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漢末年最後的名將,他們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最後的名將,他們分別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期同屬涼州人的三位傑出的名將。他們都在治羌中立功揚名,故而在當時被稱爲“涼州三明”。 這三人,在對羌戰爭中都有過很傑出的戰績,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東漢末年最後的名將,他們分別是誰?

一、皇甫規(104年-174年),字威明,安定郡朝那縣(今寧夏彭陽縣)人。東漢時期名將、學者。

皇甫規出身將門世家,祖父皇甫棱,曾任度遼將軍;父親皇甫旗,任扶風都尉。永和六年(141年),西羌大肆侵擾三輔地區,又包圍安定,謀犯長安。徵西將軍馬賢率十萬大軍征剿,未成功。皇甫規此時是布衣,見馬賢戰術錯誤,料其必敗,於是上書說明情況。不久,馬賢果然中伏,在射姑山爲羌軍圍殲,馬賢及其二子均戰死。郡守知道了皇甫規懂兵略,舉薦任命爲功曹,命其率八百士兵,與羌軍交戰,斬首數級,使羌軍退卻。

此後,皇甫規被舉爲上計掾入朝爲官。後來,羌兵大集合,攻擊燒掠隴西,朝廷以爲禍患。皇甫規上疏朝廷,自己請求報效國家,漢順帝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建康元年(144年),漢順帝駕崩,外戚樑冀爲大將軍,專橫跋扈。本初元年(146年),皇甫規在對策中諷議樑冀。樑冀記恨皇甫規,皇甫規於是託病免官回家。皇甫規在家鄉教授學生三百多人,共十四年。

延熹二年(159年),樑冀被誅殺,朝廷徵召皇甫規。之後泰山郡叔孫無忌揭竿而起,攻略郡縣。朝廷以皇甫規爲泰山郡太守。皇甫規就任後,平定了叔孫無忌的起義。延熹四年(161年),叛羌侵擾擄掠關中, 三公舉薦皇甫規爲中郎將,持節監關西兵,討伐零吾、東羌等,將其擊破,斬首八百級。先零諸種羌仰慕他的威信,相勸降者十餘萬。延熹五年(162年)三月,沈氐羌攻張掖、酒泉。皇甫規發騎兵征討。

之後皇甫規在涼州招撫羌人,安定羌變,緩解東漢朝廷與羌人之間的矛盾。羌人非常感慕,前後相歸降者逾二十萬口。這對漢羌之間的融洽十分有利,更使邊疆地方得以安寧。延熹五年(162年),皇甫規因爲拒絕宦官索取錢財,被誣罪下獄。之後經諸位公卿和太學生等三百餘人上書救援,才得以被赦免歸家。延熹六年(163年),徵召皇甫規任度遼將軍,到任數月,舉薦中郎將張奐代替自己。延熹九年(166年),張奐升任大司農,皇甫規再次擔任度遼將軍。皇甫規在任數年,北方邊境無事。

永康元年(167年),皇甫規被徵召爲尚書。不久,皇甫規被調爲弘農郡太守,獲封壽成亭侯,食邑二百戶,但他推辭封爵。最後,他又轉任護羌校尉。熹平三年(174年),皇甫規因年老多病被召還,在路上去世,終年七十一歲。

東漢末年最後的名將,他們分別是誰? 第2張

二、張奐(104年-181年),字然明。敦煌郡淵泉縣(今甘肅安西縣東)人。東漢時期名將、學者。

張奐父親張惇曾任漢陽太守。張奐年少時遊學,師從太尉朱寵。後來,張奐受大將軍樑冀徵辟。不久因病離職,之後又被舉爲賢良,策試得第一名,被擢拜爲議郎。永壽元年(155年),張奐被調任爲安定屬國都尉。張奐到職不久,南匈奴七千餘人起兵反漢,進攻南匈奴單于王庭,東羌也出兵響應,進攻張奐的駐地。當時張奐營壘中只有二百多人。張奐聽到叛軍進攻的消息後,便馬上帶領軍士出擊。漢軍很快佔據了龜茲,斷絕了南匈奴與東羌的交通,東羌相繼率衆降張奐,同漢軍共同攻打南匈奴叛軍,不斷取得勝利。南匈奴叛軍首領十分惶恐,便率衆向張奐投降,這樣安定郡內的叛亂平定。

