮落。之所以有人一輩子在底層混,那是身不由己。

著名影星黃渤曾經在底層混了好多年,中年時來運轉,進入上流圈子,他有個深刻感悟:底層人都在互相傷害,爲了一點蠅頭小利就能毫不留情捅你一刀子。但是上層社會“都是好人。大家都很熱心,有事都肯幫忙“。所以古人有句話,“人往高處走”。

底層生活是耗人的,經濟上的困窘,精神上的折磨,仕途上的無助,搞得駱賓王心力交瘁,不到三十歲,兩鬢已見白髮。“淹留坐帝鄉,無事積炎涼”。有一年春節,他獨自過了個寂寞清冷的年,除夕晚上,獨飲濁酒,那叫一個悲涼。

《西京守歲》:閒居寡言宴,獨坐慘風塵。忽見嚴冬盡,方知列宿春。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耿耿他鄉夕,無由展舊親。

就在駱賓王忍受煎熬的時候,徐敬業也迎來人生第一場大考。跟爺爺徐懋公一生謹慎不同,徐敬業喜歡冒險,曾經單槍匹馬深入敵營,勸說反賊投降。徐懋公聽聞此事,不喜反憂,跟身邊人說,這孫子膽子挺大,不按常理出牌,這事我就不敢做。但是以後我家很可能毀在他手裏,我得弄死他。遂帶徐敬業入山狩獵,讓徐敬業騎馬先進去,然後命人在外面放了一把火。風助火勢,火趁風威,眼看徐敬業就要被活活燒死,徐敬業急中生智,一刀剖開馬肚子,鑽到馬肚子裏。待到火滅了,徐懋公進去收屍,沒想到徐敬業竟然從馬肚子裏鑽了出來,浴血重生。徐懋公嘆了口氣說,看來一切都是天意,人不可逆天而行,於是再沒有對徐敬業下手。

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駱賓王終於在長安待不下去,決定回家休養。當年五月,武媚娘再度入宮,成爲李治的昭儀,跟王皇后和蕭淑妃激烈互撕。

駱賓王在老家過了一段舒心適意的日子,每天陪老母說說話,跟妻子吃吃飯,和朋友喝喝酒,簡單而快樂。

《冬日宴》:二三物外友,一百杖頭錢。賞洽袁公地,情披樂令天。促席鸞觴滿,當爐獸炭然。何須攀桂樹,逢此自留連。

《夏日遊德州贈高四》: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棲拙。棲拙隱金華,狎道訪仙查。放曠愚公谷,消散野人家。一頃南山豆,五色東陵瓜。野衣裁薜葉,山酒酌藤花。白雲離望遠,青溪隱路賒。儻憶幽巖桂,猶冀折疏麻。

七年之後,駱賓王終於在家坐不住了,決定再次出山。原因很簡單:朋友們紛紛各自奔前程,沒人跟他一起混了。

《秋日送別》:寂寥心事晚,搖落歲時秋。共此傷年發,相看惜去留。當歌應破涕,哀命返窮愁。別後能相憶,東陵有故侯。

在這個落葉飄零的晚秋,才知道你不是我唯一的所有。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星光也淡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單靠種地養活不了一家老小。老媽老婆要吃飯,朋友要應酬,這些都需要錢。想要多掙錢,就得出山,不能窩在家裏玩清高。孔子有個學生叫樊遲,想跟他學習種地種菜,孔子不教。出去後,孔老師跟其他學生說,樊遲就是個沒出息的小人。我教他的六藝都學會了嗎?學會了就出去做官,只要做了官,還愁吃不上飯,吃不上菜?還用自己種?