延熹元年(158年),朝廷調張奐擔任使匈奴中郎將,進駐南匈奴單于王庭,負責匈奴事務。同年,南匈奴諸部在休屠各的率領下起兵反漢,與烏桓、鮮卑攻掠沿邊九郡。張奐用計誘降了烏桓;對南匈奴諸部叛軍,採用襲擊戰略,將其擊敗,誅殺了休屠各部首領,餘衆皆降。又率南匈奴單于襲破了攻掠漢邊的鮮卑,使北部邊疆得到安寧。

延熹二年(159年),桓帝剷除了外戚樑冀。張奐過去曾當任過樑冀屬吏,也被免官。在中郎皇甫規先後七次的薦舉下。延熹六年(163年),張奐被任命爲武威郡太守,在武威期間,他實行了平徭均賦,使人民的賦役負擔有所減輕;同時他又革除民間陋習。受到百姓愛戴。之後,朝廷調張奐擔任度遼將軍,代表朝廷處理鮮卑、烏桓事務。數年間幽、並二州,清靜無事。

延熹九年(166年),朝廷調張奐任大司農,掌管國家經濟。鮮卑聽到張奐調離,便勾結南匈奴、烏桓,共五六千騎兵,開始攻掠沿邊九郡,殺害百姓;同年秋,鮮卑又率八九千騎兵,聯結東羌等共攻張掖、酒泉,北方沿邊地區深受其害。爲了平息叛亂,朝廷仍以張奐爲護匈奴中郎將,監督幽、並、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南匈奴和烏桓聽到張奐率兵到前線時,便率衆二十萬口投降。張奐誅其首惡,對降衆採取安撫辦法。

延熹十年(167年),東羌與先零羌五六千騎攻掠關中,羌人大敗漢軍,殺千餘人;同年冬,東羌再次劫掠管仲地區。這時張奐派司馬尹端、董卓二人率兵進擊,大敗羌人,斬其首領,俘羌人萬餘人。漢靈帝即位後,張奐入朝擔任禁軍將領,之後被宦官利用,率軍進擊大將軍竇武,迫其自殺。事後自責不已,拒受封侯,又上疏爲竇武等人伸冤。不久因得罪宦官被誣陷罷官。晚年歸居故鄉,授課著書,不再爲官。光和四年(181年),張奐在家中去世,終年七十八歲。

三、段熲(jiǒng)(?-179年),字紀明,武威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人。東漢名將。

段熲年輕時便學習馳馬射箭,崇尚遊俠之風。段熲最初被推舉爲孝廉。之後遷任遼東屬國都尉,當時鮮卑侵犯邊塞,段熲就率軍趕往。因爲擔心鮮卑會逃走,於是段熲在路上僞裝撤退,並在退路上暗設伏兵。鮮卑認爲段熲真的撤退,於是率軍追趕。段熲於是集合軍隊還擊,犯邊的鮮卑,全被斬獲。之後太山、琅邪二郡的東郭竇、公孫舉等聚衆三萬人起義,朝廷派兵剿討,不能平息。永壽二年(156年),司徒尹頌薦舉段熲,於是以段熲爲中郎將。段熲率軍討伐東郭竇、公孫舉等,大獲全勝,斬殺東郭竇、公孫舉,獲首萬餘級。朝廷封段熲爲列侯。

延熹二年(159年),段熲升爲護羌校尉。正值八個羌族部落侵犯隴西、金城邊關,段熲率兵及湟中義羌的一萬二千騎兵出湟谷,將其擊敗。又追擊餘部,再戰,大勝,斬殺其首領以下共二千人,俘獲一萬餘人,其它都逃走了。延熹三年(160年),剩下的羌人又率軍侵犯張掖,殺害百姓。又召集一千多個部落,集中兵力向段熲的部隊發起攻擊。段熲下馬與他們大戰,戰鬥到中午,刀折矢盡,羌人也撤退。段熲追擊,邊戰邊追。持續四十多天,出塞追擊二千餘里,斬殺羌人首領,斬俘五千多人。又分兵攻石城羌,斬一千六百人。段熲又派兵進擊白石城,斬首俘虜三千多人。