他在給當地一位大佬的求助信中如是寫道:方欲閉門卻掃,養拙以終年;幽遁鑿壞,甘貧而卒歲。直以棲遲五畝,獲鷦鷯之數粒;蕭條三逕,匱侏儒之斗儲。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而乃寂寞蓬戶,唯深色養之憂。

種地雖然舒心自在,可是打不了多少糧食,吃不飽飯,養不活老母啊(唯深色養之憂)。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李治封禪泰山,駱賓王應齊州父老之請,給朝廷上了一道《爲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駱賓王明白,自己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出頭,全靠這道(拍彩虹屁的)賀表了。於是使出吃奶之力,把李治誇成千古一帝。“元天列象,紫宮通北極之尊;大帝凝圖,宏猷暢東巡之禮”,“乘乾握紀,纂三統之重光;御辯登樞,應千齡之累聖”,“非煙翼馭,移玉輦於樑陰;若月乘輪,祕金繩於岱巘”。

此表在諸州各道賀表中鶴立雞羣,成功引起了朝中大佬的注意。乾封二年(667年),駱賓王再次西漂帝都,一舉中第,授太常寺奉禮郎(從九品上,奉朝會祭祀之禮),時年駱賓王49歲,年近知天命。

落魄半生,方纔吃上了公家飯。

駱賓王的一生是怎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就在駱賓王老樹開花之時,武后和徐敬業更是春風得意。武后早在麟德元年(664年)已經徹底掌握了朝政大權,“上每視事,則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徐敬業跟着爺爺徐懋公征討高句麗,凱旋而還,獻俘太廟,一時風頭無兩。

奉禮郎是個很無聊的工作,每天就是在百官上朝時安排大家按品級排排站,下班了再安排大家有秩序退退朝。幹了半年,駱賓王閒的心慌,就找朝中大佬幫忙,調任東臺詳正學士。此時爲啥會有大佬出手相助?因爲以前是安排工作,難度大,屬於雪中送炭;這是調動工作,難度小,屬於錦上添花。何況此時駱賓王文名已經動達天聽,很可能一下踩了狗屎運,得到武后垂青,飛黃騰達也未可知,到時候也能沾點光。

你有用,纔會有人利用你。你一文不值,想讓人利用都難。

東臺就是門下省,詳正學士是校訂古籍的,從八品。這份工作駱賓王乾得很開心,一口氣幹了三年,直到咸亨元年(640年)初春被排擠出局。據他自述,是被小人陷害卻無法申冤,“汲冢寧詳蠹,秦牢詎辨冤”。只好安慰自己,“數奇何以託,桃李自無言”。寶寶心裏苦,寶寶向誰訴。

照說校訂個古籍能犯啥錯誤?秦牢謂秦始皇焚書坑儒事。所以駱賓王應該是喝多了酒,口無遮攔,說了些不該說的話,借古諷今,被同事告密了。幸好李治爲人寬厚,沒有追究,只是貶官了事。你還是再回去幹奉禮郎吧,編個古書都能被人陷害,也是一朵奇葩。

所以千萬不要跟同事做朋友。

但是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就會另開一扇窗。駱賓王被撤職次月,正在彷徨,邊疆傳來戰報,吐蕃大舉入侵,攻陷安西四鎮。朝廷派百戰名將薛仁貴率兵西征,駱賓王便向吏部侍郎裴行儉上書,要求效力沙場,爲國捐軀。當年初秋,金風送爽,駱賓王投效薛仁貴幕府,鬥志昂揚,隨軍出征。

《從軍行》:平生一顧念,意氣溢三軍。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劍文。弓弦抱漢月,馬足踐胡塵。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

但是理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薛仁貴自從軍以來屢立戰功,從無敗績,沒想到卻在此戰中丟了手藝。由於部下郭待封不聽節制,導致唐軍兵敗大非川,薛仁貴無力再戰,只好與吐蕃約和,獨身回長安請罪,被李治革職除名,貶爲庶人。駱賓王等人因爲待罪之身,繼續留戍西域。他身爲軍中喉舌,此時職責便是鼓舞士氣。

《夕次蒲類津》:龍庭但苦戰,燕頷會封侯。莫作蘭山下,空令漢國羞。 漢武帝時期,李廣之孫李陵於蘭皋山戰敗,不得已投降匈奴,被千古唾罵。駱賓王跟大傢伙說,千萬不要學李陵,投降是可恥的行爲。

但是鼓舞歸鼓舞,畢竟打了敗仗,大家士氣低落,都在強撐,駱賓王也不例外。

他想家了。《從軍中行路難》:春來秋去移灰琯,蘭閨柳市芳塵斷。雁門迢遞尺書稀,鴛被相思雙帶緩。但使封侯龍額貴,詎隨中婦鳳樓寒。老婆,你跟我這麼多年沒過一天好日子,委屈你了。我要是能夠建功封侯,肯定不會讓你捱餓受寒。

他彷徨了。《在軍登城樓》: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咸亨二年(671年),高句麗遺民叛亂,薛仁貴被再次起用。薛仁貴沒有忘了這些跟他受累的舊部,跟李治請求,相繼把他們調回了內地,駱賓王被調往成都都護府當了一名幕僚。古人云,少壯不入川,老大不出川。川人重土輕遷,不喜歡棄家舍業闖天下,就喜歡蝸居在家享受生活,口頭禪就是“安逸噻”,“耍子噻”。駱賓王入川之後,滿腔凌雲壯志也消了,老媽老婆也忘了,一頭扎進溫柔鄉,過起了倚紅偎翠的美好生活,“尋姝入酒肆,訪客上琴臺。不識金貂重,偏惜玉山頹”。

他遇到了盧照鄰曾經的相好郭莫愁。盧照鄰在成都時,跟莫愁如膠似漆,分別時信誓旦旦,你等我,我去長安考取功名,回來娶你,沒想到一去不復返,莫愁終日鬱鬱寡歡,以淚洗面。“抱膝當窗看夕兔,側耳空房聽曉雞。舞蝶臨階只自舞,啼鳥逢人亦助啼。”駱賓王聽了,怒髮衝冠,寫詩大罵盧照鄰忘恩負義。卻不知此時盧照鄰已經得了半身不遂,連基本生活都自理不了,也就顧不上紅顏知己了。

他也遇到了一位紅顏知己,也將人家始亂終棄,離開蜀地後念念不忘,還臭不要臉作詩《憶蜀地佳人》:東西吳蜀關山遠,魚來雁去兩難聞。莫怪常有千行淚,只爲陽臺一片雲。咱們就是露水鴛鴦,玩玩而已。你要哭的稀里嘩啦,這就沒意思了。

駱賓王的一生是怎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晚春,百花爭豔,耳順之年(六十歲)的駱賓王時來運轉,被調回長安,任命爲侍御史。侍御史是從六品監察官員,“掌糾興舉百官、知推彈公廨等事”。這是一份得罪人的工作,駱賓王生性嫉惡如仇,久不得志,今日操刀在手,當然要大開殺戒。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年,初冬將盡,飛雪飄零,他便鐺鐺入獄,罪名是在幹侍御史之前幹過一段時間長安主簿,幹長安主簿期間曾經收受賄賂。

據駱賓王辯冤,這事他沒幹過,是赤裸裸的陷害。“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不應白髮頓成絲,直爲黃沙暗如漆。”自己比竇娥還冤。爲了自證清白,他寫了《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

調露二年(680年)晚秋,涼風蕭瑟,他在獄中又寫了《螢火賦》:餘猥以明時,久遭幽縶,見一葉之已落,知四運之將終。睹茲流螢之自明,哀此覆盆之難照。不貪熱而苟進,每和光而曲全。覽光華而自照,顧形影以相吊。儻餘光之可照,庶寒灰之重然。我就是那一隻暗夜中發出微光的螢火蟲,卻被瓦盆扣住,不得照人,只能自照。哪位大佬幫我一把,把瓦盆拿開。