延熹四年(161年),上郡的羌人聯合侵犯並、涼二州,段熲率義羌征討。涼州刺史郭閎貪圖戰功,故意拖延段熲,使軍隊不得前進。而義羌征戰久了,都思念家鄉故舊,於是也反叛了。郭閎把罪責推到段熲身上,段熲因此被捕入獄。羌虜更加猖獗,攻陷營塢,擾亂各郡。之後朝廷知道段熲被誣陷的,段熲被釋放。延熹六年(163年),羌人的勢力更加強盛,涼州幾乎淪陷。朝廷再任段熲爲護羌校尉,前去征討。延熹七年(164年)春,羌人三千部落至段熲軍前投降。餘下的叛軍撤退後集結屯駐。段熲率兵一萬餘人將其擊敗,斬殺其大帥,殺死俘虜四千多人。

延熹八年(165年)春,段熲又進擊勒姐種部落,斬首四百餘級,投降的有二千多人。夏天,又進擊當煎種部落於湟中,但被擊敗,被圍困三天,段熲悄悄在黑夜出兵,擊鼓還戰,大破羌軍,殺虜幾千人。段熲窮打猛追,輾轉山谷間,從春天到秋天,無日不戰,敵人因此又飢又困,各自逃散,北去侵略武威一帶。段熲擊敗西羌,共斬首二萬三千級,俘獲數萬人,馬牛羊共八百萬頭,一萬多部落投降。朝廷封其爲都鄉侯,食邑五百戶。永康元年(167年),當煎諸種部落又反,集合四千多人,段熲這次徹底擊敗他們,斬殺其主帥,斬首三千餘級,西羌從此平定。

建寧元年(168年)春,段熲帶兵一萬多人,與先零東羌戰於逢義山。羌兵多,段熲的部隊開始害怕。段熲大呼喊叫激勵兵將,段熲馳馬在旁,帶隊突然襲擊,羌軍崩潰,共斬首八千餘級,獲牛馬羊二十八萬頭。夏天,段熲再追擊東羌,率輕快部隊走二百多裏,擊敗了東羌,之後一路追擊了三天三夜,。一直追到涇陽,羌人餘部四千部落,全部分散逃跑到漢陽山谷之間。

建寧二年(169年)夏,段熲派田晏、夏育率領五千人在凡亭山擊敗東羌。羌軍潰散,向東逃跑,又聚集在射虎谷。段熲計劃一舉消滅東羌,於是派千人結木爲柵,廣二十步,長四十里,阻攔他們。分派田晏、夏育率七千人,悄悄地上西山。又派司馬張愷等率三千人上東山。段熲自己率步兵、騎兵進擊水上。段熲於是與東西山漢軍夾擊,揮兵進擊,羌人大敗並潰散。段熲追至谷上下門窮山深谷之中,處處擊破。斬其主帥以下一萬九千人,獲牛馬不可勝數。招降的四千人,分別安置在安定、漢陽、隴西三郡,至此東羌全部平定。

段熲自出徵來共一百八十戰,斬敵首三萬八千六百餘級,獲牛馬等四十二萬七千五百餘頭,軍士僅戰死四百餘人。東西羌皆被段熲平定。朝廷改封段熲新豐縣侯,食邑萬戶。建寧三年(170年)春,朝廷召段熲還京師,靈帝任命段熲爲侍中,調任執金吾、河南尹。段熲爲保住富貴,開始依附宦官,與中常侍王甫結爲黨羽,冤殺了中常侍鄭颯、董騰等人。

之後陸續爲太尉、司隸校尉、潁川太守、太中大夫。光和二年(179年),又接替橋玄爲太尉。朝廷追究宦官王甫罪責,段熲坐罪下獄,飲鴆而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