作詩不久,李治立李哲爲皇太子,大赦天下,駱賓王也被列入大赦名單之中。

嗣聖元年(684年),武后廢黜皇帝李顯爲廬陵王,貶徐敬業爲柳州司馬,貶駱賓王爲臨海縣丞,還貶放了包括但不限於前宰相杜正倫孫子在內的一批人,重用諸武。這幫人失職怨望,乃謀作亂,分道而行,會於揚州。他們在易水送別,駱賓王寫下了慷慨激昂的《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首詩說的是當年荊軻告別太子丹和高漸離等人,西入不測強秦刺殺秦王嬴政的情景。《史記》記載: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羽聲伉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荊軻去的咸陽,就是駱賓王去的長安。

駱賓王的一生是怎麼樣的?他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徐敬業爲啥要在揚州起事?因爲徐懋公死後,被追封揚州大都督,徐敬業承襲了徐懋公爵位。雖然只是虛銜,但是依然具有號召力。既然起事,當然要有合法性,這個合法性便是扶廬陵王李顯復位,也就是評書說的《薛剛反唐》。薛剛原型就是徐敬業,反唐並非反唐,而是反周復唐。

駱賓王作爲徐敬業喉舌,寫了一篇暢酣淋漓的《討武曌檄》,跟漢末陳琳的《討曹瞞檄》,隋末李密的《討楊廣檄》,並稱傳世三大檄文。檄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揭武后老底,先嫁李世民,再嫁李治,亂了人倫,“陷吾君於聚麀”。李世民父子不知爲啥被武媚娘這個狐狸精迷惑,“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心狠手辣,害死王皇后蕭淑妃,殺死哥哥姐姐兒子女兒,“人神同嫉,天地不容”。甚而至於還想篡奪大唐江山,自己當皇帝,“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第二部分誇徐敬業牛逼。徐敬業身爲徐懋公之孫,威武雄壯,號召力強大。登高一呼,應者雲集。

第三部分號召大家趕緊來入夥,刀在手,跟我走,殺武后,搶碉樓。“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檄文傳到武后手中,武后讀着讀着笑了,這誰寫的,這麼有才?人報駱賓王。武后說,宰相是幹啥吃的,這麼有用的人才爲啥被忽悠當了反賊呢。

批判的武器畢竟不如武器的批判。徐敬業武德不昌,很快兵敗,帶着一幫親信跑到泰州海陵,想渡海跑到高麗避難。部將王那相說,高麗不能去。想當年高句麗就是被你爺爺滅的,那場仗你也打過,高麗人恨不得將你們爺孫食肉寢皮。現在你跑去,豈不自投羅網。徐敬業一想也對,就問,那你說咋整。王那相說,你們都得死啊,死了纔是最安全的。

徐敬業明白了。他在眉州刺史期間,發現一個跟他長得超級像的人,一直養着,當作自己的“影子”。他起事期間,還找過一個跟廢太子李賢長得超級像的人,用來鼓舞人心。於是王那相把這個“影子”殺了,首級裝在盒子裏,傳送洛陽請功。駱賓王沒有替身,遂在衆目睽睽之下投江而死,屍體被水沖走,王那相派人下海去撈,一無所獲。

駱賓王當然死不了。他從小在海邊長大,嫺熟水性。徐敬業帶着駱賓王等十幾人隱居大孤山,落髮爲僧,築草廬而居,與鳥獸爲伍,終日誦經講道,三十年未出。學佛多年,他們非常悔恨自己當年的倉促起事。本來武周篡唐屬於“禪代”,跟曹魏代漢,楊隋代週一樣,舊朝換新朝即可,沒必要大開殺戒。但是徐敬業起事激發了武則天的殺心,明白不把李唐宗室殺個差不多,武周江山就不穩,於是禪(讓)代成了革(命)代,李唐宗室被誅殺殆盡。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